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晨鍾暮鼓
字數:4813 加入書籤
西安城垣上的晨霧尚未散盡,靖九已盤坐在酒店庭院的石燈幢旁。四位弟子盤腿圍坐,尉烈打著哈欠,尉能指尖轉著片銀杏葉,尉空眼鏡片上凝著露水,尉淨則偷偷把早餐的芝麻餅藏在袖子裏。
"今日講《道德經》第二十四章。"靖九展開泛黃的竹簡,晨風掠過時,簡上墨字似有流光浮動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第一句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靖九突然起身,踮起腳尖作金雞獨立狀。尉淨噗嗤笑出聲,卻見師父身形一晃險些摔倒。
"踮腳求高者,終難站穩。"靖九撣去道袍灰塵,又大步向前連跨三步,第三步時道袍下擺"刺啦"裂開條縫。尉烈憋笑憋得滿臉通紅。
"當年終南山有個道士,"靖九慢條斯理地整理著衣擺,"為顯輕功了得,非要一步跨過三丈山澗"他拈起針線打了個結,"後來村民在澗底找了他七天。"
尉能若有所思"就像我走秀時,刻意踩貓步反而容易摔?"
靖九頷首,將針線拋給尉烈"補上。記住,八極拳的"沉墜勁"不在架勢高低,而在重心虛實。"
第二句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靖九取出麵青銅鏡遞給尉空"看鏡中是何物?"
尉空推眼鏡"是我。"
"再看。"
尉空湊近細觀"有庭院倒影,雲彩,還有"
"啪!"靖九突然扣住鏡麵"執著於"我相"者,如蛙坐井底。"又從袖中抖出個琉璃瓶,瓶中濁水沉澱後,竟顯出秦嶺群山的清晰倒影。
尉淨突然舉手"就像遊戲裏老盯著自己血條的,肯定先掛!"
靖九難得點頭讚許"善。當年函穀關守將尹喜若隻知賣弄學識,老子也不會予他五千言。"
第三句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庭院外忽然傳來喧嘩,某網紅正架著手機直播"家人們看!我這波文化輸出到位不?"
靖九輕笑,取來酒店贈送的月餅擺在石案上。第一個描金繪鳳,第二個樸實無華。他掰開第三個,內裏竟是流心蛋黃。
"長安城最久的包子鋪,"靖九拭去指尖油漬,"招牌早已褪色,可每日寅時蒸籠準時冒氣。"說著瞥了眼門外——那網紅正因信號中斷跳腳。
尉烈撓頭"那我們就不能炫耀了?"
"可記得終南山的千年柏?"靖九反問,"它可曾自誇年輪?"
講經畢,眾人輕裝簡從向渭南進發。路過城郊麥田時,靖九忽指田間老農"瞧他腰間水壺。"
那是個磕癟的軍用水壺,卻隨著主人彎腰插秧的動作,在晨光中晃出粼粼金波。
"不企,不跨,不伐,不矜。"靖九將最後半壺鬆針茶傾入渭河,"這般活著,便是道。"
河水湯湯,載著幾片茶葉向東流去。尉空突然想起今晨鏡中掠過的雲影——原來從來無需刻意捕捉,它自映照著萬物光陰。
“山河形勝八百裏秦川的褶皺”
渭南臥在秦嶺與黃河的臂彎裏,像一塊被歲月盤出包漿的青銅器。東望潼關,黃河在此驟然收束,古稱"百二秦關"的險要處,李白曾見"黃河如絲天際來";西接長安,渭河衝積出的平原上,漢唐帝陵如星辰列陣。南部的華山拔地而起,花崗岩山體在夕陽下泛著冷鐵般的光澤,而北部的黃土台塬溝壑縱橫,暴雨過後會裸露出新石器時代的陶片。
這片土地的海拔落差藏著驚人的戲劇性——從華山南峰2154米的絕壁,到潼關港口僅330米的河灘,垂直距離裏壓縮著四季更迭。三月裏塬上的杏花還在含苞,渭河岸的油菜花已泛濫成金海;十月西嶽初雪時,合陽的荷塘裏還撐著殘敗的蓮蓬。
晨光裏的碳水狂歡。
渭南人的清晨是被"時辰包子"的蒸汽喚醒的。老麵發酵的麵皮蓬鬆如雲,包裹著用十多種香料調製的油辣子豆腐餡。配一碗"豆腐泡",這種將豆漿點成豆花後澆上柿子醋、撒上香椿末的早食,酸香激蕩間藏著《齊民要術》的古法。
正午的麥香交響。
