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消失的曆史
字數:4267 加入書籤
【......我們用絆馬繩將那些江北追擊我們而來的滿人絆倒在這片密林中,我們將手中的刀刺進他們的咽喉處,心髒處,肺部......直到他們溫熱的鮮血濺在我們緊握武器的手上,濺到了我們的臉上,我們才慢慢恢複理智......】
鄭清璿看著手裏的報紙,報刊頭條旁就是這篇名為《大明武士》的小說,這裏是主人公自崇禎自縊清人入關後蒼忙逃亡南方的故事。
在告別蕭睿以後,鄭清璿坐上了出租車朝著鄭府,車子朝著鄭府駛去。
“民族主義嗎?”
鄭清璿捏著報紙的手指又緊了一些。
要理解民族主義就不得不談,什麽是民族,又是什麽造就了民族主義這頭怪物。通常民族具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因此民族主義孕育而生,這是一頭怪物,控製不好會將整個國家都帶入到深淵之中。
因此要毀滅一個民族最為有效的方法就是抹消他們的曆史,文化,語言;吞噬他們的經濟;占據他們的地域。
鄭清璿的目光在報紙上停留許久,指尖微微顫抖。他看著窗外飛速後退的景色,心緒卻已飄向遠方。前方鄭府的燈火已隱約可見,但他的思緒卻仍停留在那些血腥的文字間。
"先生,到了。"車夫的聲音將他從思緒中拉回。
"啊,多謝。"鄭清璿從口袋中掏出幾張明元遞給車夫,然後邁步走向府邸大門。
鄭府內燈火通明,鄭清璿剛踏入門檻,慕容柔嘉迎麵而來。
“少爺,辛苦了。”
鄭清璿搖了搖頭,“不,沒事。今天我讓你準備的東西你都拿過來了嗎?”
慕容柔嘉微微頷首,“放在少爺您的書房裏。”
鄭清璿點了點頭,“嗯,天色也晚了,你先回去睡吧!”
他將報紙折好放入內兜,整理了一下衣襟,朝著書房方向走去。
書房的幾扇大窗戶敞開著,仿佛是在歡迎那如水的月光傾灑而入。月光透過窗戶,輕柔地灑在書房的地麵上,形成一片片銀白的光斑,使得整個房間都被一層淡淡的月色所籠罩。
在中央紅木家具散發著淡淡的木香,與月光相互映襯,營造出一種寧靜而莊重的氛圍。靠牆的位置擺放著幾個高大的書架,上麵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從古典文學到現代科技,從曆史傳記到哲學思考,琳琅滿目,應有盡有。
鄭清璿眉頭微皺,看著手上按道理應該是被銷毀的史書。
【懿宗三十八年,歲在丁未,江戶幕府既終。俄人尼古拉·斯帕拉捷利假國際訪問之名,自沙俄邊境乘驛車抵應天府,始國事之訪,曆三日而返。】
【俄使尼古拉·斯帕拉捷利來聘,與懿宗定明俄聯盟諸事:明助俄侵東北,俟時出兵江南,增清廷兵壓,迫簽《尼布楚條約》。然俄亦當助明倭之戰,阻清軍南下。】
【懿宗四月,以倭人暗通清為名,始增兵海上。四月既望,遣使至倭,議擴商埠,為德川幕府所拒。】
【五月,老將鄭森親率士卒屯駐於琉球。】
【六月,我國使請於德川幕府,乞罷既頒之《憐憫生類令》,並增辟通商口岸。二事為德川幕府所拒。六月,倭地震,洪水作。加以重賦,致倭民不聊生。六月末,我國以倭既頒《憐憫生類令》嚴礙我海外貿易為辭,宣戰於德川幕府。】
【七月,鄭森帥師克長崎。七月中旬,兵鋒直指山口。八月,占廣島。八月中旬,明倭主力會戰岡山,明軍斬獲數萬,遂大捷。】
【自此,倭人無力再戰,遣使乞和。不允,十月,明軍圍京都。月末,明軍破京,虜倭帝。德川家康率殘兵北遁名古屋。】
