第507章 國家意識

字數:4572   加入書籤

A+A-


    函穀關。
    一處道口。
    一群剛從魏國逃難而來的人正順著路邊的箭頭走著。
    當看到這處道口旁曾經用於軍事作用的崗哨、被拆成了可免費供人休息的涼亭時,幾個男人很是感慨。
    很多年前,他們曾經被征召入魏軍,還在這函穀關外徘徊了許久。
    這座雄關不僅許多次護住了秦國、成為了秦國人心中的天下第一關隘,更是許多五國之人最為痛恨的地方。關於齊國參加了幾次伐秦史料有些衝突,加上齊國自複國成功之後就鹹魚了,所以這裏隻說了五國)
    然而今天,他們離開故國前來逃難,卻看到這座雄關的一些設施已經被秦國人主動拆了。
    這算什麽?
    自廢武功?
    “他們不在乎這裏了,因為今後沒人能打到這。”
    年紀最大的男人笑著搖頭。
    秦國日漸強大,六國此刻卻在互相攻伐,就這樣的對手,秦國人還怕個啥?
    前方,一個小官走了上來,檢查了他們的身份後問道:“你們從魏國來,為什麽要去隴西?”
    這可是橫穿整個秦國,這幾個人怎麽想的?
    “我是從趙國那三城逃出來的。”一個男人說:“來到秦國後,聽說李牧將軍可能在隴西?”
    小官愣了一下。
    李牧還活著的確切消息,隻有秦、趙兩國的頂層知道,其他流傳在民間的消息從沒有人去證明或者否認過,所以民間關於李牧的消息說什麽的都有。
    在秦國,流傳最廣的消息是兩個,一個是李牧被秦軍秘密征召了,一個是在隴西的堂兄家中隱居。
    可……
    “你就因為這個?”小官有些不理解。
    就因為這個消息,就值得你們逃來秦國後再走上千裏去找李牧?
    “我跟你們說啊,隴西郡的發展可不如其他地方,更別提鹹陽。”
    小官似乎想勸說他們,但幾人執意要去隴西,小官也不得不將他們的身份證明還給他們。
    在這裏休息了一會後,這一行人再次上路。
    半天後,又一行人從東邊而來。
    這次是從韓國逃來的,其中還有些婦女老人。
    小官照例上去查驗,並問了句對方想去哪。
    “國師可有封地?”
    “沒有。”小官說:“當今秦國,沒有任何一個人有屬於自己的私人封地,隻有田畝和小部分宗廟之地,國師……”
    “你真要說封地,那整個秦國都是的。”
    從地位上來說,國師作為一個幾乎與大王共享王權的人,整個秦國確實都可以算他的掌控範圍。
    一行人有些糾結。
    他們是因為韓國國內的戰爭躲來的,聽說秦國國師最看重平民,他們想著去對方封地能過得最好。
    “秦國各地官府都不會為難你們的。”小官說:“如果你們不知道去哪,那就去一些人少的郡縣吧,至少圖個清靜。”
    一行人謝過他,接著出發。
    但小官卻陷入了沉思。
    怎麽好像,許多人來秦都是奔著某一個人來的?
    他在這個職位上快一年了,知道大部分人即便來了秦國,也隻是聽說秦王仁慈而來的。
    秦王,和秦國可不一樣。
    人們隻是相信某一個人,在這個基礎上,才願意相信秦國。
    “大王的意思明顯是要用華夏族這個概念影響天下,這種個人崇拜……”小官隱約覺得這好像有點偏離國家主線了。
    ……
    當嬴政看到這個小官遞上來的諫言時,他直接在朝會上拿了出來。
    雖然他一年多之前就下令全國所有官員都可以遞交諫言給自己,但直到今天,這才算是唯一一封有營養的。
    其他的,都是一些打著諫言旗號請安問好的……嬴政會打回並且賞他們幾板子。
    由於李緣沒來上朝,地位最靠前的就是李斯了。
    李斯率先接過,看了起來。
    【微臣覺得,今後報紙上的宣傳,應該淡化國師、李牧等人的個人崇拜,轉而加深大王和秦國的整體意識……既然華夏族同為一家,那天下同為秦國的思想、總比出於某幾個人的信任而聚攏的思想要好。】
    【如今天下百姓都隻知君王與朝廷,哪怕是國號,也隻不過是朝廷代稱,很少提及……以華夏族名號統一天下之機,也是國家意識可深入人心之時……秦之國號、秦人之身,當與華夏族同等;到那時,大秦之天下才可更加穩固。】
    【百姓之認同,才應當是一個朝廷最堅固的城牆。】
    李斯倒吸一口涼氣……
    這諫言思想之深遠、目標之遠大,完全不像一個小官所寫的。
    而且這膽子也忒大了,拿李牧做比較就算了,居然還說要把對國師的個人崇拜也限製……
    李斯將紙遞給身旁的陽沐。
    不一會,又一口涼氣被陽沐吸走。
    他又遞給對麵的尉繚。
    尉繚倒是沒吸涼氣了,隻是陷入了仿佛宕機一般的沉思。
    這個……好像用於軍隊內也可以?
    “如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嬴政問道。
    李斯看了看其他官員,大王既然沒有讓錦隴當眾念出來,想必是擔心有人會直接針對這個官員。
    “臣覺得,此諫言發自肺腑,可供百官共勉!”
    我隻是表達個態度,僅此而已。
    嬴政點了點頭,讓錦隴念了出來。
    隨後百官都沉默了,一些人看了看李斯,有些欲言又止。
    他們很想說這是在非議國師、質疑國策。
    但李廷會都說要這是對方發自肺腑、要我們學習了,難道是大王的意思?
    “別愣著,寡人覺得他說的國家意識,確實需要培養。”嬴政說:“尤其是在大秦內部!”
    李緣跟他說過這方麵。
    後世的國家意識,其實是在他那個朝代的前一個朝代末尾時才培養起來的,在那之前,百姓一樣是隻知道有朝廷、有君王。
    別的?
    就隻有宗族之分了。
    隻是李緣也說過,國家意識的培養,是需要時機,而不是靠說就能讓大家認同國家身份的。
    漢朝很牛逼。
    但東漢沒了之後,三國時期、甚至西晉時期的人們一樣沒覺得有什麽,漢朝隻是前朝了。
    是到了晉朝中期,異族與中原人們發生劇烈衝突,而當時的朝廷又是個廢物,這時候人們才開始以漢人這個身份聚攏。
    正因為如此,最開始進行輿論宣傳時,秦國也隻能以華夏族這個概念去淡化國別。
    那秦人身份的認同,又該怎麽培養?
    喜歡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請大家收藏:()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