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 楊貴妃和李隆基、楊國忠的不同反應
字數:6945 加入書籤
楊貴妃此刻正懶洋洋地斜靠在窗邊,百無聊賴地翻閱著從天工美食城送來的報紙,不時地打個哈欠,似乎對這世間的一切都提不起興趣。
就在這時,張雲容像一隻歡快的小鳥一樣,急匆匆地跑進殿中。
她甚至顧不上向楊貴妃行禮,三步並作兩步地來到貴妃麵前,滿臉喜色地稟報道:“娘娘,裴郎那邊有新消息啦!”
楊貴妃聞言,原本慵懶的神情瞬間消失得無影無蹤,她如觸電般猛地站起身來,身上的纏枝紋披帛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一般,輕盈地滑落在地。
貴妃赤著腳,如同疾風一般飛奔到窗前,急切地向外張望。
遠處的興慶宮燈火通明,仿佛被點亮了一般,隱約間還傳來了陣陣鍾鼓齊鳴之聲,仿佛在為這場勝利而歡呼雀躍。
“真的嗎?”楊貴妃的聲音有些顫抖,她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激動。
“千真萬確!”張雲容興奮地回答道,她的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裴郎的三萬大軍猶如天兵天將一般,在洛陽東二百裏處無名大峽穀中,以少勝多,大敗史思明的四萬大軍!”
楊貴妃一聽,心中的喜悅之情如決堤的洪水一般噴湧而出,她的臉上綻放出如春花般絢爛的笑容,情不自禁地歡呼起來:“太好了,太好了!這一下裴郎終於在叛軍後方站穩腳跟了!我之前和三姐都一直擔心他在叛軍後麵攤子鋪得太大,會被叛軍反殺了回去呢。”
然而,就在楊貴妃沉浸在喜悅之中時,張雲容卻突然板起了臉,一臉嚴肅地說道:“娘娘莫要高興得太早。”
楊貴妃的笑容瞬間凝固在臉上,她的臉色也隨之變得陰沉,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憂心忡忡地問道:“可是有什麽壞消息嗎?”
張雲容見狀,卻突然“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那笑聲如同春花綻放一般,清脆悅耳。
她嬉笑著說道:“娘娘不要擔心啦,還有更大的好消息呢!奴婢不讓娘娘高興得太早,是想讓娘娘一次性高興個夠嘛。”
楊貴妃一聽,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她如釋重負地歎了口氣,原本緊繃的神經也鬆弛了下來。
她的玉手如同靈蛇一般迅速伸出,一把抓住了張雲容的胸脯,然後故作凶悍地嬌嗔道:“你這小蹄子,還不快把好消息說來,否則本宮定要將你這小丫頭的衣服扒光,讓你好好出出醜!”
張雲容嘴角微揚,露出一抹調皮的笑容,她那嬌小的身軀如同泥鰍一般靈活,敏捷地向後一縮,輕而易舉地避開了楊貴妃的“魔掌”。
待身形站穩後,張雲容才不緊不慢地開口說道:“好叫娘娘知道,裴郎已經成功攻克了洛陽城,並且將那安祿山斬殺於馬下。”
“什麽!”楊貴妃聞言,頓時大吃一驚,她瞪大了眼睛,滿臉都是難以置信的神情。
然而,僅僅是一瞬間,她的臉上又浮現出欣喜若狂的笑容,但這笑容中卻夾雜著些許狐疑之色。
“你莫要誆本娘娘開心。”楊貴妃的聲音中帶著一絲懷疑,她緊緊地盯著張雲容,似乎想要從她的臉上看出一絲端倪。
張雲容見狀,連忙收斂了笑容,一臉肅穆地站在原地,宛如一位忠誠的臣子。
她的聲音鏗鏘有力,朗聲道:“此事千真萬確,絕無半點虛假。裴郎已經派遣報功信使以八百裏加急之速進入長安城,那三名信使一入長安城,便扯開嗓子大聲報功,此時信使已經進入了興慶宮,聖上和楊相正在接見呢。”
“太好了!”楊貴妃聽到這裏,興奮得如同孩子一般,她的麵龐如同盛開的桃花一般嬌豔欲滴,喜不自禁地說道:“如此一來,這場叛亂怕是很快就要被平定了。”
張雲容卻突然麵色一沉,原本輕鬆的氛圍瞬間變得凝重起來,她憂心忡忡地說道:“隻是奴婢聽聞那鮮於仲通乃是個草包,潼關城怕是要守不住了。那安慶緒尚有十萬叛軍精銳,如此一來,隻怕等不到裴郎的大軍打到潼關,安慶緒便會攻破潼關,殺入關中啊!”