【十一月,鄭森受倭帝冊封,封天威大將軍,率師討逆賊德川家康。十一月末,名古屋陷,明軍擒德川家康。江戶幕府遂亡。】
【懿宗三十九年二月,倭地悉歸大明。廢大名,置郡縣,許以倭治倭。懿宗封鄭森為鎮國公,世守倭地。】
按照常理來說,大眾所能看到的曆史往往隻是冰山一角,而真正的曆史真相往往隱藏在更深層次的檔案和資料之中。然而,鄭清璿手中的這份曆史檔案卻並非普通之物,它是他特意從錦衣衛那裏調取出來的私密曆史檔案,其中所記載的內容恐怕是一般人難以觸及的。
鄭清璿的手指輕輕地翻動著那片泛黃的紙張,仿佛在觸摸著曆史的脈搏。當他將那片紙張翻過之後,映入他眼簾的是一張更為陳舊的紙張,上麵的字跡已經有些模糊不清,但依然能夠辨認出一些關鍵信息。
在紙張的最下角隻用黑字寫上了一個字。
屠。
鄭清璿盯著那個單獨的"屠"字,一種冰冷的戰栗從脊背竄上後頸。這個簡單的字符所蘊含的意義遠遠超過它的形體大小,仿佛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他的胸口,令他呼吸變得困難起來。
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是屠戮?還是屠城?
他將史書向後翻了幾頁,尋找更多線索。紙張因年代久遠而變得脆弱,在他指尖下發出細微的沙沙聲,猶如曆史本身在竊竊私語。月光從窗外傾瀉而入,為這一幕增添了幾分詭譎的氛圍。
新的一頁上,密密麻麻的字跡映入眼簾:
【懿宗四十年,明軍屠倭十城,斬首二十餘萬。倭人三度起義,皆被鎮壓。鄭森嚴令,凡起義者,誅連九族。】
【平帝元年,倭人因懿宗身死。倭人舊大名連同武士引發起義。同年,明軍坑殺二十餘萬,斬首數十萬,築京觀。】
【平帝三年,倭人無令不可治倭。】
"築京觀..."鄭清璿低聲念出這三個字,喉嚨發幹。所謂京觀,是古代軍隊勝利後,將敵軍頭顱堆積如山的駭人戰果展示。數十萬頭顱,是何等恐怖的景象?
他的手不自覺地顫抖,幾乎要將這份檔案扔出去。但如果要深度改革,要讓倭人願意去戰場上流血,鄭清璿明白,逃避從來不是麵對曆史的態度。他強迫自己繼續讀下去:
【平帝五年,倭地人口銳減三成。倭婦多被擄為奴婢。明軍屯駐倭地,士卒多娶倭女為妾。】
【平帝十年,鄭森病故,其子鄭夢龍繼任鎮國公,世守倭地。倭人再度起義,被殘酷鎮壓。倭國舊貴族幾乎絕跡。】
錦衣衛的密檔毫不掩飾地記錄著那段血腥的統治。
突然,他注意到檔案中夾著一張單獨的紙條,上麵的字跡與其他部分不同,似乎是後人所添:
"曆史之書常為勝者所書,真相卻往往隱於敗者之淚。此檔不得外泄,恐傷國體。"
落款是"平帝十二年,東廠督主"。
他繼續翻閱,發現後麵還有更多內容:
【熹宗元年,倭地已設十三省,治理日漸完善。然倭人心未服,屢有刺殺明官之事。熹宗下令,凡有倭人殺官者,其居住之村鎮,盡數斬首。此令一出,倭地震恐。】
檔案中還附有一封鄭夢龍的親筆奏折,字裏行間透露著冷酷無情:
"倭人天性桀驁,若不徹底鏟除其文化根基,恐日後生變。臣請陛下準許,強製倭人改漢姓,毀其宗祠家譜,焚其典籍,斷其文脈。數代之後,倭人將不複知其本源,自然歸心於我大明。"
【熹宗二年,倭地焚書數十萬卷,抗令者高達百萬,半數願服,餘者皆殺之】
鄭清璿的手指摩挲著這本泛黃的史書,手指有些發顫。
喜歡明1914請大家收藏:()明1914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