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裴徽被封王
字數:8122 加入書籤
這些美人在見到安祿山後,盡管她們都拚命地想要掩蓋住內心的恐懼,但那驚恐和畏懼之情卻像被深深烙印在臉上一樣,無論怎樣都無法被掩蓋。
有些美人甚至在安祿山麵前渾身戰栗,瑟瑟發抖,完全失去了平日裏的嬌豔動人,就好像她們的靈魂被抽走了一樣。
安祿山看著這些美人,心中充滿了失望。
他原本滿心期待著能在這些美人身上看到如春花綻放般的笑容和鮮活靈動的神態,然而此刻出現在他眼前的,卻是一張張蒼白如紙、毫無生氣的麵容。
這些美人的表現讓安祿山感到非常憤怒,他覺得自己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盛怒之下,安祿山毫不猶豫地當場打死了十幾名美人,以此來警告其他美人。
他惡狠狠地對剩下的美人說道:“你們都給我聽好了!如果你們不想像她們一樣慘死,就立刻把你們的美貌展現出來!笑得要更加鮮活、更加迷人!否則,你們都別想活命!”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他的威脅不僅沒有產生絲毫的效果,反而使得這些美人的恐懼與日俱增。
她們的麵容逐漸變得蒼白如紙,眼神也越發空洞無神,仿佛被嚇得失去了靈魂一般。
這一幕讓安祿山的怒火如同火山一般噴湧而出,他的失望之情更是如決堤的洪水般洶湧澎湃,一發不可收拾。
再加上病痛的折磨,安祿山的情緒變得愈發暴躁易怒。
在短短數日之內,他竟然親手將一百多名美人活活打死,甚至還下令處死了另外三百多名美人。
這些曾經如鮮花般嬌豔欲滴的生命,就這樣在他的殘暴統治下,如同殘花敗柳般凋零。
此時,高尚麵沉似水,仿佛完全沒有看到那兩具剛剛被打死的美人屍體一般,他步履穩健地大步走進聖人明堂,徑直走到安祿山麵前,然後恭恭敬敬地跪地稟報:“啟稟王爺,後方的糧草至今仍然未能送達,洛陽城內的糧倉已然空空如也,而潼關的十萬大軍如今也隻剩下十日的糧草了。”
“洛陽城內糧草告罄之事,本王自然是心知肚明的。然而,這些負責運送糧草的人,為何遲遲未能將後方的糧草送達呢?”安祿山滿臉怒容,麵色陰沉得嚇人,他的呼吸也變得急促起來,就像一頭憤怒的公牛,每一次喘息都伴隨著沉重的鼻息聲。
他那肥胖的身軀隨著呼吸一起一伏,仿佛不堪重負一般。
站在一旁的美婢們都嚇得渾身發抖,戰戰兢兢地不敢發出一點聲音。
其中一個美婢小心翼翼地拿起錦帕,輕柔地擦拭著安祿山手上的血跡,生怕會觸怒安祿山。
待手上的血跡擦拭幹淨後,安祿山不耐煩地揮了揮手,示意美婢們退下。
然後,他在李豬兒和一名身材魁梧的宦官的攙扶下,艱難地挪動著腳步,緩緩地向禦榻走去。
每走一步,他都覺得自己的雙腿像被千斤重擔壓著一樣,幾乎難以支撐。
李豬兒原本是安祿山的貼身宦官,一直深受安祿山的信任和寵愛,前幾天安祿山聽信了達奚珣的讒言,認為李豬兒與真龍之氣相衝,會給自己帶來厄運,於是便毫不留情地將他逐出了府邸。
然而,近來安祿山諸事不順,心中煩悶不已,不禁又想起了李豬兒的種種好處。
在嚴莊的勸說下,安祿山特意請了一位高人來為李豬兒算一算生辰八字。
結果發現,李豬兒的生辰八字與安祿山並無相衝之處,這讓安祿山大為驚喜。
於是,安祿山又重新召回李豬兒,讓他繼續擔任自己最親近的貼身宦官。
而李豬兒也深知這次機會來之不易,對安祿山更是忠心耿耿,不敢有絲毫懈怠。
高尚在安祿山手下的眾多文官之中,絕對可以稱得上是最為敬業的一個人了。
他所負責的事務不僅繁多,而且還非常瑣碎複雜。
當安祿山向他發問時,高尚不敢有絲毫怠慢,急忙快步上前,恭恭敬敬地躬身施禮,然後回答道:“回稟王爺,卑職已經派遣了大量的人手前往後方去調查詢問糧草的情況。然而,直到現在,這些人都還沒有回來。卑職心裏有些忐忑不安,所以又另外派人暗地裏前去探聽消息了。”
高尚稍稍停頓了一下,他的臉上流露出一絲明顯的憂慮之色,緊接著繼續說道:“王爺啊,依卑職的愚見,目前最為緊迫的事情就是要盡快地搜集到足夠的糧草,以滿足攻打潼關的那十萬大軍的需求啊。如果不這樣做的話,軍心必然會產生動搖,到時候後果恐怕就難以預料啊!”
