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以聖人昏聵意欲如何說服李光弼

字數:7159   加入書籤

A+A-


    李光弼定睛一看,不禁大吃一驚,失聲喊道:“竟然是你……郭子儀!”
    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仿佛看到了什麽難以置信的事情。
    郭子儀與李光弼相識已久,兩人不僅是多年的摯友,更是一同在隴右、河西軍中擔任將領,都曾是王忠嗣的得力部將。
    他們彼此之間有著深厚的情誼和默契,對對方的能力和為人都非常了解。
    “子儀!你怎麽會出現在這裏?”李光弼的眉頭微微蹙起,滿臉狐疑地問道。
    他心中充滿了疑問,不明白郭子儀為何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在這裏,而且看起來似乎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要告訴他。
    但不等郭子儀說話,李光弼便又接著說道:“我聽說你以區區一萬人馬,大敗叛軍安守忠的三萬大軍,這可是一場了不起的勝利啊!”
    “我本以為你會馬不停蹄地趕來洛陽城支援我,可我卻一直沒有見到你的身影。”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失望和不解,顯然對郭子儀的行蹤感到困惑。
    郭子儀勒住韁繩,翻身下馬,動作矯健而利落。
    他走到李光弼麵前,拱手施禮,然後麵帶微笑地說道:“李兄,此處並非說話之地,還請隨我一同離開這裏,我再詳細向李兄解釋。”
    他的聲音低沉而溫和,透露出一種沉穩和自信。
    李光弼緊緊地盯著郭子儀的眼睛,似乎想要透過他的瞳孔看穿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沉默了一會兒後,李光弼終於開口,他的聲音低沉而嚴肅:“子儀,聖人對你的旨意非常明確,若是晉陽城已經失守,你就必須火速前往救援洛陽。然而,現在你卻違抗了聖上的旨意,一直沒有去支援洛陽……我覺得你有些不太對勁啊!”
    郭子儀的臉色變得十分凝重,他一臉肅穆地解釋道:“李兄,你並不了解實際情況。”
    “小弟與安守忠的那場戰鬥簡直就是一場生死較量,其慘烈程度超乎想象。雖然最終我們獲得了勝利,但是我軍也遭受了重創,人馬已經不足五千了。”
    “原本我已經派遣使者前往潼關索要糧草,隻等糧草充足之後,便立刻率軍趕往洛陽支援李兄你。”
    說到這裏,郭子儀的語氣變得有些憤怒,“可是,誰能想到潼關方麵竟然拒絕給小弟提供糧草!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啊!”
    “你要知道,小弟當時所處的位置,可是在叛軍的後方,周圍都是敵人,可謂是四麵楚歌,處處都有敵人對我們虎視眈眈。”
    “在如此艱難的處境下,又沒有了糧草,軍心和士氣都難以維持,更別提還要長途跋涉趕到洛陽城去了。”
    說到這裏,郭子儀不禁長歎一聲,滿臉都是無奈和悲憤。
    但郭子儀卻突然話鋒一轉,原本低沉的聲音也變得略微高昂起來:“不過,小弟被逼無奈之下,當時倒是想出了一個計策。”
    “你有何計策?”李光弼眸中精光閃動,表示自己在認真傾聽,同時也對郭子儀接下來要說的話充滿了好奇。
    郭子儀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緒,然後緩緩說道:“小弟當時決定采用圍魏救趙的策略,暗中去偷襲晉陽城。”
    李光弼一聽,頓時大吃一驚,失聲叫道:“你竟然敢用如此驚險的計謀!”
