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前涼儒將謝艾:十六國版“諸葛亮”的逆襲與隕落

字數:6500   加入書籤

A+A-


    《七律?詠前涼儒將謝艾》
    青衫仗策補玄黃,獨障洪瀾裂八荒。
    三戰龍沙摧鐵幕,一枰秋雨動星芒。
    勳閣黯銷龍雀刃,霜鋒終入薤露章。
    萬營朔氣沉蘆管,殘碣空傳漢祚殤。
    一、前涼:亂世中的“西北桃花源”
    五胡十六國時期,中原大地堪稱“人間地獄”——匈奴、羯、鮮卑、羌、氐五族輪番登場,戰火連天。但偏居西北的涼州今甘肅一帶),卻像一片被遺忘的桃花源。這裏的前涼政權由漢人張氏家族統治,收留了大批逃難的士族,甚至發展出了“河西文化”,堪稱北方漢文明最後的倔強。
    張氏家族堪稱“西北版劉備”:
    初代張軌本是西晉涼州刺史,靠著給朝廷進貢西域汗血馬,換來了“自主任命權”;
    二代張寔在長安淪陷時,收留了從洛陽逃出的太學博士郭荷,建立了十六國最早的官學;
    三代張駿更會玩,一邊向匈奴漢趙稱臣,一邊偷偷用晉朝年號,完美詮釋“戰略騎牆術”。
    當時的涼州首府姑臧今武威),堪稱文化界的“諾亞方舟”:
    敦煌莫高窟最早的洞窟開鑿於此時;
    學者闞駰編纂的《十三州誌》,成為後世《水經注》的重要參考;
    就連江南士族都派人來抄書——畢竟中原的圖書館早被燒光了。
    但這份歲月靜好,在346年迎來了終極考驗。後趙皇帝石虎聽說張駿去世,當即啟動“饕餮計劃”:
    東路軍由名將石寧率領,沿黃河西進;
    中路軍麻秋部直撲金城今蘭州);
    特種部隊由羌族酋長姚弋仲率領,專門襲擊河西走廊的商隊。
    前涼朝堂上演著經典戲碼:
    老將裴恒主張“深溝高壘”,畢竟他剛在枹罕今臨夏)被姚弋仲打得懷疑人生;
    宗室張璩嚷嚷著“遷都酒泉”,被史官當場記下“股戰不能言”;
    年僅16歲的張重華望著地圖上不斷縮小的防線,終於明白父親臨終時說的“守成難於創業”是啥意思。
    二、謝艾登場:從“筆杆子”到“槍杆子”
    讓我們把鏡頭對準敦煌郡學。344年的某個清晨,三十歲的謝艾正在給學子講解《孫子兵法》。作為敦煌謝氏旁支,他的人生軌跡本該是標準的士族模板:
    7歲能誦《左傳》,15歲通曉《吳子兵法》;
    20歲被舉孝廉,因在策論中寫下“兵者詭道,仁義在後”引發爭議;
    25歲終於當上主簿,日常工作包括給張駿寫賀表、替郡守調解農民爭水糾紛。
    改變命運的契機來自一場“學術罵戰”。345年秋,後趙使者帶著石虎的恐嚇信來到姑臧。當朝臣們被信中“鐵騎百萬,投鞭斷流”嚇得麵如土色時,謝艾突然冷笑:“趙王算術不佳——黃河自金城至洛陽不過千裏,百萬大軍列隊可繞地球三圈?”這番吐槽讓張重華記住了這個毒舌文官。
    真正讓謝艾走上戰場的,是敦煌馬場的意外收獲。346年春,他奉命清點軍備時,發現武庫中竟有三百具諸葛連弩——這是五十年前蜀漢使者帶來的禮物,因無人會用被塵封至今。謝艾帶著工匠連夜修複,還開發出“駱駝弩車”的移動戰術。當大臣張耽舉薦他時,這個書呆子正蹲在馬廄給弩機上油,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即將創造曆史。
    三、三戰封神:涼州“戲精”的戰場表演
    第一戰:振武城奇襲346年)
    謝艾的處女秀充滿了黑色幽默。當他帶著五千雜牌軍含八百敦煌弩手)抵達前線時,發現趙軍正在舉辦“燒烤派對”——麻秋為了震懾涼州守軍,每天在陣前烤全羊,香氣都能飄到城牆上。
    謝艾的反擊堪稱“美食戰爭”:
    先讓炊事班在城頭煮羊肉湯,故意順風放煙;
    等趙軍流著口水張望時,弩車突然齊射;
    最損的是在箭矢上綁辣椒粉西域特產),趙軍被嗆得涕淚橫流。
    夜襲當天的細節更顯其“鬼才”本色:
    命令士兵反穿羊皮襖,混入趙軍放牧的羊群;
    用諸葛連弩發射帶哨音的“鳴鏑”,製造“萬箭齊發”的假象;
    甚至讓隨軍樂師敲編鍾——因為發現趙軍戰鼓的節奏太容易被辨認。
    戰後清點物資時還有個插曲:謝艾特意把麻秋跑丟的鎏金戰靴放在主帥帳中,附贈打油詩一首:“金城太守麻公秋,跑路堪稱第一流。若問涼州誰做主,且看靴子落誰手。”氣得麻秋懸賞千金買他首級。
    史實補遺:據《涼州誌》記載,謝艾提前三個月向趙軍滲透“妖術謠言”——讓士兵假扮道士埋“天雷符”實為火藥筒),訓練烏鴉叼火種製造“神火天降”假象。此戰真正殺傷僅八百人,卻讓趙軍產生“百萬天兵”的集體幻覺。
    第二戰:臨河空城計347年)
