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誰強誰有理……

字數:8601   加入書籤

A+A-


    “屈氏欲叛國乎?!”
    “非叛國,於國有利者,皆為救國!”
    令尹府邸。
    昭懿的一聲質問和屈量的回答,在若幹年後會成為傳世經典——人們翻開史書會發現,屈量的這一番回答為之後一切可能損害國家、但有利於自家的舉動提供了標準答案。
    然而在現在,這句回答著實把昭懿氣得不輕……
    “秦人已經逼迫楚國到現在這個地步了,南方那麽多人已經實際上不理王命,這種情況下還堅持與秦國和平、交好,你好意思?”
    屈量冷笑一聲:“說得好像你聽了王命一樣。”
    “你!”
    昭懿怒目而瞪。
    “秦國商人在楚國境內橫行霸道,甚至光明正大的收買當地官吏和權貴,這是動搖我楚國根基!”昭懿再次說道。
    “秦人沒來之前,就沒人收買官吏了?”屈量不屑道。
    那些官吏是什麽本性,沒有誰比他們這些大貴族更清楚了。
    昭懿握拳,我說話的重點是這個嗎?
    “秦人借條約限製,大肆搜集我楚國地形、人口、城防等信息,這是攻楚之召!”昭懿說。
    “恕我直言,他們不搜集這些楚國也不是對手。”屈量淡定說道。
    “現在楚國百姓幾乎隻知道秦國之美,完全不顧楚國之好了!”昭懿咬牙切齒。
    屈量沉默了一下。
    “我楚國對他們好過嗎?”
    “你怎麽總是長秦國誌氣滅自己威風?”昭懿恨鐵不成鋼道。
    屈量搖了搖頭:“實話實說而已。”
    “我忍不了了!”昭懿怒而拔劍,似乎想要來一場君子之間的決鬥。
    屈量也握上了劍柄,眼神謹慎。
    令尹景利扶著額頭,有些疲憊。
    三大家族一直以來都是麵和心不和、隻有在麵對外敵時才會團結一心,可如果看楚國內部局勢,三大家族自始至終都在互相比較;以前有楚王做和事佬,還能調停一下。
    可隨著負芻這個傀儡上台,互相之間的鬥爭就愈演愈烈了。
    現在的分歧,隻不過是一次擺在明麵上的衝突罷了。
    昭氏看到楚國局勢變得越來越壞,尤其是秦國以商業之利不斷拉攏一些貴族官員,甚至最近南方許多人還隱隱有不臣之心,昭懿很想改變這局麵。
    他提議重新和秦國談判,重新商討秦楚條約,不然在這麽下去,不用兩年,不用秦國來打楚國就完了。
    而屈量覺得秦人不會答應,所以壓根就不願意,別到時候把秦人脾氣惹出來了再招來一頓打,那可真就是自作自受了……
    景利能理解他們,卻又不能理解。
    理解屈量的考慮,但你既然不願意,為何昨日我們三個商量的時候一口答應呢?到今天臨時反悔?
    也理解昭懿的擔憂,可三家畢竟都是楚國公族、可以說是楚國主人,你就算有氣也不能這麽說吧?
    他也想當和事佬。
    可沒有身份的和事佬,不是這麽好當的。
    “老夫言重了?”昭懿滿眼憤怒:“該不會是去年的那場流言其實是真的吧?屈氏其實早已投靠秦國?”
    屈量心裏有些無語,表麵上卻很是失望的看了昭懿一眼。
    “你可以懷疑我的人品,但不能懷疑我屈氏的忠誠!”
    景利眉頭一皺,這話怎麽聽著怎麽有點……怪異?
    屈宏站起身:“兩位都是我的長輩,但我奉勸你們一句,不要癡心妄想。”
    雖然他說著“兩位”,但目光卻一直看著昭懿。
    說完,他轉身離開。
    景利看向麵色鐵青的昭懿,示意他先安靜下來。
    “你也覺得我的想法不對嗎?”昭懿看著他。
    景利沒說話,但以沉默表達了態度。
    他對此其實是無所謂的態度,昭懿能成功就好,他不搶功,但失敗也無妨,反正他是不支持和秦國鬧翻的。
    楚國現在的情況他也知道。
    可當初秦國沒這麽強大時,楚國都幹不贏他們,現在秦國今非昔比,楚國還想改變條約?