楊貴妃一聽,那原本絕美如仙的容顏上頓時又浮現出一絲憂愁。
她黛眉微皺,一雙美眸凝視著遠方,似乎在思考著應對之策。
張雲容見狀,連忙寬慰道:“好在那胡豬已死,再無人敢妄言獻上娘娘以退叛軍了。”
“哼!”楊貴妃猛地轉過頭來,柳眉倒豎,美眸中閃爍著凶狠的光芒,“我家少年郎如今手握重兵,誰敢逼迫我,本娘娘定要讓他死無葬身之地!”
然而,盡管嘴上如此強硬,楊貴妃心中卻暗自埋怨起李隆基來。
前些日子,一些官員和權貴竟敢大放厥詞,揚言要將她獻給安祿山以退叛軍。
她本以為李隆基會龍顏大怒,立刻斬殺幾人,好讓所有人閉嘴。
可誰知,李隆基竟然對此無動於衷,這讓楊貴妃倍感失望和委屈。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麵對如此緊急的情況,李隆基竟然選擇了裝作沒有聽到,完全沒有采取任何有效的措施去阻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時間一天天過去,裴徽在叛軍的後方逐漸聚集了數萬人馬,連續奪取了九郡以及太原、真定等地,其勢力愈發強大。
而那些原本對這件事議論紛紛的人們,此刻也都因為害怕而不敢再胡亂嚼舌根了。
這時,雲容正準備前往虢國夫人的府邸道賀,卻突然注意到自己的主子臉色微微有些陰沉。
她順著主子的目光看去,隻見遠處的大明宮玄武門處,一隊執金吾正凶神惡煞般地押著幾個看起來像是文官的人,正朝著大理寺的方向走去。
“那是……太子舍人杜良娣的父親。”張雲容小心翼翼地壓低聲音說道,似乎生怕被別人聽到,“今天早上有人告發他私通叛軍……”
楊貴妃的臉上露出了明顯的譏諷和憎惡之色,她冷哼一聲道:“恐怕又是楊國忠那個奸賊在背後暗中指使他人所為吧。他整天就知道揣測聖上的心思,妄圖效仿當年李林甫的手段,通過打壓太子來鞏固自己的聖寵。”
……
……
興慶宮花萼相輝樓內,金碧輝煌,美輪美奐。
樓內的裝飾華麗無比,雕梁畫棟,金碧交輝。
李隆基端坐在龍椅之上,他身著龍袍,頭戴冕旒,威嚴赫赫。
信使匆匆而入,跪地稟報:“啟稟聖上,安祿山已被擊斃,其屍首已被裴帥派人送往長安。”
李隆基聞聽此言,先是一愣,隨即便爆發出一陣狂笑。
那笑聲震耳欲聾,仿佛要衝破雲霄,直上九天。
他腰間蹀躞帶上的金粟玉也隨著笑聲叮當作響,清脆悅耳,驚得簷下銅鈴與之共鳴,發出一陣清脆的響聲。
“朕早說過!”李隆基一臉威嚴,猶如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嶽,“那胡豬終究是胡豬,也妄想學曹操?”
他的聲音如同洪鍾一般,在樓內回蕩,令人不敢直視。
信使戰戰兢兢地回答道:“啟稟聖人,裴帥已經命人將安祿山的屍首送往長安。”
“好……好好,太好了。”李隆基興奮得渾身顫抖,猶如風中殘葉,“裴徽真是朕的肱骨福星啊。”
他的臉上洋溢著喜悅之情,仿佛得到了一件稀世珍寶。
“朕早就知道。”李隆基欣喜過後,臉上卻是一副理所當然的神色,仿佛這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那安祿山不過是跳梁小醜罷了,豈能與朕相抗衡?”
他的話語中充滿了自信和驕傲,讓人不禁為之折服。
頓了一下,李隆基的聲音略微低沉了一些,但隨即又提高了音量,一臉快意地說道:“那胡豬真是癡心妄想啊!他竟敢冒犯朕的天威,簡直是不知死活!先是遭受天譴,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最後還被朕的愛臣義子所殺,這可真是大快人心啊!”
他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種難以掩飾的得意和滿足,仿佛這個結果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中。
接著,他稍稍停頓了一下,似乎在回味著剛才說的話,然後繼續說道:“朕是聖人,是天下之主,是九五至尊!誰要是敢覬覦朕的皇位,那就是自尋死路!”
