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錢借出去了
字數:4252 加入書籤
“撲通!”
聽到成大路追問拆遷補償款的下落。
侯鬆德和屈勇還能勉強站得住身體。
方建峰則是再也頂不住心理上的壓力了。
他雙腿一軟,當即就癱在了,冰冷的地板上。
孟尋見狀,立即就把矛頭對準了方建峰,冷聲大喝道:
“方建峰,你是從事紀檢工作的。”
“應該很清楚隱瞞包庇,會受到怎樣的國法嚴懲。”
“現在你還有機會,老實交代問題。”
“幫助組織上把那筆錢找回來,給自己爭取一個相對較好的寬大處理。”
“不然等到那筆錢,一旦真就找不回來了。”
“你應該很清楚,自己要麵臨什麽樣的後果。”
“孟書記,那筆高速占地補償款,我一分錢都沒拿,真不關我的事啊!”
方建峰戰戰兢兢爬起身來,苦著臉說道:
“我早就勸過楊書記很多次了,那筆錢不能動,可他就是不聽我的,非要把錢拆借出去吃高利息。”
“並且給我保證,最多就拆用半年時間,絕對不會出現任何問題的。”
“我真的是拗不過他,所以才被逼著同意了,暫時幫他把這件事給隱瞞下來,不向上級領導們匯報。”
“方建峰,你真是好大的狗膽啊!”
縣紀委書記餘永科,這時候也坐不住了。
方建峰畢竟是他們紀檢係統裏麵的人。
現在竟然也涉案其中。
這要是上級領導們知曉此事,嚴查到底的話,他至少也是一個失察之罪。
“混賬,你簡直就是一個混賬東西!”
餘永科霍然起身,他抬手指著方建峰,怒發衝冠說道:
“紀檢規章守則條例,你是怎麽給我學習的?”
“鎮委一把手出現了這麽大的違紀行為,你不僅不趕緊向上級領導匯報,竟然還幫著他一起瞞下來,你這還算是一個黨員幹部嗎?”
“除了方建峰以外,你們兩個,是不是也知道這件事?”宮若涵美眸冷冷盯著侯鬆德和屈勇質問道。
侯鬆德和屈勇聞言,沒有回話,隻是沉默著低下了頭。
這個心虛的小動作已經足以表明,他們兩個和方建峰一樣,也是知情瞞報者之一。
“好啊!”
“真是好得很啊!”
宮若涵見這兩人不敢說話,氣極而笑說道:
“一個鎮黨委班子裏,一二三四把手,全都是貪汙腐敗分子,這要是傳出去的話,我們紅山縣委和縣政府,隻怕是要光榮上省報了。”
“宮書記,現在不是生氣的時候,我們要趕快想辦法把人和錢追回來。”
“不然這個消息,一旦傳到市委領導們耳中去了,那到時候我們可就太被動了。”
見宮若涵已經有些壓不住心中怒火了,孟尋連忙給她潑了一盆冷水說道。
追究責任的問題,可以稍後先放放。
現在最重要的是,把人和錢給找到。
這樣就算市裏麵知道了,他們也算是將功贖罪了。
不至於被問責的時候,啞口無言什麽話都說不出來。
“是啊宮書記,咱們現在生氣也沒什麽用了。”
“要趕快想辦法,把人和錢給找到才行。”
“爭取主動去找領導們,匯報這個突發情況,盡量把政治影響降到最小。”
成大路順著孟尋的話,苦笑著對宮若涵說道。
他心裏清楚,宮若涵和孟尋這兩位新來的同僚,就算受到影響也不會太大。
他和餘永科可就慘了。
一旦市裏麵決定啟動問責機製的話。
他們兩個首當其衝,百分百是要被拿下了。
“方建峰,你剛剛說楊立超,把錢給拆借出去了,那他到底把錢給借給誰了?”
孟尋轉回正題,目光冷冷看向方建峰問道。
“孟書記,我坦白從寬,我向您交代所有問題。”
看到在座的幾位縣委領導們大發雷霆之火,方建峰哪裏還敢抱什麽僥幸心理。
他趕緊就把自己所知的一切情況,老老實實的,毫無保留全部都給吐出來了。
“楊立超他把錢全部都拆借給了,市裏麵一家叫天華置業的公司。”
“那家公司的老板,是一個女的叫薑靜蘭,我和她吃過幾頓飯。”
“我可以出來指證她,幫著組織上把錢給追回來。”
“楊立超和這個叫薑靜蘭的女人,是什麽關係?為什麽會願意擔著這麽大的政治風險,把錢拆借給她?”
孟尋冷著臉追問道。
“孟書記,據我所知的情況是,楊立超和這個女人沒什麽關係。”
方建峰哭喪著臉說道:
“不過我曾經聽楊立超,隨口提過一嘴說。”
“那個叫薑靜蘭的女人,和市局的蕭副局長,私交關係很不錯。”
“蕭副局長?是蕭明傑嗎?”孟尋霍然站起身道。
“對,就是蕭明傑副局長,楊立超之所以要把錢借給那個女人,也是因為有蕭副局長在中間牽線搭橋,所以我才不擔心錢要不回來。”
方建峰回聲說道。
“楊立超、蕭明傑、薑靜蘭,這三人該不會是在空手套白狼吧?”
孟尋想到這裏,趕緊對宮若涵說道:
“宮書記,我出去打個緊急電話,馬上回來。”
說罷,孟尋甚至等不到宮若涵給出答複,立刻就走出了這間大會議室。
他順著走廊一直走到盡頭處,這才趕緊掏出手機,給江州市政法委書記魏喜龍那邊,打去了電話。
“唉,希望我的猜測是錯的,不然這筆錢,隻怕是很難找回來了。”
孟尋心焦如焚暗道。
“嘟嘟嘟……”
電話一直處於忙音。
就在孟尋等的有些搓手頓足之際,另一邊的電話終於是被接通了。
孟尋也來不及跟對方寒暄了,開門見山就說道:“魏書記,蕭明傑他可能要攜款外逃,您趕緊查一查他的下落,不然我隻怕就來不及了。”
喜歡官場狂飆,從和女書記搭班子開始請大家收藏:()官場狂飆,從和女書記搭班子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