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150:徐州戰況一)

字數:4239   加入書籤

A+A-


    徐州下設五郡,自北向南依次為琅琊、東海、彭城、下邳、廣陵。
    琅琊郡北與青州接壤,西和兗州泰山郡相鄰,此地地形崎嶇,山巒起伏,為草匪滋生提供了天然的庇護所。
    在原本的曆史軌跡中,以臧霸為首的泰山賊盤踞在琅琊一帶。
    他們表麵上尊陶謙為主,對其稱臣,實則擁兵自重,在這一區域內自行其是,儼然成為獨立的割據勢力。
    然而,命運的齒輪悄然轉動,楊堅“意外”地進入了陶謙的營帳。
    他憑借著過人的謀略與手腕,在徐州之地逐步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最終成功取代曹豹,成為丹陽派的領袖,手握天下聞名的精銳之師——丹陽兵。
    但楊堅的野心不止於此。
    他以清除琅琊隱患為借口,三番五次向陶謙索要兵卒,勢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壯大,不知不覺間,已然取代了原來的琅琊賊匪,成為陶謙最為憂心的心頭大患。
    為了製衡楊堅,陶謙聯合徐州世家,推出了嶽飛。
    嶽飛在徐州本地招募士兵,投身於剿滅泰山賊的戰事之中。
    名義上是剿匪行動,可實際上,陶謙卻不斷暗中指示嶽飛,讓他爭奪楊堅的兵權,或是設法消耗楊堅的實力。
    不僅如此,陶謙自己也削減了對楊堅軍隊的物資供給,使得原本可以迅速推進的戰事陷入了僵局,一拖再拖。
    可話又說回來,畢竟麵對著嶽飛和楊堅兩位強將,臧霸等人怎麽也難以招架。
    無奈之下,他們在起義爆發之前,便投靠了洪秀全,趁著楊堅與陶謙內鬥的間隙,向洪秀全討要錢糧和兵卒。
    洪秀全派遣曆史上赤眉軍的領袖樊崇接管泰山賊,與嶽飛、楊堅二人對抗。
    但樊崇麵對這兩位勁敵,明顯力不從心,多次交鋒皆以失敗告終,最終因傷勢過重而返回東萊。
    就在臧霸等人即將支撐不住之時,第二次黃巾起義爆發!
    楊秀清親自率領十萬大軍,對外號稱五十萬之眾,麾下有王保保和龐涓兩位得力助手,浩浩蕩蕩地進入琅琊郡,兵鋒直指東海郡。
    此時,在東海郡的軍帳之中,楊堅端坐在首位,文武官員分立兩旁。
    “如今看來,楊秀清意圖先奪取東海郡,以便與兗州的黃巾軍會合。我軍已然成為眾矢之的,諸位可有破敵之策?” 楊堅目光掃視眾人,緩緩開口問道。
    此時,楊堅麾下得力的謀士與將領僅有姚廣孝、張須陀和楊素三人。
    楊素率先站了出來,拱手說道:“主公,楊秀清大舉進攻,實則是一件喜事!蛾賊軍武器匱乏,士兵訓練程度低下,豈是我軍的對手?楊秀清此舉,分明是來給我們送人口的。”
    “我們應當立即寫信給嶽飛,邀請他與我軍共同出擊,合擊楊秀清,必能一戰而勝!”
    張須陀也不甘示弱,揮舞著碩大的拳頭,眼中閃爍著熊熊戰意:“主公,須陀願請命擔任先鋒!”
    這時,一位身著黑衣的僧人緩緩走出,正是姚廣孝。
    姚廣孝恭敬地拱手說道:“將軍麾下有三萬兵馬,而楊秀清僅有十萬。何須低聲下氣地去求助嶽飛?昔日公孫瓚率領步騎兩萬,便能大破三十萬青州黃巾。您以三萬對十萬,必然一路高奏凱歌,大獲全勝。”
    楊素聞言,眉頭緊皺,提出反對意見:“青州黃巾雖號稱三十萬之眾,但其中青壯之人寥寥無幾,而且各個渠帥之間勾心鬥角,一盤散沙。”
    “可楊秀清的部下大多為青壯,從他們的軍陣之中,不難看出王保保和龐涓二人本領不凡。此二者怎能相提並論?”