說到最後,李隆基的臉上充滿了自信,一股強大的帝王之氣如洶湧的波濤般從禦榻上噴湧而出。
他的目光威嚴而銳利,掃視著周圍的眾人,讓人不禁心生敬畏。
此時此刻,隨著安祿山的被殺,李隆基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根本無需擔憂安祿山。
回首往昔,安祿山舉兵造反之後,他所采取的一切應對措施都堪稱完美,猶如神來之筆。
比如,若不是他當時當機立斷派裴徽出去督戰洛陽,裴徽又怎能有機會在叛軍後方召集數萬義軍,如神兵天降般斷了叛軍後路,進而攻下洛陽,手刃安祿山呢?
這一切都證明了他的決策是多麽英明,他的智慧和謀略是多麽高深莫測。
再比如,如果不是他果斷決策,及時下達命令讓哥舒翰、高仙芝、韓休琳去牽製契丹人和吐蕃人,那麽局勢恐怕早就像決堤的洪水一樣無法控製了。
又比如,如果不是他有遠見卓識,同意太子李琮前往潼關督戰,使得守軍士氣高昂,潼關又怎麽可能堅持到現在呢?
總而言之,李隆基回首過去,如今這一片大好的局勢,無一不是他精心謀劃、決勝千裏以及慧眼識人的結果。
而勝利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李隆基從來都沒有把那些雜胡放在眼裏,安祿山的死,更是再次證明了他李隆基是空前絕後的第一明君,是當之無愧的千古聖人。
然而,站在一旁的楊國忠卻是心情複雜,喜憂參半。
他高興的是,安祿山這隻惡狼終於死了,再也不能對大唐造成威脅了。
但他擔憂的是,裴徽在這場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其勢力也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等到他班師回朝的時候,肯定會來找自己清算之前的刺殺之仇,到那時可就麻煩大了。
因此,他的目光顯得有些遊移不定,似乎在猶豫著什麽。
稍作停頓後,他終於下定決心,用一種低沉而嚴肅的語氣對信使說道:“你家裴帥的大軍究竟何時才能像天兵天將一樣迅速抵達潼關城,為潼關解困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隆基一聽這話,原本臉上的喜色立刻像潮水一般迅速退去了大半。
他眉頭微皺,麵露憂慮之色,隨聲附和道:“確實如此啊!目前最為關鍵的問題,還是那安慶緒的十萬叛軍一直猛烈地攻擊著潼關。如果潼關守不住,讓這些叛軍無人之境一樣長驅直入關中地區,那後果可真是不堪設想啊!”
這位信使是杜黃裳經過千挑萬選才確定下來的,在來之前,杜黃裳和嚴莊更是對他進行了反複的叮囑和教導。
所以,當聽到李隆基的詢問後,他立刻擺出一副如臨刑場般悲壯的模樣,回答道:“回稟聖人!裴帥率領大軍雖然成功攻克了洛陽,但這場勝利實在是慘勝啊!三萬大軍如今已經所剩無幾,隻剩下不到五千人了。”
“而且,裴帥自己也身負重傷,目前隻能在洛陽暫且休整,死守洛陽,吸引安慶緒派遣大軍前來攻打洛陽,以此來緩解潼關的壓力。”
“但以目前的狀況來看,他實在是沒有能力再發兵潼關,與叛軍展開野戰了。”
李隆基聞此,心中猛地一沉,仿佛被重錘狠狠地敲了一下,麵色瞬間變得如寒霜般冷峻,他憂心忡忡地歎息道:“如今這局勢,實在是讓人憂心啊!也唯有寄希望於那安慶緒派大軍找裴徽給安祿山報仇,攻打洛陽,如此一來,或許還能讓鮮於仲通的壓力稍稍減輕一些。”
正當李隆基為此事焦慮不已時,楊國忠突然冷不丁地冒出一句話:“陛下,洛陽與潼關相比,那可真是小巫見大巫啊!依微臣之見,懇請陛下速速頒下聖旨,命裴徽率領其麾下所有將士,以最快的速度趕往潼關,與鮮於仲通合力鎮守潼關,如此方可保潼關無虞啊!”
李隆基聽了楊國忠的話,想都沒想,便毫不猶豫地點頭應道:“楊愛卿所言極是!”
緊接著,他當機立斷,立刻對身旁的高力士下令道:“快馬加鞭,以八百裏加急之速將朕的聖旨傳給裴徽,讓他統率所有人馬,一刻也不得停歇,馬不停蹄地奔赴潼關,與鮮於仲通一同對安慶緒發動攻擊,務必守住潼關!”
……
……
喜歡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請大家收藏:()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