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世民:終究還是慢了一步

字數:4416   加入書籤

A+A-


    李密逃出金墉城之後,身邊不少親兵都勸他去河北投奔竇建德,畢竟天下人都知道竇建德是個厚道人,必然會收留他的。
    可李密想到竇建德曾經對自己稱臣,如今自己跑去投奔他,不是自取其辱嗎?
    更何況,竇建德實力不如之前的瓦崗軍,如何擋得住秦昇的北上,到那時自己又該何去何從。
    想到此處,李密當即要一眾親兵護著他往西,他要去關中投奔同姓的李淵。
    因為在他看來,若是天下能有人是秦昇的對手,那就隻能是有關隴貴族支持的李淵了。
    而且李淵將來一旦決定東出,他便可以再次打出瓦崗的旗號,重新聚攏人馬,東山再起。
    隻是他們一行人往西沒走幾裏路,經過一片密林之時,密林中突然衝出一隊兵馬,驚得李密險些從馬上跌落下來,嘴上更是忍不住哀嚎一聲:
    “吾命休矣!”
    對方聽到他的聲音都不由停下了腳步,隨後便有人很是激動問道:
    “是魏公嗎?我是伯當呀!”
    李密聽出了是自己心腹大將王伯當的聲音,一時忍不住喜極而泣道:
    “伯當,是你呀,太好了,你也逃出來了?”
    很快,王伯當便從黑暗中走了出來,重重跪在李密麵前,泣聲道:
    “伯當無能,沒能擊退隋軍,守住金墉城,望魏公責罰。”
    李密上前扶起王伯當,歎了一口氣道:
    “我見識過秦昇麾下兵馬的厲害,連我自己都不是他們的對手,又怎麽會怪罪你兵敗呢……總之,你平安無事就好。”
    王伯當聽了李密的話,心中越發羞愧和感動,哽咽著說不出話。
    此時李密看著王伯當,又重重歎了一口氣道:
    “伯當,如今我一敗再敗,已無尺寸之地和一兵一卒,你還願意繼續追隨我嗎?”
    王伯當目光炯炯看著李密,隨後重重施了一禮道:
    “當初楊玄感兵敗,魏公深陷囹圄,尚且能巧使妙計脫困,最終打下了瓦崗霸業。
    如今魏公雖敗給了秦昇,但我們都願繼續追隨魏公,助魏公東山再起!”
    “我等皆願追隨魏公,助魏公東山再起!”
    王伯當話音剛落,他身後的幾百名敗兵便紛紛跟著振臂高呼,震得林中不少鳥兒四處驚飛。
    李密聽得一陣心潮澎湃,當即對著王伯當和一眾敗兵重重一抱拳道:
    “多謝諸位,若是我李密他日能夠東山再起,必然不忘你等今日的之情義。”
    隨後,李密便領著王伯當等人披星戴月一路往西而去,以免被身後的追兵給追上。
    等到天微微亮時,他們已經進入了弘農郡的地界。
    在這裏,他們竟然意外遭遇了唐軍的斥候,這才得知道唐王李淵次子李世民率領的援軍已經星夜兼程趕到了弘農郡。
    李密心中不由又是一陣懊惱,若是自己能夠多堅守一個晚上,恐怕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不過懊惱歸懊惱,他還是強打起精神,跟唐軍的斥候去見了秦國公李世民。
    當李世民見到李密之時,當即翻身下馬,給李密行了一個子侄禮:
    “侄兒世民,見過叔父。”
    自從瓦崗做大之後,李淵便頻頻主動去信交好李密,訴說同姓之誼,與李密兄弟相稱。
    李淵年長李密十六歲,李世民稱呼李密一聲叔父倒也合適。
    可李世民謙恭有禮,李密卻不敢在這時候擺什麽長輩的架子,連忙上前扶起李世民,口中不住說道:
    “賢侄這是折煞老夫了。”
    說罷,又跟李世民重重歎了一口氣道:
    “聽聞賢侄率軍星夜兼程趕路,隻為馳援金墉城,解老夫之圍。
    可老夫無能,沒有堅守到援軍到來,實在是愧對賢侄,愧對令尊呀。”
    李世民之前已經從斥候口中得知了金墉城失守的消息,此時再聽李密提起,臉上也看不到什麽失望之色,反而好言寬慰李密道:
    “叔父不必如此,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必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今日金墉城被秦昇和王世充占了去,改日再率軍奪回來便是了。”
    李密聽完心中不由一陣苦澀,如今他失去的哪裏隻是一座金墉城,而是整個瓦崗的基業。
    但這話自然不能在李世民麵前說,隻能順著李世民的話故作感激涕零回應了幾句,便被李世民的親兵帶下去歇息了。
    李密剛被親兵帶下去,李世民的大將翟長孫看著他離去的背影,忍不住一臉不屑對李世民說道:
    “二公子,想不到這個李密也是徒有虛名,金墉城有十萬大軍,可他竟連三天都堅守不住,虧我們還星夜兼程趕去馳援他。”
    翟長孫是西秦國降將,一向以心直口快著稱,之前李淵要殺薛仁杲和宗羅睺等人之時,是李世民不惜觸怒和衝撞父親李淵也要保下翟長孫一命。
    翟長孫自然是大受感動,從此便死心塌地為李世民效力。
    可此時李世民聽完翟長孫的話,卻是輕輕搖了搖頭,語氣很是意味深長道:
    “若是李密徒有虛名,瓦崗焉有今日的聲勢。
    他之所以一敗再敗並不是因為他無能,而是他碰上了比他更厲害的對手。”
    另一名大將張士貴知道李世民口中的厲害對手是指秦昇,不由得在一旁感慨道:
    “當初唐王派他去招降我之時,我看他溫文爾雅,不顯山不露水,沒想到實際上卻是一直深藏不露呀。”
    李世民看了張士貴一眼,沒有再多說什麽。
    事實上,他父親李淵之所以派秦昇去招攬張士貴,正是因為秦昇的舉薦,可以說秦昇算得上是張士貴的伯樂了。
    隻是如今大家各為其主,這件事還是不要讓張士貴知道為好。
    此時翟長孫又忍不住在一旁詢問道:
    “二公子,如今金墉城已經丟了,我們是繼續往東還是即刻撤軍回關中?”
    李世民看著東邊的方向,語氣悠悠道:
    “若對手隻有一個王世充,我會命人扮作我率軍圍困住洛陽城,逼王世充不得不從金墉城率軍回援。
    之後我再率一隊奇兵半路伏擊王世充的兵馬,隻要王世充一敗,金墉城自然不攻自破。”
    說到這兒,李世民突然輕輕歎了一口氣:
    “可如今我們的對手是秦昇,若是用這招對付他,很可能會被他識破,最終不僅奪不回金墉城,反而有可能將我們帶來的三萬援軍給搭進去。
    罷了,傳令下去,後軍變前軍,前軍變後軍,立即撤回關中。”
    安排好撤軍事宜之後,李世民似乎又想到什麽,當即喚來一名親兵,摘下腰間一枚價值不菲的玉佩交給他:
    “你去一趟金墉城,替我將這枚玉佩交給秦昇,就說他和丹陽公主的婚禮我是去不成了,這枚玉佩權當是我提前給他的賀禮,替我祝他和丹陽公主百年好合,兒孫滿堂。”
    ……
    當秦昇在金墉城收到李世民親兵送來的玉佩之時,一時間很是好笑。
    世民兄,咱就是說有沒有一種可能。
    我娶的是你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