安祿山聽完高尚的這番話後,他的雙眼突然之間變得猩紅無比,仿佛要噴出火來一般。
他怒不可遏地大吼道:“那你倒是說啊,到底該怎麽辦才好?”
高尚硬著頭皮,趕忙上前一步,再次躬身施禮道:“王爺息怒,卑職已經緊急派遣手下之人前往城內各大戶,嚴令他們務必提供足夠的糧草。以目前的狀況來看,為十萬大軍搜集七日所需的糧草應當不成問題。”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安祿山聽後,麵色略微舒緩了一些,但依舊麵沉似水,露出些許不滿之色,冷哼一聲道:“七日之後又當如何呢?難不成我們便在此坐以待斃不成?”
高尚略一思索,小心翼翼地回答道:“王爺,江淮地區和江南一帶,自古以來皆是魚米之鄉,那裏的糧草可謂是極其富庶。江南距離我們此處太遠了一些,但卑職以為,不妨派遣一萬大軍南下,前去奪取江淮之地。”
“如此一來,我們便可從江淮地區源源不斷地運送糧草至此,如此,長期的糧草供應便可得到確保。”
安祿山聞聽此言,沉默不語,似乎在深思熟慮著高尚所提建議的可行性。
過了一會兒,安祿山微微點頭道:“嗯,這個主意不錯。”
他隨即傳令道:“讓史思明率領一萬大軍即刻南下江淮,限他七日之內攻克整個江淮地區,務必保證他們長久的糧草供應。”
……
……
然而,就在安祿山下達命令的同時,洛陽失守的消息已經像長了翅膀一樣,迅速飛到了李隆基的耳中。
得知這個消息後,李隆基心急如焚,他深知洛陽的戰略地位極其重要,如果不能及時收複,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李隆基當機立斷,決定親自前往迎祥觀,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祭祀活動,以祈求太上玄元皇帝的庇佑。
在迎祥觀內,李隆基身著盛裝,神情肅穆,虔誠地祭祀著太上玄元皇帝。
他焚香禱告,祈求神靈保佑官兵們守住潼關,抵禦安祿山的進攻。
祭祀完畢後,李隆基下令修繕太上玄元皇帝的金身,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讓太上玄元皇帝顯靈,保佑他們取得勝利。
就在這時,一封密報通過不良府的渠道送到了李隆基的手中。
李隆基迫不及待地打開密報,目光如炬,迅速掃視著上麵的文字。
當他讀完密報的內容後,臉上的表情瞬間變得欣喜若狂。
原來,這封密報是由裴徽發來的。
在大唐深陷重重危機之際,裴徽竟然還活著,這個消息無疑是給李隆基帶來了巨大的驚喜。
然而,真正令李隆基欣喜若狂的,卻是密報中的其他內容。
密報中說,裴徽為了躲避賊人的刺殺,一路狂奔,最終逃到了叛軍的後方。
在那裏,裴徽展現出了非凡的勇氣和智慧,率領著不良府的暗探們,巧妙地與各地的義軍取得聯係。
這些義軍原本各自為戰,但在裴徽的嚴格訓練和調教下,逐漸成為了一支有組織、有紀律的強大力量。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如今的裴徽已經成功地聚集了數萬名義軍,他們士氣高昂,對叛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更令人振奮的是,裴徽還率領這支義軍,成功地偷襲攻下了叛軍的九個郡地!
這一係列的勝利,不僅極大地鼓舞了大唐軍民的士氣,也讓李隆基看到了戰勝叛軍的希望。
不僅如此,裴徽在密報中還告訴李隆基,讓他不必過於擔憂。
隻要潼關能夠堅守十天的時間,他就有信心以圍魏救趙之計,逼迫安祿山退兵。
為了讓李隆基完全相信他所說的話,裴徽還通過多種渠道向李隆基提供了一些可以相互印證的消息。
這些消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讓李隆基對裴徽的計劃充滿了信心。
盡管李隆基還沒有親眼見到裴徽,但他對裴徽在密報中所描述的一切都深信不疑。
這封密報詳細地記錄了裴徽在叛亂期間所做出的種種英勇事跡,包括他如何深入敵後、組織義軍、收複失地等等。
李隆基對裴徽的勇氣和智慧深感欽佩,同時也對他的忠誠和愛國精神給予了高度評價。
就在李隆基對裴徽的事跡讚歎不已的時候,以左相陳希烈為首的數名重臣紛紛上書奏章,請求對裴徽進行重賞。
這些重臣們在奏章中列舉了裴徽的諸多功績,如他在叛軍後方的英勇表現、他對義軍的組織和領導能力、以及他成功收複九個郡縣的偉大成就。
他們認為,這樣的功績和忠誠應該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表彰。
與此同時,得到消息的楊貴妃也欣喜若狂。
她在床頭向李隆基撒嬌,要求對裴徽進行重賞。
楊貴妃深知李隆基對她的寵愛,她巧妙地利用了這一點,不僅要求重賞裴徽,還暗示李隆基自己久未生子,希望能夠收外甥裴徽為義子。
李隆基聽了楊貴妃的話,臉上露出了興奮之色。
他想起了一些往事,略一猶豫之後,李隆基毫不猶豫地直接下令:“傳朕旨意,藍田縣侯兼不良帥裴徽忠肝義膽,乃國之棟梁、朕之股肱之臣……以身涉險,奔波叛軍後方,聚集聯絡數萬義軍,收回九個郡縣,功高蓋世……今朕收裴徽為義子,封其為立節郡王!”
