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為賦新詞強說愁
字數:3114 加入書籤
“哈哈,好,娃兒姑娘就是爽快!還請娃兒姑娘將馮老先生的詞拿出來,讓我拜讀一下!”
楊駿的表現可以說是讓娃兒姑娘失望至極!馮大師的作品都沒有看,就敢張口逞能,哎,真是不知者無畏啊!
別說娃兒姑娘了,就是周圍的人也紛紛歎了口氣來!等會兒看楊老三怎麽給高小相公跪下來認錯吧!
娃兒姑娘身旁的環兒在娃兒姑娘的示意下,就打開一張宣紙手抄的作品,緩緩念道:
誰道閑情拋擲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辭鏡裏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楊駿看著寫詞的紙張,神色間不由的流露出些許的驚訝,他以前可是了解過古法宣紙的,環兒手中紙看上去應該是宣紙無疑了。那價格一刀紙一萬多,還通常有價無市。沒想到,來到這裏還能碰到正宗的宣紙。
其實,雖然宣紙曆史悠久,但從唐朝天寶年間,在各地運到京城長安的進貢之物中,宣城郡中就有“紙、筆”等貢品,可見當時已經生產!
楊駿神色間流露出的神情自是沒有逃過娃兒姑娘的眼睛,但此刻為時已晚,人啊,總要為自己犯過的錯誤買單。
不過,若是娃兒姑娘知道楊駿此刻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怕是要吐血了!
楊駿聽完後,內心不免一喜,雖然他對馮延巳的詩詞了解甚少!但好巧不巧的是,這首詞他還真了解過的!他喜歡王國維的一句詩:“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與剛才那句“辭鏡裏朱顏瘦。”可謂神似,他可是反複學習過的,此詞以細膩、敏銳的筆觸,描寫閑情的苦惱不能解脫,寫盡了一個“愁”字。
娃兒姑娘看著楊駿一時間內愣在原地,就看了眼身旁的環兒,環兒立即意會到自己姑娘的意思,忙的出言提醒道:“楊哥兒,既是馮大師的新作,你看需不需要再寬限幾日,再來應約?”
楊駿焉能不知道對方是什麽意思!但他今日過來,要的就是楚莊王做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如若今天不能做到,怕是接下來想賺錢擺脫困境,就沒有絲毫的希望了!
楊駿環視了周圍一眼,眾人紛紛都是在等他出醜,他也不惱,淺笑著道:“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不過一首詞而已,這有何難,娃兒姑娘,還請文房四寶伺候!”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這一句話,宛若平靜的湖麵中丟進去一顆石子,瞬間泛起波波漣漪……
娃兒姑娘細細的品讀這句話,本來平靜的神色中浮現出一絲的驚詫,一絲的期許,一絲的……
二樓的梁夫子此刻間也有些坐不住了,他直接起來看著崔夫子道:“崔兄,這小友似乎不一般啊,我有些期待接下來他的佳作了,可與我一起下去否?”
崔夫子臉色不變,隻是淡淡的回道:“我就在這裏即可!”
梁夫子與崔夫子結交已久,焉能不知道他不下去無非是顧忌自己臉麵,他就笑著拱了拱手,就起身走了下去……
而此刻間下麵,裏三層外三層圍滿了人,不過大多數是以看熱鬧為主,等著楊家老三做出佳作謄寫傳唱的是少數!
楊駿自是繼承了這具身體的記憶,他拿過環兒準備好的筆墨紙硯,寫誰呢?隻要是五代以後宋朝的詩詞就不會出錯,他隨即就下筆如有神般的寫道:
青玉案
淩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隻有春知處。
楊駿寫了上闕,換了張紙繼續書寫下闋,這時候梁夫子已經擠到人前,高財森一時間內也不知道楊駿的水平到底如何就當即開口問道:“梁夫子,你看楊老三寫的,怎麽樣?”
梁夫子神采奕奕,仿佛自己在見證著一場佳話,似是點評但更像是跟著周邊人解釋道:“高哥兒你看,這詞開頭三句,借洛神故事,回憶在橫塘的一次豔遇。詞人神魂顛倒,要隨佳人而去,並且知道了她的居所,但隻有春風能入。最後一句,真是絕了!!!”
娃兒聽到梁夫子的話後,有些難以置信的問道:“依梁夫子所見,他這首詞已然超過了馮大師嗎?”
梁夫子捋了捋自己不長的胡須,笑意不減道:“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楊小友的下闋還沒出來,自是無法比較!不過,孰優孰劣,我相信娃兒姑娘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就在這個時候,楊駿已然將著手中的毛筆放下,剛才還在品評的梁夫子直接一手接過詞來,本來準備當場讀給大家聽得,可他掃視一眼後,頓時默默無言,神色之間流露著不可思議的表情……
離著最近的娃兒姑娘也不知情,還以為接下來的內容是狗尾續貂,她淺聲問到:“梁夫子,是不是下闋中有些許不妥之處?”
剛才梁夫子品評楊駿上闕,言語之中不由流露著讚美驚歎之詞,突然的變故,讓高財森心思又活泛了起來!他當即笑了起來道:“楊老三,你看,早就讓你磕頭認錯,你非要鬧到這裏,你可記得你說過的話?看來你的詩並沒有讓梁夫子認同啊!”
不過,還沒等到楊駿反駁,已經回過神的梁夫子當即嗬斥道:“住嘴,高小相公,你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讀書人的事,你又知多少?”
高財森一時間也茫然了起來,這梁夫子的話,那句是真那句是假啊!
“梁夫子,你這是什麽意思,剛才你不就是覺得楊老三的下闋太差勁了,所以才遲遲沒有開口宣讀嗎?”
梁夫子忙的搖了搖頭道:“我乃學識淺薄之人,剛才看到楊哥兒的詩詞,驚為天人。此篇《青玉案》,我願稱為極致愁緒的巔峰之作,可為當世第一人,憑此詩詞,楊小兄弟就可名垂青史咦!”
喜歡十國風華請大家收藏:()十國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