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冉魏亂世“精算師”申鍾:五胡十六國的頂級生存大師

字數:6316   加入書籤

A+A-


    《七律?詠冉魏太尉申鍾》
    旌旗幾換璽未冷,紫綬頻更霜雪同。
    舌戟曾批石虎暴,筆花巧飾冉閔虹。
    桑麻暗接鄴雲色,弓馬潛移薊北風。
    落子莫驚河嶽笑,人間最重是柯終。
    公元352年的某一天,一輛吱呀作響的牛車顛簸在通往薊城今北京)的塵土路上。車上捆著一位花白胡子、略顯狼狽的老爺子,他叫申鍾。就在不久前,他還是冉魏王朝位高權重的太尉。此刻,他成了前燕軍隊的“高級戰利品”。押送的士兵絕不會想到,這位看似落魄的老臣懷裏,很可能揣著幾份能閃瞎人眼的“職場履曆”——後趙的司徒印信還沒捂熱乎,冉魏的太尉綬帶尚有餘溫,甚至可能還有一份來自新老板前燕的、尚未拆封的“入職邀請函”大將軍右長史任命書)。在政權更迭比翻書還快的五胡十六國時代,申鍾先生用他的一生,完美演繹了一部名為《如何在亂世中優雅地活下去並讓家族開枝散葉》的史詩級連續劇,其段位之高,足以讓現代職場“老油條”們獻上膝蓋。
    一、初入職場,在“猛虎”老板手下練膽量
    申鍾的職業生涯起點相當不錯。他是魏郡魏縣今河北大名縣一帶)人,標準的河北士族子弟。在那個門閥林立的年代,投胎技術也是核心競爭力。大約在公元334年左右,後趙的“居攝趙天王”石虎就是那位以殘暴聞名、能止小兒夜啼的主)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組建他的領導班子。年輕的申鍾憑借家族背景和個人才學,意外地收到了一份頂級offer——侍中。
    侍中這官兒可不小!放在現代,大概相當於直接空降進入公司核心決策層,天天在老板眼皮子底下晃悠,能參與機密,能提建議,當然,風險係數也是頂級的。要知道,石虎的朝廷,那可不是一般的“狼性文化”,那是真·吃人文化。老板本人脾氣火爆,動輒殺人;太子石宣和秦公石韜兩兄弟鬥得你死我活,整個公司朝廷)烏煙瘴氣,人人自危,生怕站錯隊明天腦袋就搬家了。
    就在這種高壓環境下,申鍾幹了一件讓同僚們下巴掉地上的事兒——他居然屢次給大老板石虎上書勸諫!勸諫內容相當硬核。
    批評老板親戚太囂張:矛頭直指當時的太尉名義上的百官之首)張舉此人後來因站錯隊被殺),以及老板的愛子秦公石韜和太子石宣,說他們專權跋扈,不把您這正牌老板放眼裏啊!《晉書·石季龍載記》:“太尉張舉言諸公皆宜謀反,宜令秦王入宿衛。” 申鍾勸諫的對象可能包括類似情況。)
    反對老板搞“麵子工程”:石虎是個狂熱的“基建狂魔”,特別喜歡修宮殿、建園林,勞民傷財。申鍾跳出來說:老板,咱消停會兒吧,國庫空虛,百姓疲敝,再這麽造下去要出事的!《晉書·石季龍載記》記載石虎大興土木確有其事,雖未明載申鍾勸諫此項,但其勸諫內容必然包含此類時弊。)
    想象一下那個場景:朝堂上殺氣騰騰,老板石虎臉黑得像鍋底,其他大臣恨不得把頭埋進地縫裏。申鍾同誌卻昂首挺胸,遞上他的《諫老板十思疏》古代加強版)。石虎的反應堪稱“黑色幽默”的典範——他居然很“客氣”地收下了申鍾的奏章,表示“愛卿言之有理”,然後……轉身就把它當柴火扔進爐子裏燒了“雖納其言而不能用”)。史料記載就八個字:“申鍾屢次勸諫,石虎不采納”。但在後趙那種“今日不知明日事,朝堂之上血濺五步”的環境裏,申鍾敢這麽“耿直”地提意見,最後居然還能全須全尾地活著,沒被老板做成“刺身”,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職場奇跡!這膽識,這分寸感,絕對是天賦異稟。
    二、王朝崩塌,勸進台上的“精準踩點”藝術
    時間快進到公元350年,後趙這座建立在流沙上的帝國大廈終於撐不住了。猛人冉閔就是那位頒布“殺胡令”,讓整個北方陷入種族仇殺旋渦的狠角色)發動政變,在鄴城掀起血雨腥風,幾乎把石氏皇族連根拔起。城裏的街道估計都被染紅了,空氣裏彌漫著血腥味和恐慌的氣息。
    後趙的舊臣們此刻麵臨人生最重要的選擇題:a. 效忠舊主,引頸就戮大概率結局);b. 腳底抹油,趕緊跑路風險也大);c. 擁抱新主,賭一把前程。 這是個真正的“to be or not to be”時刻,選錯一步就是萬丈深淵。
    就在這個微妙的、新老板冉閔剛剛控製皇宮、屠刀的鮮血還沒擦幹、自己還沒想好怎麽宣布登基的節骨眼上,以申鍾時任司徒?待考,但絕對是重臣)和司空郎闓為首的一批“識時務”的老幹部們,組成了一個“勸進天團”。他們捧著象征天命所歸的傳國玉璽也可能是後趙的玉璽),找到冉閔,撲通一聲跪下,開始三跪九叩,山呼萬歲,強烈要求冉閔順應天意民心,登基稱帝!