    別做夢了……
    “我們跟秦國有商業合作。”昭懿忽然說起這個。
    “你這話說得,說得好像誰沒有似的。”景利搖了搖頭。
    “是秦國私下找到我們的,和我昭氏商量進行奴隸貿易,他們以西域更西邊商道的第一批名額交換,要了我們一些佃農和蠻人部落的消息。”
    景利目瞪口呆!
    好家夥,你說屈氏勾結秦國,可你特麽自己早都幹了啊!
    居然能把佃農都賣給他們……
    “別這麽看我。”昭懿似乎知道他想說什麽,快速說道:“我們給的都是一些年老、殘疾的,還有部分秦人指明地區要的人,好像是一些定居秦國、且賺到了足夠功勞的楚人,以錢財和功勞向秦國朝廷換取親人的機會。”
    他又補充道:“他們自己是這麽說的。”
    景利眼角抽了抽。
    他不懷疑秦國內真的有楚人這麽幹過,秦國也確實是有過這方麵的動作,但要麽人數很少,要麽秦國壓根就是敷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佃農在貴族們眼中,僅僅比奴隸們高了一點,但也高不到哪去。
    秦國此舉無非就是想以這種借口再展示一波“愛民”之舉。
    實際上,估計壓根沒幾個人吧?
    秦王不可能傻到用大量利益換來的機會去換一些沒什麽用處的楚國人……
    “還有一事。”昭懿說:“當初秦國要了一些蠻人部落的消息,我以為他們是為了奴隸之事便沒有多在意,可現在看來,他們當初就有著篩選的心思,現在南方許多蠻人部落都與那些人勾結在一起了。”
    景利:“……”
    我說秦國怎麽能短時間就在南邊掀起那麽大的風浪,還隻是靠一些去搞什麽橡膠產業的商人……
    弄了半天,是你把秦人引到這來的啊……
    景利指著他,似乎想罵什麽。
    憋了半天了,最後隻說了一句:“愚夫!”
    “秦人的事怎麽可能那麽簡單?那秦王和李緣是什麽人你不知道嗎?”
    昭懿有些羞愧:“現在不是說這些的時候!”
    “秦人當初的那些條件,居然能在現在造成這麽大的後果,那當初的條約呢?”
    “別的不說,光秦商品入關不交稅一事,你是令尹,你看過這三年來楚國的國庫收支嗎?用秦人科學院的那個……經濟數據,對,用他們的方式來算,我楚國經濟早就崩潰了!”
    景利閉上了眼。
    早在秦國廷會第一次用上那所謂的經濟數據之時,他就也暗地裏也對楚國用過。
    然後第一年用,他就發現楚國經濟很是詭異。
    百姓的經濟活動,在楚國經濟活動中幾乎連一成都不到,各地區的經濟也都各玩各的,完全沒有什麽全國一盤棋的樣子——這還是建立在他所搜集到的數據不夠準確的緣故。
    第二年,楚國經濟其實就已經涼了。
    第三年,他幹脆不算了……
    “可屈量說得有道理。”景利說:“楚國沒實力和秦國談。”
    “難道我等就等死嗎?”昭懿現在算徹底看清了秦國。
    他們對楚國,是要從包括經濟、人心在內的各方麵都達到控製,到那時,楚國就會名存實亡;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又會以南方蠻人部落、西南夷兩個勢力對楚國貴族們進行持續性放血。
    等實際上控製楚國、楚國貴族也被削弱得差不多了,可能還要等到他們國內的人才數量足夠後,他們就會像對韓國那樣,以某一樁事件為借口,打著為民造福的名義滅楚國。
    看看那些韓國權貴們,莫說留在朝堂,除了一些叛國者外,還有誰留在南陽郡的?
    連韓國列祖列宗的牌位都被韓王移到鹹陽了……
    “所以,你何意?”景利問道。
    “以秦人之矛,攻秦人之盾!”
    ……
    楚國南陽郡。
    街道上。
    十幾個男人結伴朝著前方走去,其中還有些老人,每個人都一副悲愴的樣子。
    許多百姓被他們吸引了注意,不自覺的跟著他們。
    對於還沒到農忙時節的人們來說,生活隻有苦熬和徭役兩件事,有熱鬧看是極其稀少的。
    而隨著這群人在經過秦國三大行之一的國師府商行店鋪停下時,許多人都愣了。
    “可恨的秦人,你們……”
    一個年輕人正要張口大罵,卻被一個老者趕忙拉住了。
    “為什麽不讓說?他們敢幹還不準我們說嗎?”
