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老師的魚和老校長的魚杆
字數:4234 加入書籤
                    第二天星期天,軍訓休息一天。一大早,我強忍著渾身的酸痛,早早起床,洗漱,到操場裏跑跑停停地跑了七八圈,算算過了3000米才停了下來。回寢室晾了晾汗,又去洗漱間用冷水呲牙咧嘴的衝了個澡,才有同學陸續起床。
    回到這個時空已經馬上一周了,對這樣的生活也沒有什麽不習慣,隻不過是少了部手機而已。那就去圖書錧看書,不重生,不知道知識的重要,對此,我這個92級風雲人物:帶煙入學的混混,軍訓中暑的廢柴,勇於救美的英雄,又加上了一個熱愛讀書的好學生稱號。想低調,難!
    在鬱悶和同學們異樣的眼光中吃完早飯,我不緊不慢地溜達出了校園,我要去找教馬列的李老師。
    李老師,原名李愚,大約50多歲,以前也沒打聽過他從哪裏調過來的,反正咋看這老頭都是個農村老漢,還是特不講衛生,特不講理的那種。說長不長的頭發,有幾縷經常貼在額頭上,關鍵是這李老師長的非常有特色,學過曆史的同學,都應該看到過北京人化石的複原圖,嗯,至少有六七分相像。就是這樣。
    李老師上課特別牛氣,我們師範生,每學期的考試,每科文化分是80分,還有20分是日常操行分,這個就掌握在任課老師的手裏。李老師鐵麵無私,隻講紀律不講情麵,隻要不合他意,看誰不順眼,掏出小本本就記,期末保證讓你不及格去補考。
    李老師業餘時間和周末,會在學校門口擺攤補鞋,手藝還挺好。隻是去補鞋的同學,他都會問是哪年級哪班的,叫什麽或者學號多少,然後樂嗬嗬的拿出小本本記上。這些個同學,少有會不及格,也很少會被扣操行分。很多同學都看不起他,我也一樣。我記得上一世,也是這個學期,期末考試前一天晚上,放學後我買了兩包蝴蝶泉,翻牆進入到家屬院,對李老師說,您看,我平時也沒好好學習,這考試要抓瞎了,老師您幫幫忙。李老師二話沒說,拿書來!刷刷刷一通勾劃:明天早上讀讀背背,能考80分,那個操行分,我就不扣你了!
    20年後,在南京一個學術培訓班上,我碰到一個來自四川的小學校長,交談中一來二去竟打聽到了李老師頭上。他告訴我,李老師1962畢業於開封師範學院。畢業後到四川山區一所高中教了三年學,娶了個山村女孩回了家鄉。後來,這女孩也沒有生育,一場病沒了。李老師資助了妻子娘家兩個侄子一個侄女讀完了大學,給妻子娘家父輩四個老人送終。然後就沒了消息。據他講,一直到10年左右,這幾個孩子都有所成就,就一起來到羅港尋找,李老師卻已經不在了!
    雖然我們還沒有開始上課,但是我知道今年李老師是會教我們的。我想起了這段故事,就想著為李老師做點什麽。
    出來的有點早。我在校門外轉了幾圈。羅港師範建設在縣城北關三裏橋,其實三裏橋村還在學校東南兩三裏的地方,這個時候的羅港師範,大門對麵偏左是附屬小學,對麵一排門房,有個小賣部,一個小診所,一個小飯館,還有一間台球室。周圍其實就是一片荒野。學校西邊不遠處有條小河,再往遠處,是一條蜿蜒曲折的高崗,據說名叫臥龍崗,看上去很有氣勢,從學校回家,這條崗是必經之路。想到回家,我心中一陣忐忑和激動。這周是軍訓休息,下周一定回家!
    李老師出來了,拉著一個蛇皮袋子,一步三搖的走過來。我知道他還得去門衛室去取釘鞋子的機器和鞋拔子什麽的,就先進大門對麵的小賣部,思忖了一下,買了包一塊錢的香煙。看著李老師攤子擺弄的差不多了,就慢慢走了過去。
    走到李老師攤前,我彎腰叫了一聲李老師好,然後拉過一個小馬紮坐了下來。李老師抬頭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我腳上的運動鞋,疑惑的說,“你鞋子沒壞啊,有事兒?”
    我說:“李老師,我是今年新生,我姐前幾年在這畢業的,來時囑咐我過來看看您,給您問聲好。”說著,拿出來一包煙,拆開,遞給他一根,隨手把煙盒放到了攤角。
    李老師眯著眼睛,看著我的動作,然後嗬嗬笑了,“難得還有學生記得我,哪屆的,叫啥?”
    我嘿嘿笑著說,我姐老實,上學時也成績不咋好,說了您也記不得。
    李老師很自然的把煙別到了耳朵上,然後從兜裏掏出來一包白鵝,抽出來一根,點上,深抽了一口,“你叫啥,新生哪班的,給我說說。”然後從蛇皮袋子裏拿出來一個小本本和一支圓珠筆。我嗬嗬笑著報了班級姓名學號給他。李老師認真的記下,歪頭想了一下,笑著說,“哦,你是那個小名人哦,年紀輕輕別抽煙,學點好。”
    我撓撓頭,不好意思的笑笑,“您這都知道啊!”
