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天星入海47:[雲夢]、傳國玉璽、鯨鳴
字數:5234 加入書籤
[天寶閣]是優雅的商人組織,才不親自下場打架。
遊馬是真的,玉橋是真的,金樹也是真的。
人是真的,寶物是真的。
隻是這一切,都通過一個叫[兩界橋]的紅級詭器,連接到了海底。
再從[斷魂亭]請來“零零一”。
發動了他的天賦。
[雲夢]。
【[雲夢紅)]: 你可以馭使自己的夢境,並把它們講給旁人聽。
信的人越多,你的夢越真。
另:你的身軀和靈魂將永遠沉淪夢境。你的身體停止生長,與普通人無異。
但在夢裏,你可以是隨心所欲的仙人。】
【休道此人癡也,古人雲夢:“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作為[斷魂亭]唯一一個,天賦紅級,代號卻是數字的強者。
“零零一”沒什麽想法,他隻是不想當動物。
——起個正常人類的名字吧,求求了。
——聽聽這一個個的名字,“蜉蝣”、“瘋狗”、“野豬”,這都啥啊?
——對“瘋狗”不是紅級還硬往動物上靠的行為,零零一頗為嫌棄。
蜉蝣曾貢獻了一個好餿)主意:“你可以叫‘仙狗’。”
零零一:???
在挨了一拳後,蜉蝣爬了起來:“那個……要不……‘夢狗’?”
“零零一”的夢境世界歡迎任何人。
除了蜉蝣。
蜉蝣,是唯一一個被拉了黑名單的。
南海海底, [兩界橋]發出幽幽的白光。
在不計消耗的情況下,零零一把人類強者和滿閣寶物,都拉進了夢。
[兩界橋]飛架,鬥轉星移。
深不見底的海底,突然出現了光芒璀璨的[天寶閣]!
所有的天賦效果、寶物效果,都是真的。
隻是換了位置而已!
——本來就是真的,又怎麽能看出假呢?
在其他天賦者的輔助下,天寶閣的布置和外麵無異。
所有的魚詭都信了。
它們相信了“零零一”道出來的夢。
又讓[雲夢]的作用範圍,更進一步擴大!
直到它們全部入夢。
又在夢裏死去。
——散客遊魚,就算死於夢,也隻是沉睡。
所以可以“複活”。
財生介紹的寶物信息裏,隻有那什麽“魚類返魂散”,是完完全全編纂的!
隻是零零一的小把戲而已。
如果真有這樣的神藥,[離鯨]不早就把它要走了?
遊魚們被利益誘惑,上了當,被殺死在夢裏。
南海底部,[兩界橋]旁,就發生了極其詭異的一幕。
大量的遊魚一動不動,像是陷入了集體沉睡。
又或者,全部被定住了。
但是順潮的魚群遊來!
和人類合作的魚群,撕咬、拍打其他魚詭。
死在夢裏的遊魚,無能為力。
直到,被真正殺死!
即使是有人追查,也是魚詭的內部事宜,和人類無關。
無辜、雅致又瀟灑的[天寶閣],就這樣全身而退。
南海的浪潮濤濤。
岸邊,墨家的機關房裏,借了運的鍾毓正盤坐在地上。
她的手邊,擺放的赫然是……
一塊厚重、方正,刻著九條龍紋的大玉。
不用懷疑,這就是傳國玉璽。
真正的天下至寶,非有大運道者拿不起來。
即使是鍾毓這樣的天驕,也不夠!
還得借來四條魚王的運,才勉強可行!
鍾毓身邊,環繞著九個水鍾,正整齊劃一地發出“滴答”聲。
隻等著子時差一瞬,翻身跳入水晶宮。
關注著整片南海的[離鯨],將不得不宣告六大至寶。
不可能沒有傳國玉璽。
當然,[天寶閣]還有其他安排,這隻是其中之一。
人類的狡詐複雜深邃。
甚於南海。
——看來,人類對這幾個名額,勢在必得呢。
……
計劃趕不上變化。
[天寶閣]的安排,發生了一點小小的意外。
[兩界橋]的投射,讓它們處在一個特殊的空間。
連通兩地。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打鬥的餘波,和寶物的威能,能傳出去。
偶爾“零零一”運行不下去,還會暴露一點真相。
也就是七彩的夢境世界,變回魚眼睛的黑白世界。
黑白的魚眼睛,看到深海。
那才是魚詭們真正處在的空間。
如果魚詭真把某個人類強者殺死,或者拿到了什麽寶物。
它要是能逃出“零零一”的夢,就會帶著它們回到南海。
但是顯而易見,除了柳玉樓,沒有魚發現這是一場夢。
而最大的意外因子——追逐“雪上霜”而來的道人,來真的。
別人都是幻夢入海,他親身下去。
道人降臨的太過意外,從天而降,差點把[兩界橋]幹碎。
“零零一”嚇一激靈。
幸好,道人以為戰鬥的餘波是海底的激流。
沒有關注異常。
隻是專注尋找那什麽“雪上霜”。
……
此時此刻,夢境內,眾強者出手。
夢境外,道人同時間拔劍。
兩者的戰鬥可以互通。
眼看著,就要出現人類自己打成一團的情況!
如果說夢境內的還可以控製。
夢境外的,萬一摧毀了[兩界橋]……
藏起來的天星門餘孽發覺不對,事情會很棘手的!
零零一把自己的臉顯現在一棵海草上。
急得五官亂飛。
草的表情逐漸猙獰。
鬥轉星移,避開了第一波攻擊相撞。
但是更多的攻擊,正在積蓄中!
人類強者不可能不追殺遊魚,道人也不可能不追殺[雪上霜]。
夢境內外,他們看不到彼此。
都以為是遊魚作出了反抗。
變成雪花模樣跑走的柳玉樓:?
立刻變成一灘液體逃亡的章魚:?
茶茶的小芙蓉蝦蓉蓉:?
真正的遊魚不敢說話。
夢境內外,卻打得熱火朝天!
關鍵時刻,隻聽得一聲悠長的鯨鳴!
喜歡古風詭異,開局淪落青樓請大家收藏:()古風詭異,開局淪落青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