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京城風雲
字數:2842 加入書籤
兩人在涼棚下坐定,淩冽的寒風吹拂而來,郭榮的目光變得深邃:“王峻回京短短幾日,朝堂上便翻了天。他說衛州賑災耗費過巨,奏請陛下削減各州糧援,還說……你行事狠辣,受災百姓吃糠咽菜,與陛下仁德之名有損!”
楊駿當然知道王峻回去不會給他添好話的,但沒想到來的這麽快,隨即釋然一笑:“意料之中。王相要的,從來不是衛州安穩,是他自己的權勢穩固。”
“陛下沒準。父皇說,‘楊駿在黃河邊扛石頭,總好過在京城耍嘴皮子’。但王峻不會善罷甘休。他削減糧援是假,想逼你出錯是真——衛州的糧食,怕是要斷了。”
楊駿心中一凜。他早猜到王峻會有後招,卻沒想來得這麽快。他抬眼看向郭榮,見對方眼中並無幸災樂禍,隻有坦誠:“侯爺特意繞道衛州,就是為了告訴我這個噩耗?”
郭榮淺笑一聲道:“人們常說,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這種情況下我若是隻是簡單給你說這些消息的話,那我就不用單獨跑這裏一趟了!”
說完這話後,郭榮從袖中取出一卷帛書,推到楊駿麵前,“這是澶州軍倉的調糧令。五千石糙米,三日後從白馬津運過來,用的是軍糧的名義,王峻查不到。”
楊駿展開帛書,上麵的朱砂印鑒鮮紅奪目,是郭榮的私印。他抬頭看向郭榮,對方正望著黃河水麵,輕聲道:“去年我在澶州賑災,也遇過糧荒。那時才明白,百姓要的從不是誰的權勢大,是鍋裏有米,身上有衣。你在這裏搞的‘工分兌糧’,父皇在密報裏看過,十分讚賞,說這法子,比十個節度使還管用。”
楊駿心中一熱,握著帛書的手指微微發顫。他原以為自己在衛州的所作所為,不過是困守孤城般的掙紮,卻沒想千裏之外的京城,竟有人真的看在眼裏,記在心上。
“侯爺就不怕,這卷調糧令落到王峻手裏,成了你的把柄?”
郭榮淺笑一聲,笑聲裏帶著幾分少年人的坦蕩:“我若怕,就不會來見你了。王峻想擋我的路,擋不住;想斷衛州的糧,也斷不得。”
說到這裏,他站起身,望向堤壩的方向,暮色已濃,那裏的火把又亮了起來,蜿蜒如火龍,“楊駿,這天下,終究是百姓的天下。誰能讓他們活下去,他們就認誰。”
楊駿也站起身,與他並肩而立。黃河的濤聲在夜色裏愈發清晰,混著堤壩上隱約傳來的號子聲,像是大地的心跳。遠處的災民棚屋裏,亮起了點點油燈,昏黃卻溫暖,那是無數個家庭在災劫裏守著的希望。
楊駿隨之起身,肩並肩立於那人的身旁。夜色深沉,黃河的轟鳴愈發震耳欲聾,它奔騰不息,與堤壩上隱約可聞的勞動號子交織在一起,宛如大地深處沉穩而有力的脈動。遠方,災民搭建的簡陋棚屋星星點點地點亮了昏黃油燈,那微弱而溫暖的光芒,在寒夜裏閃爍著不屈與堅持,是無數家庭在災難的陰霾中緊緊守護的微弱卻堅定的希望之光。
“我提這裏的百姓謝過侯爺,救命之恩如再生父母,這裏的百姓將永遠銘記。”楊駿的聲音柔和而堅定,每一個字都承載著前所未有的真摯與感激。
郭榮輕輕頷首,稍作停頓後,語氣中帶著幾分鄭重道:“關於災情之事,暫且言及於此。另有一事,你需多加留意,切莫忘卻。下月童子試在即,你務必要及時趕回。這件事做好了,對你來說,可是大有裨益。”
童子試即童生試,是古代取得生員的入學考試,是讀書士子的晉升之始。應試者不論年齡大小統稱童生。童試包括縣試、府試、院試三階段。院試錄取者即可進入所在地、府、州、縣學為生員,就是我們常俗稱“秀才”。
楊駿聞言,先是一怔,眉頭微蹙,似是沒料到郭榮會在此刻提及此事。他低頭看了看手中尚帶著餘溫的調糧令,又抬眼望向堤壩方向那片搖曳的火光,喉間動了動:“童子試……”
楊駿本想吐露心聲,言及自己對這類考試全然陌生,毫無經驗可循,卻不料,郭榮仿佛洞察了他的心思,即刻接過話茬,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戶部侍郎趙上交那邊,我早已替你打過招呼了。待到下個月,春暖花開之時,此處諸事想必也能圓滿告一段落,屆時你便安心回去即可,這對你來說,可是個跳板,一定要抓住這個機會。”
不得不說,郭榮這一番舉動,著實讓楊駿心頭暖流湧動,一時之間,感激之情難以言表。他連忙躬身一拜,聲音略帶哽咽:“侯爺,我……”
“此番你以一介微末之身,肩負起重任,妥善處置諸多繁雜事務,我皆看在眼裏,記在心上。放心,我深知你的才幹與能力,望你莫要令我失望。好了,正所謂送君千裏,終須一別。你回去吧。”
郭榮點說完這話後,也不拖泥帶水,直接轉身走向烏篷船:“回去吧,我還要趕回澶州,遲了,王峻又要生事。對了,父皇讓我帶句話——‘黃河的冰化了,就該春耕了’。”
楊駿望著船帆再次升起,在暮色裏漸漸遠去,直到消失在水天相接處。他低頭看著手中的調糧令,帛書被風掀起邊角,像一隻欲飛的蝶。
涼棚外,斥候低聲道:“大人,夜色深了,該回堤壩了。”
楊駿將帛書折好,塞進貼身的衣襟裏,那裏緊貼著心口,能感受到帛書的溫度,也能感受到自己擂鼓般的心跳。他抬頭望向堤壩的火龍,那裏的號子聲似乎更響亮了些。
是啊,冰化了,該春耕了。不管朝堂上的風多急,黃河裏的浪多險,隻要這土地上還有人在用力活著,就總有希望。
他轉身往堤壩走去,身影被火把的光拉長,與那些夯土的、扛石的、歡笑的身影漸漸重疊,在這亂世的夜色裏,匯成一股生生不息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