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天無絕人之路

字數:3798   加入書籤

A+A-


    一餐飯結束,兩個繼子楊援朝和楊環朝去上學之後。關了大門鎖上大門,陳娟淑就去公社辦理下鄉,加入生產隊的手續。
    那個時候城鎮的居民人口,要到鄉下的生產隊去入戶非常容易。
    鄉下生產隊的社員,想要入城鎮的戶口卻非常的難,可以講難於上青天!
    現在正好相反,城鎮居民人口想要一個農村戶口非常的難。農村人想入城鎮要個戶口,隻要有錢在城鎮買得一套房子就可以。
    那個時候的居民人口,隻要你願意上山下鄉,到政府知青辦一講,想到那個生產隊去,就可以到那個生產隊去。
    而且那個生產隊無條件服從接收不算,還得把上山下鄉來到的人員給安置好。
    更何況陳娟淑還是把自己的戶口,落在兩個繼子的生產隊。
    因此吃完中午飯,陳娟淑一到公社知青辦,把來意一講,知青辦的小主任。隻問一句:“你考慮清楚了?”
    知道知青辦的主任是為她好,還是善意的提醒。
    陳娟淑說:“放心吧,已經考慮好了,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知青辦的小主任什麽也不說了,拿筆一寫就把陳娟淑的居民戶口,劃到第八生產隊去。
    戶主是她陳娟淑,家庭成員是兩個繼子,楊援朝和楊環朝。
    知青辦的主任還給陳娟淑開了一張介紹信,這也是那個時代的一大特色。
    其實鎮上的第八隊,離賈家大院很近,可以講近在咫尺。
    第八生產隊的一些社員土改時,還分得賈家大院的房屋,現在都還住在賈家大院裏呢!
    “媽,你回來了?”在公社辦好上山下鄉入戶手續,陳娟淑一回到家裏。
    兩個繼子楊援朝和楊環朝剛好放學回到家裏,見陳娟淑回來迎著她就問道。
    “回來了!”陳娟淑邊說邊走進堂屋,兩個繼子又問:“媽,你辦得回生產隊的手續了?”
    “辦得咯了!”陳娟淑說,一下心情又有點沉重起來。可是到底沉重什麽,她一時又說不清楚。
    陳娟淑正想說點什麽,兩個繼子卻先說了。大繼子楊援朝問道:“媽,你打算哪天去生產隊參加勞動?”
    小繼子楊環朝則問:“媽,我們搬不搬家?”
    是呀,自己搬不搬家?楊家倒是還有房子在第八生產隊,之前也曾經聽楊保福說過。
    她也曾經去過了一次,那是在去給兩個繼子搬東西,來賈家大院的時候。
    可是現在楊家的房屋,是兩個繼子的一個叔叔在住著,而且這個叔叔還是第八隊的隊長。
    “媽,別搬家,我們不想回那去住。那的房屋沒這的好!離學校也遠!”
    陳娟淑還沒說搬不搬家的事,兩個繼子先嚷嚷不回老家哪住的了。
    “好,不搬家就不搬家,就在這裏住!”窮窮有三擔,一個家不是那麽好搬的。搬起來麻煩不算,還需要時間。
    更何況一搬家回楊家去住,還會與兩個繼子的那個叔叔,有一餐訴口來講。
    一有訴口來講,人家是生產隊的隊長。說得好還好些,說不好人家給隻小鞋你穿就不好辦了。
    因此陳娟淑很爽快地答應兩個繼子,不搬家仍住在賈家大院。
    煮夜飯與兩個繼子吃了夜飯,趁著天還沒有黑,又是生產隊收工回家的時候。
    陳娟淑就拿上知青辦開得的介紹信,出門去了兩個繼子的那個叔叔那報到,以便知道明天做什麽工,好做準備的了。
    兩個繼子的叔叔叫楊全福,是楊保福的親弟弟不算,還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一個生產隊長。
    從賈家大院到生產隊長楊全福的家,還不到一百米遠,所以陳娟淑一會兒就到。
    “他們伯娘,不錯路呀!”看見陳娟淑走進屋裏,剛剛收工回來的楊全福笑著問道。
    楊全福依孩子輩叫陳娟淑為伯娘,足見他認親,對陳娟淑的尊重。
    “他們叔叔,什麽錯路不錯路,人家是來向你這個隊長報到的!”繼子的親叔叔尊重自己,陳娟淑自然也得尊重他的了。
    因此她也依兩個繼子尊稱地,叫楊全福一聲他們叔叔。
    “來向我報到?”楊全福拿煙抽的手勾著指自己的鼻子問道,陳娟淑把介紹信拿出來遞給他。
    楊全福接過介紹信看罷,說:“他們伯娘,你是不是瘋了,好好的鐵飯碗不拿。非要回鄉下拿個泥飯碗,你吃得消囉?”
    “看你叔叔說的,我從小也是參加勞動的呐!耕田種地哪樣我不會?怎麽吃不消”陳娟淑說,並沒有把自己回來的原因給講出來。
    “可是你伯娘,你畢竟有幾十年不耕田種地了,難免生疏會吃不消的!”陳娟淑的話一停,就有一個女子從廚房出來說。
    一看女子是楊全福的妻子,兩個繼子楊援朝和楊環朝的小嬸子,陸玲珍。
    楊全福說一個自己吃不消,陸玲珍又說一個自己吃不消。
    陳娟淑立馬敏感到,這對小叔子和小嬸子夫妻,恐怕是怕自己回來奪楊家的房屋的吧!
    因此陳娟淑一語雙關說道:“他們小嬸,放心吧!人能貴也能賤,慢慢的會吃得消的。人家又不回來住,怎會吃不消的!”
    聽陳娟淑這樣說,楊全福和陸玲珍這才不說,她瘋了吃不消的話。
    又坐說一會兒,得知明天生產隊是去耘田。看看天很快就要黑下來,陳娟淑說一聲告辭的話就出來回了家。
    還真像老話講的那樣: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不入生產隊陳娟淑不知道,一入生產隊她才知道。確實像楊全福和陸玲珍夫妻說的那樣,陳娟淑瘋了吃不消。
    勞動上吃不消她可以慢慢地適應,最讓陳娟淑吃不消的是,生產隊不像在收購站樣工資,生產隊隻記工分沒有錢不能月月紅。
    別說給兩個繼子交學費,就連每個月的夥食費都會斷。
    好在陳娟淑利用在收購站,收購藥材的機會,自己學習,向老采藥人學習,又去請教一些名醫。
    早已對病理藥理了如指掌,一經實踐便給她帶來了收入。
    不但解決了她因生產隊不有工資,沒錢給兩個繼子交讀書費用,家庭日常開銷的燃眉之急。
    真是天無絕人之路。
    喜歡覃仁忠與陳娟淑請大家收藏:()覃仁忠與陳娟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