    他瞪大了眼睛,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神色。
    畢竟,以郭子儀當時的兵力和所處的環境來看,要想攻下晉陽城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然而,郭子儀卻並沒有被李光弼的質疑所動搖,他堅定地搖了搖頭,說道:“不!小弟已經成功攻下了晉陽城。”
    他的語氣平靜而自信,仿佛這個結果早就在他的意料之中。
    郭子儀對李光弼的性格和為人非常了解,遠比裴徽還要深刻。
    尤其是考慮到李隆基對李光弼有著知遇之恩和提攜之恩,郭子儀深知要想將李光弼順利地帶到裴徽麵前,必須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思。
    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郭子儀在今天與李光弼見麵之後的每一句話,乃至每一個神色表情,都可以說是用盡了渾身解數。
    然而,郭子儀心裏非常清楚,如果在與李光弼剛見麵之後,便在交流的過程中提及裴徽、不良府、特戰大隊郭襄陽等人和組織,很可能會引起李光弼的警覺和抵觸。
    畢竟,這些信息對於李光弼來說都是陌生的,而且可能會讓他對郭子儀產生懷疑和不信任。
    因此,在整個過程中,郭子儀對這些關鍵信息隻字未提,小心翼翼地避免觸及到李光弼的敏感神經。
    他用一種溫和而又堅定的態度與李光弼交流,逐漸贏得了李光弼的信任。
    “這怎麽可能……”當李光弼聽到郭子儀講述攻下晉陽的經過時,他的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他瞪大了眼睛,直直地盯著郭子儀,仿佛看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人。
    “你是如何做到的?”李光弼的聲音中充滿了疑惑和震驚。
    他實在想不通,郭子儀究竟是用了什麽樣的方法,才能以那般少的兵力,且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攻下這座防守嚴密、敵軍眾多的堅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不是因為李光弼對郭子儀有著足夠的了解,深知他為人穩重、行事謹慎,而且還是自己的好友,再加上之前郭子儀成功地滅掉了叛軍安守忠的三萬人馬,這一係列的因素加起來,恐怕換作其他人,李光弼絕對不會相信這樣的事情會發生。
    郭子儀鄭重說道:“李兄啊!這件事情說來話長,一時半會兒也解釋不清楚。你還是先隨小弟離開此地吧,等到了晉陽城之後,小弟再詳細地給你講述其中的緣由。”
    他的語氣中明顯透露出一種急切,似乎有很多事情迫不及待地想要告訴李光弼。
    李光弼看著那些原本押送他的士兵和軍官,轉眼間就被郭子儀帶來的軍隊全部殺死,心中不禁湧起一絲寒意。
    他隱隱約約地感覺到,這裏麵肯定隱藏著什麽不為人知的秘密。
    然而,麵對眼前的局勢,他已經別無選擇,隻能在心中暗自歎息一聲,然後默默地跟著郭子儀一同離去。
    ……
    ……
    在前往晉陽城的馬車裏,空間略顯局促,但這並不影響郭子儀和李光弼之間的交談。
    郭子儀麵色凝重,他的眉頭緊緊皺起,仿佛心中有著千頭萬緒。
    “聖人當年確實英明神武,但這十數年來,卻已經不是當年的聖人了。”郭子儀的話語打破了車廂內的沉默,他的聲音低沉而沉重。
    李光弼聽到這句話,不禁眉頭微皺,疑惑地問道:“子儀,你為何如此說呢?”
    他的目光緊盯著郭子儀,似乎想要從他的表情中找到一些端倪。
    郭子儀深吸一口氣,像是在平複內心的波瀾,然後緩緩說道:“當年,天下眾人皆知安祿山心懷叵測,有謀逆之意,可聖人卻對他盲目寵信,毫不懷疑,直到裴帥想盡辦法、用盡心思在聖人麵前揭露了安祿山的野心和醜態。”
    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無奈和失望。
    李光弼的臉上露出驚訝之色,追問道:“你是說,去年元旦之日安祿山在認貴妃娘娘為幹娘的宴會上暴露醜聞,最終被打入大牢,這一切竟是裴徽一手謀劃的?”
    郭子儀點了點頭,肯定地回答道:“正是如此。此事知曉的人並不多,其中的謀劃細節牽涉甚廣,不過李兄無需對此有任何疑慮。”
    他的眼神堅定,似乎對自己所說的話充滿了信心。
    李光弼沉默了一會兒,似乎在仔細思考郭子儀所說的話。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馬車裏靜得隻能聽到他們的呼吸聲。
    過了好一會兒,李光弼終於開口說道:“這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啊,裴徽竟然有這樣的手段。”
    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驚訝和疑惑。
    郭子儀緊接著說道:“不僅如此,天下人都知道楊國忠是個無能的奸臣,可聖上卻偏偏對他委以重任,讓他擔任宰相,掌控朝廷大權。這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懷疑聖人是否昏聵啊!”