    “就是,我們被害得這麽慘,難道秦人還要殺了我們滅口不成?”
    “太可恨了!”
    隨著其他年輕男子的痛罵,幾個老人連忙帶著他們朝著郡守府而去。
    這下子,熱鬧更好看了!
    郡守府門口。
    當人們聚集到這裏時,居然破天荒的引出了郡守。
    郡守是一個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
    他似乎是正準備出門,看著圍在門口的人,不由得眉頭一皺。
    “爾等有何事?”
    “郡守老爺,我等苦啊!”
    隨著這些人的哭訴,人們才知道他們的遭遇。
    這些人都是來自於城外的一個村子,村子由於靠近竹山、且位於深山老林之中,以前官吏也很少去他們那,再加上村中人世代有著編織的技藝,草鞋、草帽、竹席、蓑衣等等,日子也還算過得去。
    可隨著秦人商品的湧入,一切都變了。
    人們開始追捧秦國的廉價布匹——那些布匹或許不怎麽好,但終究比草和竹子要好。
    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村子快生存不下去了。
    “一派胡言!”
    人群中,兩個秦人探子看著這一幕,其中一人咬牙切齒。
    “哪怕是廉價布匹,也不是所有百姓都買得起的,更何況大部分百姓都還是穿著草鞋,我秦國都做不到讓所有百姓穿上布鞋,楚國這有個屁的影響!”
    同伴輕輕碰了下他的肩膀,示意他往周圍看。
    郡城裏的人們,生活水平還是相對較好的,更何況這裏是郡守府門口,也沒城外農人或者窮苦之人會來這種地方。
    以至於往周圍看去,人群中居然隻有幾個穿草鞋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是一場陰謀啊!”
    ……
    “有趣。”
    國師府。
    李緣看著玄衣衛發來的加急報告,忽然笑了。
    三年了,五國終於有人也學會煽動百姓來對付敵人了嗎?
    “你居然笑得出來?”嬴政說:“寡人看這報告,已經有許多楚國城池都在談論這件事了,很明顯是一場由某個大貴族發起的行動,而屈氏居然沒有提前發來消息……”
    “要麽屈氏再次叛變了,但寡人不信他們有這手段;要麽就是,他們被那個黑手排斥了,那是景氏還是昭氏呢?”
    聽著嬴政的分析,李緣很是讚同的點了點頭。
    或許這個消息的傳播範圍最終會很廣,以至於讓楚國人盡皆知——但這裏的人是指那些貴族,這裏的皆知並不會影響楚國百姓的選擇。
    華夏14年抗戰時期,許多軍人都是穿著草鞋抵禦外敵的呢,這還是在經曆過清朝、民國這兩個相對現在秦國來說生產力較為發達的時期。
    “有個說法,叫誰嗓門大誰有理。”
    李緣說:“你看那麽多史書,記載了那麽多王侯將相,記載了那麽多名人趣事,可卻沒記多少百姓窮苦。”
    “少數的詳細寫了幾段,大部分都是一筆帶過,比如那一句:歲大饑、人相食。”
    “政哥,你覺得現在楚國那些談論的人裏,有多少是底層會穿草鞋的百姓?”
    漢末時期,劉備未起事之前是要靠織席販履謀生,這在曹操那些人眼中屬於賤業、嗤笑劉備。
    可放在當時的普通百姓中,能有一技之長,已經是很好的了。
    手藝人,什麽時候都是能活下去的。
    如果他們都活不下去了,那隻能證明當時的亂世已經到了一個極其嚴重的地步、以至於民間都沒有他們生存的土壤了。
    但現在……
    “不是我瞧不起楚國,是他們的朝廷有沒有跟百姓一文錢關係都沒有。”
    “相比於我來之前,現在楚國百姓的日子比以前還好過一點了,至少我們的人在那邊有影子,楚國貴族吃相會稍微好看點。”
    “結果現在你跟我說,我秦國沒把楚國貴族整死,反倒先把民間手藝人整死了?”
    “真雞吧搞笑!”
    嬴政看著他那不屑的笑容,感覺很是有意思。
    李緣麵對他們時一直都是一副謙虛的樣子,總說他隻是個普通人,幹不贏這個時代的人才。
    但現在……好像是有人撞他槍口上了?
    喜歡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請大家收藏:()大秦:讓政哥開著掛打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