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隋軍將至平壤
字數:3311 加入書籤
看著趴在床榻上“哎哎呀呀”叫個不停的程咬金,徐世勣麵上卻看不到一絲慚愧之色,隻是白了他一眼,搖了搖頭道:
“義貞,這裏隻有我們兩個人,你就別裝了,我事先交代過親兵,他們打你的時候用的可都是巧勁兒,看起來把你屁股打得皮開肉綻,但實際上根本沒傷到筋骨,隻要抹點金瘡藥,過不了兩天就能生龍活虎下床了。”
眼看騙不到徐世勣,程咬金索性不裝了,當即停止了裝模作樣的叫疼,瞪了一眼徐世勣道:
“徐老道,聽聽你說的是人話嗎?就算我這次沒傷到筋骨,可我程咬金堂堂一個右武衛左翊中郎將,就這麽當著上萬將士的麵被你的親兵扒下褲子打屁股,我不要麵子的嗎?”
“你說得沒錯,這次算我徐懋功欠你一個人情。”
徐世勣也知道這次為何配合自己整頓軍紀,程咬金確實付出了挺大的犧牲,自己自然要有所表示:
“我想好了,待大軍凱旋回到中原之後,我的那份戰利品也給你了。”
“這話可是你說的,到時候誰反悔誰就是狗!”
一聽到徐世勣要將他的那份戰利品給自己,程咬金不由眼前一亮,當即就拍案決定了,生怕晚說一刻徐世勣就會反悔。
要知道,徐世勣身為四萬府兵的主將,能分到的戰利品自然也是最多最好的,想不到現在都要便宜他程咬金了。
而且他知道徐世勣出身滑州的豪富之家,家多僮仆,積栗數千鍾,根本看不上高句麗人這三瓜兩棗,自然不會跟徐世勣客氣。
但他還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心,忍不住問徐世勣道:
“徐老道,其實我不是很理解你的做法,將士們剛剛攻破了石城,如今正是士氣最為旺盛的時候,你為何偏偏在這時候搞這一出,以至於軍中一些將士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徐世勣看了程咬金一眼,隨即淡淡說道:
“正是因為如今他們剛打了勝仗,我才要給他們潑潑冷水,再次嚴明軍紀,以免他們過分膨脹,最終落得一個驕兵必敗的下場。
況且,石城不過是我們疲敵弱敵的第一戰,就開始有士兵不聽號令,擅自私藏繳獲的財物,若是我不及時刹住這股歪風,後麵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跟著效仿,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跟當年的瓦崗軍一樣,一攻破城池就隻顧著四處劫掠城中百姓和商戶,最終給了城中守軍反敗為勝的機會。”
“原來是這樣,我老程明白了,隻是我還有一件事不明白。”
聽完徐世勣的解釋,程咬金總算是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但還是有些不解問道:
“但你想要找人配合你做戲為何不去找叔寶和士信,非要找上我老程呢?”
徐世勣聞言忍不住白了他一眼:
“你也不想想秦將軍和羅將軍為人什麽做派你又不是不知道,說他們二人私藏戰利品,你覺得會有人相信嗎?”
“瞧你這話說得,好像我老程人品有多差勁兒似的!”
說這話的時候,程咬金多少有些心虛。
畢竟正如秦瓊對他的評價一樣,他這個人心眼兒不壞,但小毛病確實不少,尤其是時不時喜歡占點小便宜,說他私藏戰利品還真有這種可能!
此時徐世勣見程咬金沒有什麽大礙,又安撫了他幾句,便起身離去了。
待徐世勣走後,程咬金摸了摸隻是受點皮肉傷的屁股,忍不住嘿嘿一笑道:
“這點小傷換來徐老道那份戰利品,這買賣,不虧!”
……
石城之後,大隋水師又繼續一路向東,幾乎將沿岸的城池全部攻打了個遍,在將這些城池的糧食和財物全部洗劫一空後,無一例外都將這些城池付之一炬,隻留下了幾萬無家可歸的可憐百姓。
他們就這樣一路燒殺搶掠打到了溳水(現在的恩情區大同江)河口的穴城。
本來穴城駐紮有高句麗的另外一支水師,專門用來防範和對付同在高麗半島上的百濟和新羅。
但他們早在大隋水師殺到之前便向南撤退,從而避免了一場跟大隋水師的決戰,畢竟他們也不想落得跟駐紮在畢奢城的遼東水師一般全軍覆沒的下場。
可如此一來,穴城便失去了水師的拱衛,隻堅守了不到三天,便被隋軍攻破。
不過這一次隋軍並沒有著急將穴城付之一炬,而是在將城中百姓全部驅逐出城後,留下三千兵馬駐守在城中,兩百多艘戰船入駐城外的水寨,以免高句麗水軍去而複返,切斷大軍的後路。
之後,其餘兵馬沿著溳水開始深入高麗半島腹地,沒過幾日便殺到了溳水南岸的黃城。
作為溳水河畔的重要城池,黃城依山而建,不僅城牆比之前隋軍攻打的其他高句麗城池高大險固了不少,城中還駐紮有五千兵馬,可謂是易守難攻,不容小覷。
可麵對這麽一個難啃的硬骨頭,隋軍卻絲毫沒有退縮。
大軍一靠岸集結,便立即對黃城發動了最猛烈的進攻。
為了抵禦隋軍的猛攻,城中的高句麗將士一個個浴血奮戰,雖說屢次擊退了隋軍的進攻,但自身同樣出現了不小的傷亡。
黃城的守將乙支泰和乃是莫離支乙支文德的侄子,他眼看隋軍攻勢凶猛,便想征召城中百姓協助他們守城。
可令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城中百姓卻根本沒有幾個人願意來協助他們守城,寧可看著他們這些將士孤軍奮戰。
乙支泰和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隋軍早就安排人在高句麗境內到處宣揚過,說他們隋軍破城之後不會屠城,可若是有百姓膽敢協助高句麗軍隊守城,破城之日便是這些百姓的滅門之時。
而之後他們也是說到做到,破城之後並不會濫殺無辜,但卻會將那些之前協助過高句麗將士守城的百姓全家上下不分男女老幼殺個幹淨。
有了這些百姓的前車之鑒,誰還敢去幫乙支泰和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