    勸進,這門古老的“行為藝術”,講究的就是一個時機拿捏!跪得太早?顯得你毫無節操,諂媚至極,新老板可能都看不起你。跪得太晚?新老板覺得你心念舊朝,不識抬舉,正好拿你祭旗立威。申鍾和他的“勸進天團”成員,精準地卡在了那個“老板剛想稱帝但還差個台階下”的黃金窗口期。這操作,簡直像踩在刀尖上跳舞,又準又穩!
    效果立竿見影。新老板冉閔正需要這種“眾望所歸”的場麵來證明自己得位很正雖然過程很血腥),一看以申鍾為首的老臣這麽“懂事”,龍顏大悅!當場就簽發了人事任命:申鍾同誌,國家棟梁,忠貞可嘉,晉升太尉!太尉啊,那可是掌管全國軍政的最高長官之一雖然冉魏地盤不大),相當於從核心層直接躍升為二把手!申鍾完成了他在亂世中的第一次華麗轉身,從後趙舊臣,無縫切換為冉魏開國元勳。
    現代人可能覺得這不過是個“牆頭草”行為。但在那個“殺胡令”下胡漢仇殺白熱化、支持者和反對者都在玩命的修羅場,申鍾能在屍山血海中如此絲滑地完成身份轉換,並且還能在新政權裏拿到頂級職位,這份對政治風向的敏銳嗅覺、對時機的精準把握、以及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心理素質,絕對是亂世生存的頂級技能。當代那些在裁員潮中輾轉騰挪的職場人,看了都得叫聲祖師爺。
    三、再就業奇跡,敵國首都的“夕陽紅”
    可惜,冉魏這個政權,跟它的建立一樣,充滿了血色浪漫和短暫輝煌。冉閔是戰神,但治國嘛……就一言難盡了。永興三年公元352年),決定性的廉台之戰爆發。冉閔戰神附體,勇猛無敵,但架不住前燕名將慕容恪謀略更高一籌,擺了個“鐵鎖連環馬”,生生把冉閔困住,最終被俘。
    老板被抓了,公司冉魏)自然宣告破產清算。作為前朝核心高管太尉),申鍾和其他高級官員一起,被勝利者前燕打包,作為“重要戰利品”押送往燕國首都薊城。這一路,同僚們估計個個麵如死灰,心裏盤算著各種最壞的可能:坑殺?為奴?流放?畢竟五胡時代,對待亡國大臣,花樣百出的酷刑才是常態,優待俘虜?那得看運氣。
    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前燕的皇帝慕容儁也是個雄主)在翻閱俘虜名單時,目光掃過“申鍾”這個名字,突然眼前一亮,問左右:“此老是不是當年那個在石虎手下,敢直言進諫的老申?”《晉書·慕容儁載記》雖未直接記載此對話,但慕容儁賞識並重用申鍾是史實,推測其賞識申鍾的直諫品格是合理的)。得到肯定答複後,慕容儁金口一開:“人才難得!授大將軍右長史!”大將軍當時是慕容儁的弟弟慕容恪,右長史是其重要幕僚長)。
    這命令一下,前燕的貴族大臣們估計集體下巴脫臼了:啥?這個剛抓來的、前朝的核心人物,不但不殺,還給個副部級右長史位高權重,相當於大將軍府的首席幕僚)的高官做?有沒有搞錯?!申鍾本人估計也懵了:我都六十八歲年齡推算,可能更大),坐著囚車來的,準備頤養天年或者等死)了,您這……敵國首都直接再就業?還是高管職位?
    就這樣,申鍾在薊城的前燕大將軍府裏,又有了自己的新辦公室。想象一下這個畫麵:老爺子處理著前燕的軍國文書,案頭或許還偷偷藏著或者隻是心裏記著)那三枚不同王朝的印章——後趙那粗獷的青銅虎鈕印象征過去的混亂與強權)、冉魏那帶著血與火氣息的玄鐵螭紋章象征短暫而激烈的抗爭)、前燕這新發的、帶著遊牧與漢化融合氣息的鎏金狼頭符象征新的開始)。當年輕的前燕同僚們,帶著好奇和一絲絲敬畏,向這位三朝元老請教“職場生存秘籍”時,申鍾老爺子或許隻是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微微一笑,吐出十二字真言:“見暴政則諫,逢明主則忠,遇天命則安。”
    翻譯成現代職場黑話就是:該堅持原則時就硬剛但要確保老板暫時不想殺你),遇到靠譜老板就好好幹跳槽也要看準下家),大勢所趨時別死扛該認慫時就認慫,保命要緊)。 核心思想就一個:活著,才有輸出!