    他的語氣有些激動,顯然對楊國忠的所作所為深感不滿。
    李光弼歎息道:“是啊,楊國忠這樣的人,怎麽能夠擔當如此重要的職責呢?他的能力和品德都不足以勝任這個職位。”
    他搖了搖頭,臉上露出無奈的表情。
    但他頓了一下之後,死死的盯著郭子儀,一臉肅然地說道:“子儀,我記得你在隴右、河西軍中的時候,做事說話向來都是謹言慎行的。可如今,你卻能對我如此直言不諱,話語中多次冒犯聖人,這足以說明你對當今局勢的擔憂啊!”
    他的目光落在李光弼身上,似乎在觀察他的反應。
    如今再度相逢,李光弼驚訝地發現郭子儀的膽子竟然變得如此之大。
    就在剛才那短短幾句話中,郭子儀不僅言語失當,更是數次“指斥乘輿”,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
    不等郭子儀說話,李光弼又一臉肅穆地低聲質問起來:“子儀,你剛才所言,可是真心話?”
    “什麽是指斥乘輿?”麵對李光弼的質問,郭子儀卻毫不示弱,冷哼一聲,嘴角泛起一抹冷笑,反問道:“難道李兄不知道嗎?”
    郭子儀稍稍停頓了一下,接著說道:“想當年,太宗皇帝尚且能夠容忍魏征當麵勸諫,甚至將他視為自己的一麵鏡子,虛心納諫。”
    “然而,如今的聖人卻連諫言都提不得,稍有不慎,便是殺頭的大罪!這難道就是所謂的聖明之君嗎?”
    他的話語如同一把利劍,直刺李光弼的內心。
    李光弼不禁為之一震,他深知郭子儀所言不假。
    如今的朝堂之上,聖人確實聽不得半點與其意見相左的言論,稍有忤逆,便會引來殺身之禍。
    然而,麵對郭子儀的質問,李光弼隻是默默地歎了口氣,並未吭聲。
    他知道,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無法與郭子儀爭辯,因為郭子儀說的都是事實。
    郭子儀見狀,繼續說道:“再看看那潼關,如此重要的關口城池,關乎著關中中樞的安危,竟然讓鮮於仲通之流去駐守。”
    “之所以會這樣安排,無非是因為此人聽話、在軍中威望有限,聖上不用擔心他會擁兵自重罷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郭子儀的話語中充滿了對朝廷用人不當的不滿和憂慮。
    他深知,將如此重要的戰略要地交給一個能力平庸、毫無威望的將領,簡直就是拿國家的安危開玩笑。
    “子儀,聽你所言,難道對潼關能否守住不報信心?”李光弼突然一臉肅然地問道,他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疑慮和擔憂。
    郭子儀嘴角泛起一抹冷笑,他的目光如寒星般銳利,直直地盯著李光弼,緩緩說道:“若是由李兄你駐守潼關,我自然是信心十足。但若是由鮮於仲通來守,那就難說了。並非我長叛軍威風,隻是以鮮於仲通的能力和謀略,若沒有裴帥在敵後的種種精妙安排,恐怕潼關難以守住啊。”
    李光弼聞言,臉色微微一變,顯然對郭子儀的話感到有些意外。
    他愣了一下,隨即追問道:“哦?裴徽在敵後有何安排?我倒是未曾聽聞。”
    郭子儀深吸一口氣,凝視著李光弼的眼睛,鄭重地說道:“李兄,事到如今,小弟也不再隱瞞於你。”
    “其實,裴帥早已在敵後布下了天羅地網。”
    “他不僅暗中策反了許多叛軍將領,還暗中安排大批不良府骨幹,在叛軍占領的各郡縣組織並訓練了大批義軍。”
    李光弼聽後,臉上露出驚訝之色,他沒想到裴徽竟然有如此縝密的計劃。
    他沉思片刻,說道:“原來如此,裴帥此舉確實高明。不過,義軍之流戰力低下,缺乏組織,這些安排是否能夠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看實際情況。”
    郭子儀沒有和李光弼辯解,沉默片刻,點點頭,說道:“李兄所言極是。潼關一旦失守,後果不堪設想,的確不能把希望寄托在義軍身上。”
    郭子儀頓了一下,繼續說道:“此事暫且不說,而我之所以能夠以區區一萬人馬,在野戰中擊敗安守忠的三萬大軍,其中至少有一半原因要歸功於裴帥。”
    ……
    ……
    喜歡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請大家收藏:()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