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純屬飲鴆止渴

字數:4841   加入書籤

A+A-


    這王朗,曆史上也不是個普通人。
    早年在徐州當官,出身王家——那是徐州第四大的世家,根深蒂固。
    他跟陳登、糜竺、曹豹這些人,年輕時就混在一起,老熟人了。
    後來被朝廷派去會稽當太守,遠離是非,本以為能安穩過日子。
    他治理地方確實有一套,會稽被他管得井井有條。
    可帶兵打仗?真不咋地。
    原以為這地方偏安一隅,打打太平拳就夠了。
    哪想到,劉備這個“流浪天子”居然找上門來了!
    眼下劉備背後有四大世家撐腰,糧草兵員不斷,跟打了雞血一樣。
    王朗隻守著一個郡,根本扛不住。
    眼看城快守不住了,他隻能拚一把,向徐州求援。
    而如今的徐州,早就換了主人——落在了蔣華強手裏。
    所以,王朗的信一到徐州,陳登立馬轉手交給了蔣華強。
    ……
    彭城,州牧府。
    蔣華強和陳登麵對麵坐著,茶還沒喝一口。
    “丞相,這是會稽王朗派人送來的急信。”
    “請您過目。”
    陳登說完,便閉嘴不言,靜靜等著蔣華強發話。
    蔣華強接過信,拆開一看,立馬明白王朗啥意思。
    聽說劉備已經拿下江東大半地盤,他先是愣了一下。
    但轉念一想,也不奇怪。
    誰不知道劉備最擅長的就是“跑路”?
    這家夥從幽州一路跑到荊州,再竄到益州,整個漢末地圖被他走了一遍,哪個梟雄有他跑得勤?
    曹操一輩子沒踏足江東和蜀地,最遠也就到漢中、赤壁晃悠一圈。
    孫權更是窩在江東,壓根沒出過遠門。
    反觀劉備,真像打不死的小強,摔了多少跤,爬起來還能再戰。
    也難怪他後來能建蜀漢,這股子韌勁,確實了不得。
    當然了,大家一邊感歎蜀漢的悲情,一邊讚歎曹魏的霸氣,也別忘了東吳那邊,總有那麽幾個縮頭烏龜。
    而現在,劉備靠著江東世家輸血,實力暴漲。
    江東多年沒打仗,底子厚,糧草足,四大世家一發力,劉備立馬從喪家之犬變成一方霸主。
    這種人,必須趁早弄死。
    蔣華強心裏清楚,劉備最可怕的地方不是打仗多厲害,而是——他太能跑了。
    今天趕他出江東,明天他可能又竄到交州、益州搞事,後患無窮。
    所以,這回必須一鍋端,連人帶地盤全拿下。
    曹操當年在赤壁被水軍卡脖子,愁得睡不著。
    可蔣華強早就在防這一手。
    打下益州之後,他立刻讓甘寧練水軍。
    到現在,已經拉起五萬水師,訓練有素,戰船成群。
    裏頭還有三千精銳,是以“錦帆賊”為底子打造的水上殺器。
    有這支艦隊在手,再配上陸軍,拿下江東,不過是早晚的事。
    他把騎兵留在徐州守家,自己開始籌備南征大計。
    消息一傳開,徐盛這個親衛副統領就坐不住了。
    手裏那把仿製的古錠刀,都快在鞘裏發燙了——就等著砍人!
    ……
    會稽郡,山陰城。
    王朗披著儒袍,臉色鐵青,在城樓上踱來踱去。
    投降劉備?門都沒有。
    雖然劉備現在風頭正勁,又有世家撐腰,看似前途無量。
    但在王朗眼裏,這純屬飲鴆止渴。
    劉備為啥來江東?還不是在北方混不下去了,被一路攆著跑?
    反觀蔣華強,勢力如日中天,遲早要揮師南下。
    到時候,誰要是跟著劉備一條道走到黑,等著他的隻有死路一條。
    所以——
    就算投降,他也隻認蔣華強,絕不會低頭給劉備當狗。
    曆史也證明了這一點。
    當初他敗給孫策後,壓根沒想過歸順,而是找機會跑路,遠走交州,投奔了士燮。
    那家夥是誰?江湖人稱“土鱉哥”,最會苟,活到最後的狠角色。
    加上交州那地方離中原亂局遠得很,基本沒啥戰火波及。
    士燮在那邊紮根幾十年,早就成了地頭蛇,說一不二的土皇帝。
    對王朗來說,逃去投靠士燮,算是保命最靠譜的路子了。
    可幾年後,局勢又變了。
    赤壁大戰前夜,王朗輾轉反側,最後還是決定往北走,投了曹操。
    他出身名門,祖上幾代都挺硬氣,加上自己文名在外,名聲不小。
    雖然沒擠進曹操核心圈,但也混了個不小的位置,日子過得不差。
    等到曹丕上位,王朗更是直接翻身。
    賈詡一死,他立馬接了太尉的位置,成了曹魏第二把手,風光得很。
    說白了,王朗這人腦子靈,懂得看風向。
    眼下會稽郡被劉備大軍團團圍住,形勢危急。
    可他心裏壓根沒動過投降劉備的念頭。
    在他眼裏,跟劉備混沒前途,遲早被拿捏死。
    就算真要投,也得找蔣華強那樣的狠角色,而不是劉備這種靠嘴皮子吃飯的。
    ……
    淮南,廬江郡。
    城主府裏,孫策正見一個老朋友。
    準確說,是這人自己找上門,開口就要出來當官。
    孫策一聽,高興得差點跳起來。
    別人不知道這哥們有多能耐,他還能不清楚?
    整個江東,沒人比他更懂這家夥的本事。
    更別說人家的家底了。
    廬江周家,兩漢以來牛氣衝天,五位三公,十個九卿,隨便拎一個出來都是頂級門第。
    連他親爺爺和太爺爺,都當過太尉,掌過天下兵權。
    按理說,這種頂級世家的嫡長子,怎麽可能瞧得上他孫策?
    可偏偏,周瑜打小就跟孫策對脾氣,倆人關係鐵得很。
    後來孫策跟著孫堅到處打仗,見麵機會少了。
    但周瑜隔三差五就寫信來,信裏不是安慰就是出主意,兄弟情分一點沒斷。
    孫堅戰死那會兒,孫策手裏兵不多,人心也不穩,整個人都快崩了。
    關鍵時刻,是周瑜寫信勸他:別硬扛,先抱緊董卓的大腿。
    孫策聽了,立馬轉頭當了蔣華強和董卓手裏的刀。
    雖然被天下士族罵得狗血淋頭,說他是“世家屠夫”第二代。
    但好歹保住了孫家這點家底,沒被亂世一口吞了。
    之前孫策也多次寫信,想拉周瑜一起幹大事。
    可周瑜心裏明白得很:
    他們這種世家子弟,打心底裏恨孫堅父子,覺得他們是砸飯碗的劊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