    姚廣孝卻據理力爭:“即便如此,黃巾軍也不過是拿起武器的普通百姓,一旦遇到稍具實力的軍隊,便會一潰千裏。主公自己能夠獨攬的功勞,為何要分給嶽飛?您難道不清楚嶽飛的本領嗎?”
    “主公原本設下計謀,想要暗中毒殺陶謙,奪取徐州。若不是嶽飛半路殺出,主公擔心嶽飛反抗,徐州早已歸屬主公。”
    “如今嶽飛手底下的兵馬已然足夠讓人忌憚,若再分功勞給他,豈不是在幫助陶謙,阻礙主公的大業?”
    姚廣孝這一番話,讓楊素一時語塞。
    畢竟,這個毒殺陶謙的計劃,正是楊素這個奸雄向楊堅提出的。
    曆史上,楊素文韜武略兼備,在隋朝建立前後屢立赫赫戰功。
    然而,他在營建仁壽宮時濫用民力、大肆聚斂財富,對待士卒極為嚴苛,甚至協助楊廣陰謀奪嫡。
    這些行為,讓他成為後人眼中 “欺主罔上,賊害良民” 的佞臣、奸雄。
    在文學方麵,楊素擅長詩詞,且頗具造詣,其詩作風格勁健質樸,對矯正六朝時期輕靡浮豔的文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感覺楊素可以視作強化版曹操...方便讀者認識楊素,有異議輕點噴)
    起初,在楊堅和楊素的精心策劃與暗中操縱下,毒殺陶謙的計劃進行得十分順利,奸細已然潛入陶謙府中。
    然而,就在計劃即將成功之際,嶽飛橫空出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嶽飛進入徐州後,迅速嶄露頭角,大放異彩,而且對陶謙忠心耿耿,楊堅的招攬絲毫未能打動他。
    見識到嶽家軍的強大戰力後,楊堅心生忌憚,暫時擱置了毒殺陶謙的計劃。
    畢竟,毒殺主公、取而代之這種事風險極大,嚴重違背君臣之道,一旦敗露,必將遭到天下人的唾棄。
    兼之陶謙在徐州任職期間,徐州相對太平,百姓生活富足,糧倉充盈,深受百姓的愛戴與擁護。
    可想而知,若毒殺之事敗露,楊堅短期內必將成為徐州上下乃至天下口誅筆伐的對象。
    而嶽飛軍紀嚴明,同樣深受百姓的愛戴,在這種情況下硬碰硬,勝負實難預料。
    楊堅選擇等待時機,他打算挑撥嶽飛與陶謙之間的關係,或是尋找機會暗中除掉嶽家軍,然後再對陶謙下手。
    但由於黃巾起義的爆發,此事再度被擱置。
    如今,姚廣孝舊事重提,專門拿嶽飛說事,楊堅不禁陷入了沉思:“嶽飛的確是我軍的心腹大患,壓製他才是上策。不如先派一支隊伍與黃巾軍交戰幾場,試探一下楊秀清軍隊的真實水平,再做下一步打算。”
    姚廣孝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輕笑,為自己的計謀即將得逞而暗自欣喜:“主公英明。但黃巾軍畢竟人多勢眾,主公還需派遣一員大將前去領兵才是。”
    楊素與姚廣孝持反對意見,自然不希望自己被派出去對付蛾賊,如此一來,楊堅麾下便隻剩下張須陀可以擔當此任。
    張須陀是隋末名將,武藝高強,勇猛非凡,可惜後來敗於李密和翟讓之手。
    李密曾評價他:“須陀勇而無謀,兵又驟勝,既驕且狠,可一戰而擒之。”
    楊素深知張須陀的短板,於是建議道:“張將軍一人恐怕難以全麵洞察沙場局勢,不如派姚廣孝作為謀士,隨軍出謀劃策。若他們二人能夠取勝,我軍便可獨自應對黃巾軍。”
    楊堅略作思忖後,點頭同意了這個提議。
    聽完楊素的話,姚廣孝心中暗自得意,臉上卻不動聲色,心想:你這可真是正中我下懷啊!
    喜歡全史人物亂入:劉備二周目人生請大家收藏:()全史人物亂入:劉備二周目人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