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5章 小國的悲哀
字數:3070 加入書籤
他本就得位不正,朝中反對他的人頗多,現在有了大明使臣的撐腰,他們自然跳出來胡亂撕咬,恐怕已經有人動了小心思,想要將他推下這王位了。
內外交困,李琿此刻已沒了辦法,隻希望大明不要太過計較,左右無非是丟些麵子,畢竟按照以往的慣例,大明不會出兵直接幹預,多就是外交手段斥責,到時候自己多給一點金銀珠寶,這事也就過去了。
此刻隻能忍著了,馮懦轉向光海君,語氣更沉:“殿下不僅對大明不忠,對朝鮮宗族更是不仁。仁穆大妃是你繼母,按禮法當尊為朝鮮大妃,你卻將她幽禁於西宮,斷絕飲食,去年冬日竟讓她凍得咳血。
興安君李琈是你親弟,不過是勸你‘莫負大明’,便被你以‘謀逆’罪名賜死,連其家眷都流放濟州島——此等違背倫常之事,殿下以為能瞞多久?”
“那是朝鮮內政!”光海君終於忍不住反駁,聲音卻有些發虛,“天使乃外臣,何必幹涉朝鮮家事?”
“家事?”薑曰廣上前一步,丹陛上的寒氣透過官靴傳來,“朝鮮乃大明藩屬,國王繼位需大明冊封,國王言行需遵大明禮法,這是永樂年間便定下的規矩!殿下繼位時,大明雖允你暫掌國政,卻始終未派冊封使,為何?便是因朝廷知你德行有虧,恐辱沒‘藩王’之號!如今你連‘孝悌’二字都拋之腦後,又如何能保朝鮮宗廟?”
“大王!”西人黨漢城府尹尹昉突然出列,叩首道,“仁穆大妃幽禁西宮,臣曾多次懇請大王釋放,大王卻以‘後宮幹政’為由拒絕。興安君蒙冤而死,臣等百餘人聯名上書,大王卻將上書之人罷官流放——如此倒行逆施,恐失民心啊!”
“尹大人說得是!”南人黨吏曹判書李時發也跪了下來,“去年後金遣使來時,臣曾勸大王‘斬使拒和’,以表對大明忠心,大王卻罵臣‘迂腐誤國’。如今大明天使親臨,大王還要執迷不悟嗎?”
看著西人黨、南人黨大臣紛紛倒戈,光海君隻覺一陣眩暈,他扶著禦座扶手,看向大北派的李爾瞻:“李領議政,你. . . . . .你倒是說句話啊!”
李爾瞻深吸一口氣,再次叩首:“天使,臣鬥膽進言:殿下雖有不妥,卻非有意背明。後金勢大,朝鮮弱小,若不暫避鋒芒,一旦後金伐朝,大明遠水難救近火,屆時朝鮮亡了,對大明又有何益?”
馮懦冷笑一聲,“現在說什麽都晚了,在我大明剿滅叛賊時,你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推脫,如今,我大明的薊遼督師已率20萬大軍覆滅後金,你們如今又這般姿態,實在令人作嘔。”
這話如重錘擊中光海君的軟肋,他踉蹌著坐下,嘴唇哆嗦著說不出話。大北派的鄭仁弘還想辯解,卻被薑曰廣打斷:“本使再問殿下,前年大明東江鎮哨探在朝鮮邊境被後金騎兵追殺,向朝鮮邊軍求援,為何邊軍按兵不動?為何殿下下令‘禁止協助大明傳遞軍情’?為何你朝鮮商人私自將鐵器賣給後金,陛下卻視而不見?”
一連串的質問讓光海君無力招架,他張了張嘴,卻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我. . . . . .我沒有. . . . . .是邊軍. . . . . .邊軍擅自做主. . . . . .。”
“邊軍擅自做主?”金應南立刻反駁,“去年邊軍將領李繼先因援救大明哨探,被大王以‘違令’罪名罷官,如今還在大牢裏受苦!大王怎能將罪責推給邊軍?”
那些反對光海君的人步步緊逼,簡直是要把他往絕路上逼。
殿內的爭論愈發激烈,大北派與西人黨、南人黨大臣各執一詞,唾沫星子幾乎要濺到丹陛上。馮懦見狀,突然提高聲音:“都住口!”
滿殿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馮懦身上。馮懦走到殿中,目光掃過兩側大臣,最後落在光海君身上:“殿下,本使今日並非來與你爭論對錯,而是來傳天子之命。大明待朝鮮,如待赤子:倭亂時救你,災荒時濟你,你卻要做背父之子?”
他抬手取出詔書,明黃的絹布在燭火下泛著莊嚴的光澤:“天子有旨:若朝鮮能幡然悔悟,即刻釋放仁穆大妃,為興安君平反;一月之內將府庫糧草七成運往遼東緩解大明將士的糧草問題——則大明仍認你為藩國,繼續護朝鮮周全。”
“若你執迷不悟,則天朝天兵一旦北上,恐朝鮮將無立足之地!別忘了朝鮮北邊的領土,可是當年大明賜給你們的,既然我大明能賜,也就能收回來”
此話一出,滿座朝鮮眾臣皆誠惶誠恐,就連薑曰廣都有些懵,他自己怎麽不記得大明會出兵幹預,不過畢竟馮懦是正使,有些事情自己不知道也正常,而且現在他也不能出口質問馮懦,那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誰是外人,誰是自己人這點事,他還是能分的清楚的。
光海君看著詔書上“爾若忠,則大明護爾;爾若叛,則大明伐爾”的字樣,終於再也支撐不住,從禦座上滑下來,跪倒在地,聲音哽咽:“外臣. . . . . .外臣知罪!外臣願遵旨,釋放仁穆大妃,為興安君平反,. . . . . .求天使回奏天子,寬恕外臣之過!”
“殿下!”李爾瞻急得叩首,“萬萬不可啊!興安君那可是謀逆大罪. . . . . .。”
“夠了!”光海君猛地打斷他,聲音裏滿是疲憊,“朕做這個國王,本是想保朝鮮平安,卻落得個‘背明不仁’的名聲。如今大明問責,國內反對,若再執迷不悟,怕是連宗廟都保不住了!”
西人黨樸承宗見狀,立刻率領右側大臣叩首,南人黨金應南也跟著叩首。
大北派大臣們麵麵相覷,李爾瞻看著光海君決絕的神色,終究還是低下了頭,與其他大北派大臣一同跪倒:“臣等. . . . . .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