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顏麵利益
字數:4289 加入書籤
月氏王城。
一場小規模的戰鬥剛剛停息。
戰鬥雙方,是一夥打算襲殺要去月氏王宮赴宴的秦使的賊人,以及周圍突然竄出來的一夥保護者。
秦國使館的護衛秦軍甚至沒有動手,敵人就被前來相助的義士給解決了。
“敢問諸位義士大名?”
“不敢當,我等隻是些客居月氏的烏孫人。”
秦國使者當即擺出了一副熱情模樣,這可是大秦的小弟啊!
可在聽完對方的所說之後,他心裏的高興就沒了。
秦國國內的那些貴族被抄家滅族了,但他們家族中還是有那麽幾個旁係子弟在外經商的,有些人消息靈通,在前來抓捕的秦吏趕到之前就消失了。
但他們也並沒有跑太遠,他們跑到了一些月氏本地貴族那裏以求庇護。
大部分月氏人是不願意接受的,畢竟誰會為了一些二等人和另一個大國作對?
可每個國家,都是有一些極端民族主義者的,月氏也有。
他們一直對秦國不滿,尤其是在烏孫借著秦國名義不斷在西域蠶食他們的勢力之後,他們更是認為秦國對月氏有吞並之心。
於是雙方一拍即合,打算以一次襲殺行動來挑起秦國和月氏的對立。
烏孫人探知到了消息,然後烏孫駐月氏的使者立馬就聯係了人手,打算替大哥分憂。
可秦使都快罵娘了,誰特麽讓你們跑出來分憂了?
秦國早就知道了有些人不安好心。
那又怎樣?
兩百秦軍結陣站在這讓你打,你沒兩千人你來打個試試?
而那一夥賊人才五十多人……這頂什麽用?
秦使本來還準備借此事敲詐月氏一筆呢,結果現在最多要點心理安慰……
這小弟收得,真沒眼力。
你大哥什麽實力你不清楚?
送走了這些人,秦使頓時收起了笑臉,冷冷的看著這時才倉促趕來的月氏軍隊。
月氏王宮。
烏孫使者先一步來到了這裏。
此刻的他,正聯合一幫西域小國的人,高談闊論著一些事情。
“聽說有幾個秦人罪犯在月氏跑了?”
“哎!不能亂說。”
“說不定不是跑了,是被藏起來了呢?”
“就是,月氏這麽大一個國家,不會連幾個外國罪犯都看不住讓他們跑了吧?那這也太廢……”
“閉嘴,秦人說過的,要注意國際友誼!”
周圍,聽著這些話的月氏貴族們臉色一個比一個難看。
內涵誰呢?
月氏領土那麽大,那些罪犯又提前得到了消息,我月氏已經在派人搜捕了,但這不是還沒抓到嗎?
你們烏孫不就占了距秦國遠一點、有更多準備時間的優勢嗎?
得意什麽?
這時,秦使遇刺的消息傳來了……
人群先是寂靜了一秒,隨即烏孫大使第一個飛奔了出去。
王宮內。
還在準備朝服的月氏王也聽到了這個消息,還知道了更多的細節。
一邊派兵去抓捕那些人的同時,他連衣服都來不及穿太整齊,快步朝著外麵而去。
路上,他在憤怒國內有蠢貨的同時,也在疑惑為什麽這件事捂得這麽緊?
兩個部落合謀,其中最多也就十幾個在國都的官員被牽連,就這麽點人,要想有這實力在王城內來一次刺殺,可不是一朝一夕、甚至就靠那十幾個人就能擺平的事。
為什麽他一點消息都沒得到?
王宮的一處宮道上,月氏王見到了毫發無傷的秦國使者,對方身旁則是一臉諂媚的烏孫使者。
“本王向使者賠罪,讓使者受驚了!”
月氏王先生對著秦國使者一禮,隨後又快速對著烏孫使者行了一禮:“多謝烏孫人相助,此次的情誼本王銘記在心!”
烏孫使者心裏有些吃驚。
要知道以兩國的關係,月氏王一直都是不怎麽待見他的,別說以君王之尊向使節行禮,要不是因為自己是使者,他不把自己趕出去都算好的了。
這家夥,真是能屈能伸啊……
這樣一來,他倒有些不好意思再言語諷刺或者挖苦了,因為受襲殺的畢竟不是他,秦使都沒說話,他再出來說話就有些過了。
他看向秦使者,希望對方痛罵月氏王一頓,把這事鬧大……
但秦使趕忙親自扶起了月氏王,又還了一禮。
“大王不必如此,賊人並未成事。”
朝著擺酒宴的大殿前去的路上,月氏王都在一個勁的道歉,那誠懇的樣子讓秦使都有些不好意思。
但不好意思,利益還是要的。
“本官畢竟代表秦國,發生這樣的事實非兩國所願,月氏總得給些誠意吧?”
“自然,待會寡人會派大王子給使館帶去重禮!”
“俗物倒可不必太多,但顏麵上……”
月氏王沉默了一下:“秦使可有所求?但說無妨!”
“中原曾經有過一樁趣事,一位國君送另一位國君歸國,兩人交情深厚、以至於不小心走過了;被送的國君深感情深厚誼,於是便將二人走過的那些土地全部送給對方。”秦使笑著說:“秦國要的不多,那些叛亂家族所擁有的草場、封地,歸秦國如何?”
月氏王心裏有些生氣。
這特麽不是割地賠款了嗎?
哪個廢物君王能容忍這個?
更何況現在月氏和秦國一仗未打,哪有未戰就賠的道理?還什麽顏麵……按照這道理,隻要顏麵上過得去,難道打了勝仗卻依舊要賠錢也是能說得過去的?
這是什麽狗屁理論!
還什麽兩個國君深情厚誼……你這是在威脅嗎?
可看著秦使的眼神,又考慮了一下和大秦交惡的後果,月氏王沉默了。
但那些部落的地盤,許多都位於月氏腹地。
這要是交出去了,那月氏可就真的沒什麽反抗之力了……
“這樣如何?他們有多少地盤,本王就在邊境線上給秦國多少領土,以作賠禮如何?”月氏王說這話的時候,心痛無比。
他好不容易把月氏帶到了今天,現在卻要如此……
以後史書上估計會說:帶到巔峰的是他,帶入低穀的也是他。
那後人會怎麽評價?
比如:你要是早死多少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