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盂蘭盆會中)
字數:2920 加入書籤
楊駿一時語塞,他怎麽也想不到對方的腦回路在想這些啊,最後隻得是訕笑一聲:“符姑娘誤會了,我絕沒有這個意思。楊某隻是想盡盡地主之誼,表達一番心意。既然符姑娘並無此意,那楊某便不再打擾,先行告退了。”
楊駿言畢,未及回首,便邁開步伐,徑自向前行去。符銀盞凝視著他漸行漸遠的背影,雙眸陡然睜大,滿是驚愕之色。最終,一抹嗔怪之意悄悄爬上了她的嘴角,她低聲呢喃,聲音裏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慍怒:“真是個呆子,不折不扣的大呆子。”
在著前麵行走的符金盞,身後發生的一切自是盡收眼底,看著自己妹妹躊躇不已,她便轉過身來,目光在妹妹臉上一掃,嘴角帶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銀盞,這楊大人倒是個有趣的人,你這般對他,莫不是有些過分了?”
符銀盞臉頰微微泛紅,輕啐一聲:“姐姐,你在說什麽呀!他……他莫名其妙說那些話,我不過回了幾句罷了。”
符金盞輕輕搖頭,素來端莊大方的她,此刻間難得帶著幾分玩笑道:“妹妹,我可瞧得明白,你這模樣,可不像是惱他,倒像是……”
符銀盞跺了跺腳,佯裝生氣:“姐姐,你再打趣我,我可不理你了!”
“好了,不逗你了,我聽侯爺說,這幾日楊駿這邊身上的擔子可不輕,你可別耍小性子了。”
“知道了,大姐,您這一開口,倒像是全成了我的不是,不知情的人聽了,恐怕還以為您才是他的親姐姐呢!”
……
再往著前麵走去,便是此次盂蘭盆會的主場地了,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寺廟的高僧們登上祭台,身披赤色袈裟,手持法器,口中念念有詞,低沉的誦經聲如同一股無形的力量,安撫著眾人的心靈。台下,信眾們紛紛跪地叩首,祈求先輩亡魂得以超脫,保佑闔家平安順遂。
此時,端坐在祭台中央,正是聲名遠揚的永明延壽大師。他麵容清臒,眼神慈悲祥和,周身似有一層淡淡的佛光籠罩。在高僧們的誦經聲中,他緩緩抬手,掌心向上,做無畏印,原本喧鬧的人群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都屏氣斂息,靜靜等待大師開示。
“善哉善哉,今日盂蘭盆會,眾生齊聚,皆因心中有善念、有孝道。”延壽大師的聲音低沉卻極具穿透力,仿佛能直達每個人的心底。
“目連救母,曆經苦難,此乃大孝之舉,亦為眾生楷模。”台下信眾們紛紛點頭,口中念誦佛號。
此時郭榮與王樸等一行人也隨著人流走到台下,眾人望著台上的延壽大師,因各有心事,瞧向他的目光也各有不同:符銀盞因為剛才從眾人口中聽到延壽大師的事跡,此刻心中滿是崇敬,一時竟忘了與姐姐拌嘴的事。
而侯爺郭榮,麵對著如此眾多的清豐百姓一心侍佛、拜佛、尊佛,本來波瀾不驚的臉色,此刻也不由的帶著幾分懼色,正如楊駿所言:此事若是不加以製止,長此以往,國家稅賦何以充盈?兵丁壯士又將從何征募?
楊駿目光掃過人群,不經意間看到了符家姐妹的身影。他的心猛地一跳,想起方才與符銀盞的一番交談,臉上不禁浮現出一絲複雜的神情。正愣神間,李穆輕輕碰了碰他的胳膊,低聲道:“明府大人,延壽大師這就要誦讀佛法了……”
楊駿這才回過神,將目光重新投向祭台,上麵的延壽大師神色如常,依舊端坐如山,口中誦經聲愈發響亮:“世間之人,皆在因果輪回中。善念善行,如明燈照亮前路;惡念惡行,則似迷霧遮蔽本心。值此盂蘭盆會,眾人當以孝為基,廣修善業,不僅可超拔先亡,亦能福澤自身。”
他的話語如潺潺溪流,流淌進每一位信眾的心田,不少人眼中泛起感動的淚花,叩拜得愈發虔誠。
楊駿心中卻如翻江倒海一般。他雖表麵恭敬,內心卻在快速盤算著對策。待大師講法稍作停頓,便上前一步,雙手抱拳,高聲說道:“大師慈悲,我等深受教誨。隻是如今塵世紛擾,百姓一心向佛,若都投身佛事,農事荒廢,徭役無人承擔,這社稷安穩又該如何保障?”
此言一出,台下一片嘩然,眾人紛紛交頭接耳,目光在楊駿與延壽大師之間來回遊走。
“這不是明府大人嗎,他怎麽在這裏呢!”
“今日是佛門盂蘭盆會,聽明府大人的意思,這是在責怪佛門了?”
“如今天下大亂,就剩佛門一家淨土,難道朝廷連這塊兒淨土都要染指了?”
……
台下噪雜的議論聲,絲毫沒有影響到延壽大師,他目光溫和地看向楊駿,微微一笑,說道:“施主所言,不無道理。然佛法並非讓人逃避塵世責任,而是教人在盡世間義務之時,心懷善念,以慈悲心對待萬物。佛家常說,在家出家,皆可修行。百姓若能在勞作、服役中秉持善念,亦是修行之舉,又何來荒廢之說?”
楊駿微微頷首,心中暗自欽佩:盛名之下,果然無虛士,絕非空穴來風。稍一沉吟,思緒如泉湧而出般……隨即,便再次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大師所言,令楊某受益良多。隻是,在這清豐縣,諸多信眾為求佛法庇佑,紛紛將家中青壯送入寺院為僧為尼。長此以往,家中勞動力銳減,農田無人耕種,手藝無人傳承。這不僅關乎百姓自家生計,更影響全縣民生賦稅。寺院雖能提供精神寄托,可百姓眼下的溫飽、生活技能的延續,又該如何保障?這難道不是佛法普及過程中,對現實生活秩序造成衝擊的體現?”
此言一出,猶如金石落地,鏗鏘有力,瞬間在台下激起千層浪。百姓之中,有人默默頷首,心底泛起漣漪,思緒飄回那些因兒女遁入空門而風雨飄搖、艱難支撐的歲月;反觀寺內的僧尼,神色各異,麵露窘態,他們交頭接耳,低聲細語,彼此間傳遞著複雜難言的情緒……
喜歡十國風華請大家收藏:()十國風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