    此戰背後的情報戰更精彩。謝艾提前策反了麻秋的書記官王擢後成為前涼叛將),通過他提供的糧道圖,派商隊往趙軍米袋裏摻沙,導致三分之一的趙軍因腹瀉喪失戰鬥力。當謝艾白衣登場時,趙軍士卒竟有下跪叩拜的——原來胡人本就尚白,以為是天神下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最絕的是他當真帶了茶具。據《涼州記》載,謝艾在胡床上泡的是“三炮台”蘭州特色蓋碗茶),還故意讓親兵大喊:“將軍說茶涼之前結束戰鬥!”這種心理施壓讓趙軍先鋒徹底崩潰。城西埋伏的兩千駱駝弩騎兵更被灌了西域葡萄酒,衝鋒時亢奮異常,堪稱古代版“醉駕敢死隊”。
    第三戰:曲柳大決戰347年)
    謝艾在此戰展現了頂級戰略眼光。他發現趙軍十二萬人來自八個民族,於是:
    給羌族送鹽西北硬通貨);
    給鮮卑送《齊民要術》他們正想學農耕);
    給漢族降兵發“返鄉路費”。
    等麻秋發覺時,三分之一的部隊已成觀眾席。決戰當日,謝艾更讓士兵用盾牌拚出“回家”兩個巨字,導致趙軍當場倒戈上萬人。石虎得知戰報後哀歎:“吾以偏師定九州,今以九州製偏師而不克!”
    四、儒將本色:戰場上的“行為藝術家”
    謝艾的“文人趣味”在治軍時尤為明顯:
    穿搭達人:白衣白帽配小車,氣死麻秋不償命;
    心理大師:貓頭鷹變吉祥物,士氣瞬間拉滿;
    時間管理大師:白天打仗,晚上寫書著有《謝艾集》,敦煌遺書存其《誡子書》片段:“用兵如烹鮮,火候最緊要”);
    基建狂魔:被貶酒泉太守時,還順手修了鍾鼓樓。
    他的戰術更是“縫合怪”鼻祖:空城計致敬諸葛亮,心理戰媲美周瑜,遊擊戰比肩李牧。難怪後世稱他“十六國第一儒將”。
    五、悲劇落幕:死於“辦公室政治”
    1. 士族圍獵348353年)
    謝艾的崛起觸動了敦煌陰、索兩大豪族的蛋糕:
    陰氏指控他“私造軍械”,因其改良諸葛連弩未報備工部;
    索氏翻出他年輕時寫的《非儒論》,扣上“毀謗聖教”罪名;
    最致命的是張重華寵妃裴氏裴恒侄女)的枕頭風:“謝艾在軍中自稱‘涼州周公’!”
    2. 張祚篡位的血腥棋局
    353年張重華病危時,權臣張祚已布下死局:
    買通謝艾副將張瑁,誣告其“私通東晉”;
    在謝艾奉詔回姑臧途中,派兩百死士偽裝成羌族劫匪;
    失敗後改用陽謀:趁謝艾進宮述職,以“無詔佩劍”為由當場逮捕。
    3. 刑場荒誕劇
    《十六國春秋》載,謝艾臨刑前發生三件詭事:
    刑場突降六月雪,百姓高呼“天公鳴冤”;
    監斬官宋混後為謝艾平反者)佩刀自斷;
    謝艾笑索紙筆,寫下“艾罪當誅,然涼州必亡”八字預言。
    更具諷刺的是,張祚為彰顯“公正”,特意選用謝艾發明的“斷頭弩”行刑——這種弩箭本用於戰場速殺,卻成了締造者的歸宿。
    六、曆史回響:被篡改的記憶與複活的神話
    1. 官方“消音工程”
    張祚篡位後係統清洗謝艾痕跡:
    焚毀其所有奏章,僅餘《諫伐秦疏》因藏於敦煌佛窟幸存;
    將三次大捷改寫為“張祚指揮之功”;
    甚至把“麻秋”改成“馬秋”,防止胡將之名刺激民族情緒。
    2. 民間記憶逆襲
    涼州百姓用暗語保存曆史:
    把謝艾發明的壓縮軍糧稱作“艾餅”今甘肅特產);
    在酒泉鍾鼓樓刻“白鷹逐犬”浮雕白鷹喻謝艾,犬指張祚);
    傳唱童謠:“麻胡哭,謝郎笑,姑臧城頭換白帽”。
    3. 考古震撼發現
    2019年武威唐代墓葬出土壁畫,清晰顯示謝艾形象:
    左手持《左傳》,右手握連弩;
    腳下踩著刻“祚”字惡鬼;
    題記“大涼戰神謝公艾”——說明直到唐代,民間仍在反抗官方的曆史篡改。
    七、餘韻千年:荒誕與永恒的交響
    這個把戰爭玩成“劇本殺”的文人,其實撕破了曆史的荒謬性:
    他贏了所有戰場,卻輸給一道蓋章的詔書;
    他的連弩能射穿鐵甲,射不穿士族的唾沫星子;
    他保住了漢文明火種,卻被這火苗燒成灰燼。
    站在蘭州黃河邊,看遊客們吃著“艾餅”自拍打卡,忽然覺得謝艾贏了——他用荒誕對抗荒誕,最終把自己變成了不朽的“曆史梗”。
    後記:《臨江仙?祭涼州謝艾》
    河西殘月涼州雪,十年獨照孤臣。
    玉門羌笛隴頭雲。
    輕搖羽扇起,戈破麻胡軍。
    戲罷空城茶尚釅,笑談千帳燈昏。
    麒麟閣上未留痕。
    酒泉鍾鼓夜,猶喚白衣人。
    喜歡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請大家收藏:()笑談兩晉南北朝:三百年亂燉一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