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真有點真本事
字數:4443 加入書籤
要是蔣華強出事,隻能靠董卓這老胳膊老腿再出來撐場麵。
可董卓都六十多了,在關東諸侯眼裏,就是個快入土的老頭。
而蔣華強正是年富力強,三十出頭,鋒芒畢露。
這倆人給別人的壓迫感,完全是兩個級別。
蒯越這番話一出口,劉表心頭一震,有點動心了。
在北方要動蔣華強?純屬做夢。
可要是在南方動手,誰也想不到,也管不著,機會大把。
但劉表比蔡瑁和蒯越顧慮多多了。
他早年跟董卓打過交道,深知這老頭護短到了極點。
要是蔣華強真死在南方,董卓查出是荊州幹的——
荊州,尤其是北部那幾個郡,非得被董卓的軍隊夷為平地不可!
劉表敢賭這把命嗎?
他真不敢!
於是他把心裏的擔憂原原本本說了出來。
聽完之後,蔡瑁和蒯越全蔫了,誰也不說話。
荊州南北差距太大。
北部的南陽、江陵這些地兒,富得流油,雖然比不上當年的冀州、豫州,但在整個大漢,也算頂流了。
可南部呢?
長沙還行,貴陽、零陵、武陵,基本都是荒山野嶺,地廣人稀。
所以荊州這些世家,八成的家業都在北邊。
要是北邊被董卓大軍踏平,那就是整個家族的滅門大災!
蔡瑁沉默片刻,忽然轉頭看向蒯越,低聲說:“異度,咱倆想不出辦法,”
“不如把劉玄德派來的那個使者叫來問問?”
“說不定他能拿出個破局的主意。”
“再說了,那小子跟咱們蔡家、蒯家,還是沾親的。”
經他一提,蒯越也想起來了。
那使者確實跟兩家有親戚關係,不是假的。
雖然年紀才十六,看著嫩得很,但氣度不凡,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搞不好,真有點真本事。
劉表一聽,也來了興趣。
蔡家和蒯家共同的親戚?
難道是……?
他立刻點頭,讓人把劉備派來的使者請進來。
……
沒過多久,一個穿白袍的年輕人從門外走了進來。
身高七尺五,身形挺拔,手裏握著一把用白鵝毛編成的扇子。
這年紀,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往後幾年肯定還能竄一竄,說不定能長到八尺開外。
劉表一眼看到這年輕人,心裏咯噔一下。
他太了解蔡瑁和蒯越了。
這倆人,凡事先看利益,不給好處絕不出手。
能讓他們點頭支持劉備,難度堪比登天。
可眼前這少年,居然真的把事兒辦成了。
這說明啥?說明這小子,絕不是個好糊弄的主兒。
別看年紀小,禮數一點不含糊。
他規規矩矩按漢家規矩,向劉表行禮,聲音清朗:
“晚生諸葛孔明,拜見劉荊州。”
沒錯,劉備派來的使者,正是諸葛亮。
前些年,曹操頭一回對徐州動手那會兒。
諸葛玄,也就是諸葛亮的叔父,為了躲戰亂,領著兒子諸葛瑾,還有兩個侄子諸葛亮、諸葛均,一路往南,逃到了豫章郡。
諸葛家雖然比不上那些頂級門閥,比如袁家、荀家那種一手遮天的豪門,但也絕不是窮得叮當響的小老百姓。
所謂“南陽種地的普通人”這種說法,純屬諸葛亮後來寫《出師表》時客氣了一下,當不得真。
如今掌管諸葛一門的,正是諸葛玄。他在文人圈裏名聲不小,寫的文章很多人都愛讀。
剛到豫章時,前任揚州刺史陳溫賞識他,直接請他當了豫章太守。這麽一來,諸葛家總算在江東紮下了根。
可好景不長,陳溫去年就病死了。
如果沒有眼下這場意外變局——也就是蔣華強突然冒出來攪動天下大勢的話——諸葛玄本來也該在不久後撒手人寰。
按原來的曆史走,諸葛玄一走,江東又正趕上孫策起兵掃蕩各路勢力。諸葛瑾為了出路,投了孫策;諸葛亮和諸葛均年紀小,隻好逃去荊州避難。
但現在不同了。
孫策沒打江東,反而是劉備,被北方各大勢力擠得沒地方落腳,歪打正著跑來江東發展。
江東那些地頭蛇世家,打心底怕蔣華強,生怕哪天被滅門,於是幹脆倒向劉備,跟他聯手自保。
這樣一來,劉備平定江東的過程,自然就跟當年孫策那種見誰滅誰的狠勁兒完全不同了。
整個江東的大族幾乎都站劉備這邊,隻剩嚴白虎和王朗這兩個半吊子軍閥還敢跳出來擋路。
諸葛玄呢,雖說不算江東本地豪強,可為了保全家族,順勢也跟著歸附了劉備。
諸葛瑾、諸葛亮兄弟倆,再加上小弟諸葛均,也就這麽稀裏糊塗地成了劉備陣營裏的人。
諸葛瑾這人辦事穩重,處理政事特別在行;而諸葛亮年紀輕輕,腦子轉得比誰都快,連他哥都比不上。
這次劉備打算拉劉表入夥,出主意的人,正是諸葛亮。
為了讓劉表點頭幫忙,諸葛亮自告奮勇,親自跑一趟襄陽當說客。
其實諸葛家跟荊州的關係,老早以前就盤根錯節,扯都扯不清。
幾十年前,諸葛家就跟荊州三大家族——蔡家、蒯家、黃家——通婚不斷。
諸葛玄的妹妹,也就是諸葛亮的姑媽,就嫁給了蒯越的弟弟。
所以嚴格說起來,諸葛家雖然不算荊州土著,但親戚遍地,也算半個地頭戶了。
這回諸葛亮來荊州,就跟回外婆家串門一樣自在。
再說,就算任務沒談成,看在親眷麵子上,也沒人會為難這個毛頭小子。
這時,諸葛亮上前見禮,劉表笑著讓他坐下。
“孔明小兄弟,咱們就不繞彎子了。”
“我不希望蔣文韜拿下江東。”
“可問題是,他背後站著董仲穎啊。”
“萬一他在南方栽了,死得太難看,董仲穎怒了,找我們荊州算賬怎麽辦?”
“所以你要我出兵可以,但得讓我知道——怎麽躲開董卓的報複!”
劉表可不是好糊弄的角色。當年他能在荊襄九郡安穩坐十幾年,靠的就是謹慎又精明。
他的意思很清楚:你要我摻和這事也行,但風險你得幫我扛住。
諸葛亮聽了,輕輕一笑,語氣輕鬆地說:“州牧大人多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