隨著李隆基這道旨意的傳出,整個朝廷上下、長安城內外都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
人們紛紛傳頌著裴徽的英勇事跡和皇帝的恩賜,對這位年輕的英雄充滿了欽佩和讚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在右相府中,楊國忠的臉色卻異常陰沉。
他在房間裏來回踱步,心中焦慮不安。
“裴徽……本相這外甥真是人傑啊!”楊國忠咬牙切齒地說道,他的神色既複雜又難看。
楊國忠深知,裴徽還活著,而且很可能已經知道了他參與對其刺殺的事情。
這讓他感到極度的恐慌和不安,因為一旦事情敗露,他的地位和聲譽都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由於鮮於仲通參與了對裴徽的刺殺行動,而鮮於仲通又是楊國忠舉薦去駐守潼關的,這使得他們之間的關係變得異常緊張。
原本,楊國忠和裴徽之間的矛盾僅僅是黨派之爭,作為舅舅和外甥,他們之間或許還有緩和關係、重歸於好的可能性。
然而,如今鮮於仲通的行為卻讓他們之間的嫌隙徹底變成了不共戴天的死仇。
在楊國忠的眼中,洛陽城內已經沒有糧食可供叛軍支撐,而裴徽在叛軍後方攻下了九郡,導致叛軍內部大亂。
如此一來,叛軍根本無法長時間堅持下去,更不可能攻下潼關。
因此,楊國忠堅信唐軍必定會取得勝利。
此時此刻,楊國忠最為關注的問題並非戰局本身,而是如何將裴徽置於死地,或者至少對他的實力進行打擊和削弱。
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際,心腹突然急匆匆地跑進來,滿臉恭敬地向他稟報:“啟稟右相,卑職有急事稟報。”
楊國忠心頭一緊,急忙回頭,麵露不安之色,喝問道:“何事如此慌張?”
心腹幕僚趕忙躬身行禮,畢恭畢敬地回答道:“太子李琮剛才進宮麵聖,主動請求前往潼關鎮守。”
“什麽?”楊國忠聞言,頓時怒不可遏,“太子竟然在這個時候跳出來?”
他冷哼一聲,憤憤不平地說道,“哼!李琮這是看到勝利在望,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潼關撈取名望和功績!”。”
然後,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心中的怒火像被一盆冷水澆滅了一般,瞬間消散得無影無蹤。
取而代之的是,他的臉上露出了一抹冷笑和驚恐。
“不過……太子這是在找死啊,”他自言自語道,“聖人絕對不會答應他的要求的。”
想到這裏,他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
“而且……太子倒是給了本相一個立功的好機會。”楊國忠略一沉思,心中暗自盤算著。
他深知聖人最在乎的、最忌憚的,永遠都是太子。
而如今,叛軍已經如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久了,那麽太子在聖人心中的地位必然會更加重要。
“隻要本相能夠替聖人解決掉李琮這個膽大妄為的太子,那麽本相在聖人那裏的地位必將更加穩固,就算裴徽帶著天大的功勞歸來,也絕對無法撼動本相的宰相之位。”楊國忠越想越興奮,臉上的笑容也越發燦爛。
“來人啊!給本相備車!本相要立刻入宮麵聖!”他高聲喊道,聲音中透露出一種迫不及待的心情。
……
……
與此同時,李琮今天的穿著格外隆重,一身華麗的服飾讓他整個人看起來都精神煥發。
然而,盡管他的外表如此光鮮亮麗,那張滿是疤痕的臉卻依然顯得有些猙獰,讓人望而生畏。
不過,此刻的李琮心中卻充滿了疑慮和不安。
他並非自願前來麵聖,而是被裴徽安排的人半推半就地帶來的。
他不知道等待自己的將會是什麽,心中的不安像陰霾一樣籠罩著他。
……
……
喜歡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請大家收藏:()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