    “別扯其他的,找我還有啥事?沒事就滾蛋,回去看會兒書比在外麵瞎轉強。”他看看四周,“這學校在這地方,也不太平,保衛科那些個混蛋,也都是欺軟怕硬的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心中一暖,轉了話題,說明來意。
    “李老師,我向你借點東西,不知道行不行?”
    “你要借啥?”老李警惕地看著我。
    我看著李老師的鞋攤,“借您老四五米尼龍線,一個大針,您看,西邊那河,那裏麵有魚,我要去釣魚,釣到魚歸您,怎麽樣?回頭東西還放你這,啥時候想吃魚,我還給您釣去。”
    李老師的喉頭明顯的蠕動了一下,向學校裏麵瞅了瞅,又向門衛室瞅瞅,小聲問我,“你會釣魚?”
    “我從小河邊長大的,就會這個,您放心,空不了”。我指著周圍田野裏的玉米,“這個時候,玉米正嫩,鯉魚就好這個,好釣。”
    李老師沒再說話,拿出來一個大針交給我,又約摸著割了幾米尼龍線,在一塊廢皮子上纏好交給我,然後指著門衛室外麵的鐵柵欄,小聲說:“在這等我,我給你找個釣魚杆。”
    哈哈,意外之喜。還有魚杆!其實我也從沒想過用魚杆,我知道這個時候這條小河道還沒什麽汙染,魚也不少,中原這地方,吃魚的人也不多,也還沒有後來隻要發現哪裏有魚,就有人拿網用電大小通吃,逮上來去賣錢。重生前,我就喜歡沒事釣釣魚,放鬆放鬆。可是隻要聽說哪條野河有資源,用不了兩天,就會被人搞得斷子絕孫。
    像這樣的小河,一棒嫩玉米,撥下來玉米籽,留幾粒做餌,其它隨便扔一把做窩,把鉤和線扔下去,魚漂都不用,都能拉上來魚。不過話說回來,有個杆子,起鉤上魚,和它來回較力,才是鉤魚的樂趣啊!
    正在想著,看到老李從門衛室出來了,手裏拿著一根大約三米長的細竹竿,從鐵柵欄縫隙裏伸了出來,“快拿走快拿走”。
    我趕緊接過來,也沒細看,向老李擺擺手,一溜煙跑了。
    小河離學校大約不到500米,蜿蜒著從西南流向東北,當中有一條水泥橋供行人車輛來往。我來回看了看,從橋頭順著田邊小路向北走,看看四下無人,把竹竿隨手夾在胳膊肢裏,在田裏掰了一個玉米棒子,邊走邊撥玉米籽,邊看河邊的地形。這多年未有的童趣讓我有些興奮,又有些遺憾,要是喊薑馨蘭出來,在這河邊談談理想,聊聊人生,再生火烤點玉米吃,還是很有情調的吧。算了,就這裏吧,我在一棵老柳樹下停了下來,坐在老柳根上開始收拾魚杆魚線。
    我先把別在衣擺上的大針抽出來,兌著柳樹根,把針鼻一頭插進玉米芯裏,又拿出火柴,一下劃著兩根,不停地燒灼針體,直到燒紅,才小心的兌著柳根彎折。反複幾次,累了一頭汗,終於像樣了。然後是綁鉤,這個也不需要麻煩了,把針鼻也燒紅,等冷卻了,再把尼龍線穿進去,打結,完工。不燒的話太脆,容易斷裂。然後,我才拿起那根竹竿,認真看起來,本來以為,在竹竿上綁線才是難題,說不定得依靠竹節突起,還要損壞這根竹子,這仔細一看,我不由驚喜萬分,這老李,夠意思!
    這是一根箭竹精工細做而成的魚杆,不錯,就是個魚杆,魚杆約長三米,手柄處直徑約2厘米,杆稍處直徑約0.5厘米,杆稍處有一暗黃色銅箍,我順著銅箍看向杆稍的小孔,用手輕輕撥弄,一條由粗到細的杆稍繩被拉了出來。看材質像是尼龍,呈筒狀被銅箍固定在竹節上,而後慢慢收細,變成了杆稍繩,盡頭被打了一個小結,正好可以固定魚線。我愛不釋手,來回摩挲著,這個比前世在網上買的那些什麽什麽魚杆強太多了,可以說是工藝品了,拿給什麽鄧剛他們看,估計也會垂涎三尺。魚杆手把處,用不知道什麽材質的細繩密密綁紮,正好一節竹竿,約有15厘米,手握上去,一股厚重感從心底升起,仿佛一切盡在把握之中。手把上麵,刻有幾個細小的字,我認真辨認,字體如行流水:漁之樂 梁長江
    我靠,校長的魚杆,這老李!我頭大了!
    喜歡人間一隅請大家收藏:()人間一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