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兄弟爭兵權,李淵帝王術

字數:4168   加入書籤

A+A-


    可李淵作為一代帝王,很快便意識到自己方才的話有些不妥,一旦這些話不慎被人傳了出去,將來自己在史書上很有可能落得一個心胸狹隘的名聲。
    更何況自己當初在晉陽起兵之時就跟突厥人有些不清不楚,甚至為了得到突厥人的支持,不惜廢除豐州,將榆中之地割讓給突厥。
    因此,他最怕就是將來有人曲解自己的意思,認為是他李淵為了對付秦昇這個宿敵,不惜勾結突厥人去攻打河北。
    想到此處,李淵連忙給自己找補道:
    “朕的意思是,一旦劉武周當真聽從頡利可汗之命,出兵跟突厥人去攻打河北,河東兵力必然空虛,正是我們大唐收複河東的最好機會,自然算得上是天大的好消息。”
    正所謂知父莫若子,以李世民對李淵的了解,怎麽可能會不知道自己父皇高興的真正原因是什麽,可他並沒有拆穿李淵,隻是點了點頭,順著李淵的意思說道:
    “父皇所言極是,劉武周既然臣服於突厥人,如今頡利可汗有令,劉武周怎敢不從,隻要他出兵攻打河北,便是我們大唐收複河東的最好機會。”
    見次子李世民也認同自己的話,李淵心情更是一陣大好,隨後便笑著問他道:
    “世民,若是朕派你帶兵去收複河東,不知你大約需要多少兵馬?”
    李世民低頭沉吟片刻,隨即沉聲回道:
    “回父皇,兒臣大約需要八萬精兵。”
    “八萬?”
    聽到李世民一開口就索要八萬精兵,李淵不由微微皺起了眉頭。
    因為大唐雖說號稱有三十萬兵馬,但大多是之前收編的地方郡兵和各路義軍,真正能征善戰的精兵也就十萬左右。
    加上之前受李元吉強搶瓦崗降將李君羨之妻之事的影響,軍中有不少將士憤而逃亡,想來如今軍中的精兵就隻剩下九萬餘人。
    若是自己此時再將八萬精兵都交給李世民,相當於將整個大唐的兵權都交到這個兒子手中了。
    即使李世民是自己的親生兒子,李淵不相信他會背叛自己,但他一時之間依舊無法完全下得定這個決心。
    畢竟古往今來,多少天家父子因為皇位而同室操戈,骨肉相殘。
    雖說心中有著種種顧慮,但李淵並沒有顯露出半分,反而不動聲色笑笑道:
    “世民,朕聽說劉武周麾下兵馬不過八萬人,一旦他抽調大量兵馬跟突厥人去攻打河北,河東便不剩多少兵力了。
    你帶八萬兵馬去打河東,是不是有些殺雞用牛刀了。”
    李世民當然很清楚自己父皇心中到底在顧慮些什麽,但他依舊沒有拆穿,隻是沉聲解釋道:
    “父皇,若隻是對付區區一個劉武周,自然用不了八萬兵馬,但兒臣真正要防備的人是秦昇。”
    “秦昇?”
    李淵聞言眉頭皺得更深了,隨即看著李世民,麵色很是不解道:
    “突厥人幾十萬鐵騎一旦南下河北,秦昇自己都朝不保夕,如何還有心思染指河北?”
    李世民看著李淵,隨即緩緩問道:
    “父皇,你可還記得,前幾日河北傳來消息,來護兒率領的船隊在涿州港搭載四萬新兵前去征討高句麗了。”
    “朕自然是知道此事。”
    李淵點了點頭,神情和語氣很是不屑:
    “這個秦昇學誰不好,偏要去學他的好嶽父,執意要去打高句麗。
    想來是他之前在河北擊敗過五萬高句麗軍,自此便不將高句麗人放在眼裏,搞出了一個四征高句麗。
    可他萬萬沒想到他派去征討高句麗的船隊前腳剛出發,突厥人後腳就要攻打河北,他最終還是要為他的狂妄無知付出代價。”
    “不,父皇,兒臣並不這麽認為。”
    李世民聽完卻是一陣搖頭,隨後麵色很是凝重道:
    “父皇,你別忘了秦昇雖然身在河北,但卻對長安城中發生的大小事了如指掌,可見他在長安城中安插了不少眼線和耳目。
    既然他能在長安城安插有這麽多眼線和耳目,那晉陽城一定也有不少。
    因此,如果兒臣沒有猜錯的話,秦昇很有可能比我們還先知道頡利可汗派執失思力去見劉武周之事,以他的聰明,不難猜到突厥人即將南下討伐他。
    但他並沒有因此終止遠征高句麗之事,可見他是有足夠的把握去對付南下的突厥大軍的。”
    李淵聽完久久沒有說話。
    雖說他心中恨極了秦昇,但他也知道正如次子李世民說的那般,秦昇絕不是一個蠢人,既然他明知道突厥大軍即將南下河北,還敢繼續大張旗鼓派四萬兵馬跟隨來護兒的船隊去征伐高句麗,隻能說明秦昇要麽是真的太過狂妄了,要麽就是他有足夠的把握去抵禦甚至擊敗南下的突厥大軍。
    以他對秦昇的了解,顯然是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一旦秦昇擊敗了南下的突厥大軍,很有可能會攜大勝之威,揮師向西,跟他們大唐爭奪河東。
    若是如此,李世民要帶八萬兵馬去河東倒是不多,隻是……
    作為李淵肚子裏的蛔蟲,裴寂一眼看出了李淵猶豫不決的原因,隨後又看了一眼一直低著頭沒有說話的李建成,當即出言道:
    “陛下,當日太子殿下帶兵馳援河北,卻因為被徐世??等人擋在土門關,最終讓劉武周和宋金剛有機可乘,趁機奪了河東之地。
    太子殿下對此一直深感自責,一直想要做出補救。
    既然如此,陛下還不再給太子殿下一個機會,讓他帶兵去收複河東,徹底了了這個心結呢!”
    一直默然不語的李建成明白裴寂的謀劃,也知道若是父皇真將八萬精兵交給二弟李世民,自己的太子之位將岌岌可危,便也順著裴寂的話往下說道:
    “就請父皇再給兒臣一次機會,讓兒臣一雪前恥吧。”
    可還沒等李淵表態,李世民便在一旁淡淡說了一句:
    “皇兄,恕臣弟直言,宋金剛雖然反複無常,人品低劣,但絕不會比徐世??好對付。”
    “二弟就這麽不相信本宮嗎?需不需要本宮在這裏給父皇立個軍令狀?”
    聽到李世民質疑自己可能不是宋金剛的對手,李建成麵色不由一沉,語氣也陡然冷了下來。
    一見兩個兒子又要在自己麵前爭吵,李淵不由大感頭疼,可突然間心中就冒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隨即沉聲對李建成道:
    “建成,若是論用兵,我們父子幾人中確實沒人比得過世民,因此若是想順利收複河東,非要以世民為主帥不可。”
    可還不等李世民高興,李淵便突然話鋒一轉,轉而對李世民道:
    “但你大哥說得也沒錯,若是不能讓他參與光複河東,我想他這輩子都會有心結的。
    因此,朕打算讓你率五萬精兵攻打河東,建成率三萬精兵在後方隨時策應和支援你,你們兄弟互為犄角,必能立於不敗之地。”
    李世民聽完並沒有說話,隻是心中頹然一沉。
    都什麽時候了,父皇還要玩製衡這套把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