"渭南踅麵"堪稱麵食活化石。蕎麥麵攤成銅鑼大的薄餅,切作褲帶寬,澆上豬油辣子和魚魚(小麵疙瘩),吃時必須就著生蒜,辛辣與油香在口腔炸開時,能聽見秦腔花臉的吼聲。"水盆羊肉"則要配月牙餅,澄城的做法湯清肉爛,大荔的版本濃醇厚重,撕開餅子泡進湯裏,便是司馬遷筆下"羊羹不遍"的升級版。
暮色中的江湖至味。
黃河岸的"鯰魚湯"用三斤以上的野生魚,與北塬上的紫皮大蒜同燉,湯色奶白,撒一把地椒葉去腥。韓城"羊肉餄餎"用的是黑山羊,壓床吱呀作響間,粗糧細作的餄餎直接落進酸湯,暗合"蕎麵餄餎黑是黑,筋韌爽口能待客"的民諺。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隱秘的風味圖騰。
華陰的"麻食菜"將麵團掐成貓耳朵狀,與野莧菜同煮,相傳是華山道士的齋食;富平的"太後餅"層層起酥,據說源自漢代薄太後宮廷點心;白水的"辣子湯"用二十三種辣椒配伍,濃稠如岩漿,堪稱關中版的"味覺極限挑戰"。
二月二龍抬頭
潼關港口會舉行"祭河神"儀式。老船工將紮製的紙龍船放入黃河,童男童女裝扮的"引龍人"沿河岸拋灑五穀,嗩呐聲裏夾雜著《詩經·魏風》的古老韻律。
六月六曬衣節
華州區的農家會將箱底的花袱子(嫁妝布)鋪滿麥場,那些牡丹鳳凰圖案的土布,保留著唐代"夾纈"印染技藝。老太太們邊曬邊哼"六月六,曬紅綠,蟲不咬,黴不生"
重陽登高
西嶽廟前的社火隊伍會表演"素鼓",這種脫胎於古代軍陣樂舞的儀式,鼓手皆著白衣,騰挪跳躍如華山雲海翻湧。老者們在少華山采茱萸時,總要在樹梢係紅布條——這是《風土記》裏"係幡避禍"古俗的遺存。
“曆史褶皺中的靈光”
潼關鐵馬冰河入夢來
這座"天下第一關"的城牆磚縫裏,嵌著安史之亂的箭鏃、黃巢起義軍的矛頭。老城門洞下的茶攤主人會指著一塊泛紅的條石說"看,這是哥舒翰的血浸透的。"風陵渡的夜晚,船槳攪動河水時,偶爾會帶起鏽蝕的唐刀殘片。
合陽詩經現場的活化石
洽川的蘆葦蕩中,《關雎》裏的"在河之洲"依然存在。處女泉邊梳妝的姑娘們,發髻上還別著"荇菜"樣式的銀簪。更有趣的是方言中保留著"窈窕淑女"的古發音——當地人把漂亮姑娘叫作"窈窕子"。
韓城史聖故裏的紋章
司馬遷祠的千年古柏上,掛滿了學子祈願的木牌。黨家村的明清四合院門楣上,"耕讀第孝悌慈"的磚雕,與羅馬式教堂的十字架和諧共處——這是光緒年間意大利傳教士留下的文化雜交痕跡。
“巷陌傳奇集體記憶的魔幻寫實”
華陰老腔的"鬼神契約"
雙泉村的張氏家族世代相傳明朝時先祖與華山神訂約,以家族絕技換得風調雨順。如今藝人們敲擊條凳的"驚堂木"動作,據說是模擬神靈降臨時山石崩裂的聲響。
大荔"血故事"社火
沙苑一帶的元宵節巡遊中,表演者會用特技展示"剖腹取嬰刀穿臉頰"等血腥場景。這並非單純的恐怖藝術,而是暗喻著"羌白之戰"的慘烈——同治年間回民起義時,當地漢回民眾的傷痛記憶。
蒲城"焰火畫"秘技
興鎮的火藥匠人能在夜空中"畫"出關公像,其配方據傳得自明代兵部尚書王弼。最神奇的是點燃後的硝煙會凝成"忠義"字形,半小時不散。
“渭南氣質山河鑄就的精神圖譜”
這裏的人骨子裏刻著兩種基因華山的險峻賦予他們"自古華山一條路"的孤勇——看看航天員聶海勝從農家子弟到九天攬月的軌跡;渭河的綿長又養成"麥客"式的堅韌——三伏天裏弓腰割麥的姿勢,與兵馬俑坑中的跪射俑如出一轍。
在潼關古城牆下,你可能會遇見這樣的場景老人在夕陽裏用二胡拉《秦腔曲牌》,小學生捧著ipad學編程,黃河貨輪的汽笛聲與高鐵的呼嘯在空氣中相撞。這種古老與現代的量子糾纏,恰是渭南最動人的風景——如同他們鍾愛的油潑辣子,既守著千年的辣度,又不斷接納著新的香料。
喜歡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新世紀道士討生活指南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