    四、家族長青,魏郡申氏的“百年基業”密碼
    如果說申鍾個人的“三朝不倒”是生存藝術的巔峰,那麽他留給後世最大的“遺產”,則是打造了一個在亂世中屹立百年、持續輝煌的政治世家——魏郡申氏。在那個“城頭變幻大王旗”、“你方唱罷我登場”、多少煊赫一時的豪門大族轉眼間灰飛煙滅的時代,申鍾家族硬是玩成了“門閥馬拉鬆”的冠軍選手!
    看看申氏家族這開掛般的“人才輸出”清單史料可考的主要成員):
    子 輩:申胤,在前燕官至司徒左長史司徒府的高級幕僚長),妥妥的中央高官,繼承了老爹的政治基因,繼續在燕國發光發熱。申邃、申紹,史書未詳載具體官職,但能在亂世留下名字,且家族顯赫,至少也是中層官員或地方實力派。申道生,冉魏的輔國將軍高級軍職),後來在前燕做到了兗州刺史封疆大吏),還被封為金鄉縣侯有爵位了),他是申鍾兒子裏混得相當不錯的一位,承前啟後。
    孫 輩 & 曾孫輩 (主要活躍於南朝劉宋):申宣,申道生之孫或族孫),劉宋時期的牛人,做過兗州、青州二州的刺史掌管數州軍政,位高權重)。申恬,申宣之子,劉宋名將,官至豫州刺史,曾鎮守彭城徐州),麵對北魏大軍壓境,以少敵多,智勇雙全,守城有功,名震一時,《宋書》有傳,記載其戰功和政績。申坦,申宣之子,申恬的兄弟,同樣官至徐州、兗州刺史,兄弟倆並稱方鎮,顯赫一時。申令孫,申坦之子,劉宋徐州刺史,虎父無犬子,繼續在地方擔任要職。申隆道、申纂,其他支係的申氏成員,同樣在北兗州、兗州等地擔任刺史。可見申氏家族在劉宋時期,刺史都快成“家族標配”了!
    這個家族譜係圖,簡直就是一部微縮的南北朝政治史!從後趙到冉魏,再到前燕,最後成功“南下”紮根於南朝劉宋,縱橫四朝,綿延百餘年,代代簪纓,刺史、將軍輩出。在政權更迭如走馬燈、世家大族動輒族滅的極端環境下,申氏家族能如此頑強地生存、發展、壯大,堪稱一個奇跡。
    申鍾奠定的家族基因密碼是什麽?
    務實主義至上: 不追求虛無縹緲的“忠一姓而亡一族”,首要目標是保全家族血脈和實力。審時度勢,順勢而為。在“胡風”盛行的北方能立足,也能在“漢統”的南朝紮根。
    投資教育,培養子弟: 亂世中保持家學傳承,讓子孫讀書習武,具備從政從軍的資本。申恬、申坦兄弟能成為名將良吏,絕非偶然。
    分散投資,不把雞蛋放一個籃子: 雖然史書未明載,但像申氏這樣綿延的大族,其子弟很可能在同時期服務於不同政權如申洪之在北魏),降低全族覆滅的風險。
    政治智慧代代傳: 申鍾的“諫、忠、安”哲學,以及精準踩點、低調務實、廣結善緣推測)的處世之道,必然作為“家訓”融入後代血液。申恬在彭城麵對強敵時的智守,就有其祖遺風。
    五、尾聲:活著的贏家
    夕陽西下,晚年的申鍾或許曾在薊城的庭院中,看著兒孫們習文練武的身影,撫摸著花白的胡須,露出欣慰而略帶狡黠的微笑。當同時代的梟雄們——石虎的暴虐、冉閔的悲壯、慕容儁的雄圖——最終都化為史書上的幾行墨跡,連同他們用無數屍骨堆砌的功業一起煙消雲散時,這位沒有驚天動地偉業、卻深諳生存之道的三朝老臣,用他最務實的智慧,不僅保全了自己,更蔭庇了整個家族,在血與火的亂世中,硬生生開辟出一條通往百年榮光的道路。
    如今,在鄴城遺址的層層夯土之下,或許還深埋著申鍾曾經使用過的一枚官印。青銅的質地或許早已鏽蝕,鎏金的紋飾也可能剝落殆盡。但當我們拂去曆史的塵埃,細細品味,那印紐之下,分明烙印著一個顛撲不破的、屬於那個殘酷時代的終極生存密碼。
    在五胡十六國的血色漩渦裏,活下來,並且讓家族之火長燃不熄,才是真正的、最後的贏家。 申鍾,這位亂世中的“精算師”,用他傳奇的一生,完美地計算並實現了這個目標。他不是最耀眼的明星,卻是最長久的恒星。
    後記:《定風波?詠冉魏太尉申鍾》
    鐵骨錚錚諫九重,危朝身寄辨窮通。
    落子楸枰星鬥曜,誰曉?烽煙蔽日見貞忠。
    乍卷寒潮龍闕易,風唳,鄴城殘月照兵鋒。
    劫浪滔天渾不避,執弈,人間最重是柯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