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風起榆林
字數:3604 加入書籤
宋金剛剛處理完劉武周和自己妻子之事,就有一名親兵匆匆來報,說唐軍大將王君廓城外求見。
聽到王君廓又來了,宋金剛不由冷冷一笑,知道是唐軍主將李世民得知了晉陽城失守的消息,便再一次派王君廓來勸降自己。
畢竟如今晉陽城的失守意味著劉武周大勢已去,在李世民看來自己很難不為將來做打算,要麽降唐,要麽降隋。
但他宋金剛偏偏要走第三條路!
想到此處,他當即沉聲對前來通報的親兵吩咐道:
“你去告訴王君廓,麵就不必再見了,你讓他去告訴李世民,一切待我見過秦昇的使者之後再做決定。”
……
唐軍大營內,當李世民聽完王君廓帶回來的話,眉宇瞬間皺成了一個川字。
他明白宋金剛的意思,知道宋金剛是打算待價而沽,誰給的好處多最後投靠誰。
偏偏霍邑城地處晉陽通往長安的必經之處,位置極其險要,自己還真不得不用盡一切手段去拉攏盤踞在霍邑的宋金剛。
他也知道照眼下的形勢,一般的小恩小惠很難打動得了宋金剛的胃口,隻能要來紙筆,提筆齊刷刷給遠在關中的父皇李淵寫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建議父皇不妨先封宋金剛為右驍衛大將軍和河東道行台尚書令,封爵晉王,以此拉攏宋金剛歸唐。
因為一旦他們大唐得到了霍邑,進可圖謀晉陽乃至整個河東北部,退可據霍邑而守,保住整個河東南部。
寫完這些之後,他本想就此停筆,但隨後他像是又想到了什麽,又提筆繼續寫了下去,要李淵盡快派援軍趕來支援河東,否則他們唐軍一旦因為兵力不足不得不放棄河東,將來就很難再從秦昇的手中給奪回來了。
至於援軍的主將,他則建議由兵部尚書屈突通出任。
畢竟在他看來,屈突通老而彌辣,深諳用兵之道,無疑是援軍主將的最佳人選。
待寫好了信,李世民立即喚進來一名親兵,要他快馬加鞭將信送去長安當麵交給父皇李淵。
隻是看著親兵離去的身影,李世民忍不住默默歎了一口氣。
希望父皇聽得進自己的勸說,不要再節外生枝了。
……
隨著東突厥兵敗河北的消息傳到榆林,曾被始畢可汗親封為屋利設的郭子和頓時陷入了深深的不安。
他本是大隋一名普通的左翊衛,因為犯了事被流放到榆林,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他這輩子本應以罪人的身份老死在榆林。
可他偏偏趕上了亂世,趁著榆林郡鬧饑荒的機會,率領十八名死士捉住了郡丞王才,以他不體恤百姓為由將其處死,隨後開倉賑濟貧民,很快便招募到了不少兵馬。
之後,他在榆林城自立為王,稱永樂王,年號醜平,追封其父為太公,封自己弟弟郭子政為尚書令,另外兩個弟弟郭子端和郭子升分別出任左右仆射。
為了能夠在榆林郡站穩跟腳,他不僅主動派使者去交好南麵的梁師都,更是對北麵的突厥人稱臣納貢,甚至不惜派自己的弟弟郭子升去漠北做人質。
當時在位的始畢可汗對郭子和的主動稱臣納貢很是讚賞,便冊封他為平楊天子。
可因為郭子和對平楊天子這個名號堅辭不就,最終始畢可汗隻能改封他為屋利設。
雖說同樣是投靠了突厥人,但郭子和和劉武周又有所不同。
劉武周投靠突厥人是為了借突厥人不斷擴充地盤和勢力,而郭子和投靠突厥人則更多是為了自保,防止自己被其他勢力吞並。
劉武周可以為了討好突厥人,不惜將汾陽宮的年輕宮女全部送給始畢可汗和其他突厥貴族淫樂,而郭子和則一直利用自己屋利設的身份,保護自己治下的百姓不受突厥人和其他草原部族的襲擾。
因此,相對於很多河東百姓大罵劉武周認賊作父,勾結異族為禍中原,郭子和的名聲倒是好得多,很多榆林百姓不僅沒有罵他投靠突厥人,反而暗暗感激郭子和在亂世中庇護了他們。
饒是如此,當郭子和聽說頡利可汗兵敗河北的消息,心中還是不由陷入了深深的不安,無時無刻不擔憂大隋會跟他秋後算賬。
畢竟即使榆林的百姓再感激他,單單對突厥人俯首稱臣這個罪名,就可以讓朝廷殺他郭子和千遍萬遍。
就在他內心焦灼之際,他的弟弟郭子政卻帶著一個神秘的不速之客來見。
這個不速之客不是別人,正是唐朝的光祿大夫唐儉。
聽說對方是唐朝來的使者,郭子和不由微微一怔,不過很快便猜到了對方的來意,當即設宴好生款待了遠道而來的唐儉。
雙方酒過三巡之後,唐儉也不拐彎抹角,直接說出了自己的來意:
“如今隋軍已經奪取了晉陽,下一步必然會繼續向四周擴張,榆林郡首當其衝。
隋帝楊廣是什麽樣的性子我想永樂王應該比我清楚,更何況永樂王還曾被始畢可汗冊封為平楊天子呢!”
聽到“平楊天子”四個字,郭子和麵色不由動了動,隨後便是陷入了一陣長久的沉默。
他當初堅決不肯接受“平楊天子”這個封號,就是害怕有一天大隋重整旗鼓,到時候跟他秋後算賬。
但他怎麽也沒想到大隋會東山再起得這麽快。
雖說自己當初沒有接受平楊天子這個封號,可不代表楊廣可以對此事既往不咎。
唐儉似乎看出了郭子和心中的不安,當即趁熱打鐵道:
“永樂王,恕我直言,事到如今,你隻有三個選擇。
一是投降隋朝,上書楊廣乞求他的寬恕。
二是死戰不降,寧可一死也絕不受隋軍的羞辱。
三是歸順大唐,與唐軍一起聯手對付隋軍,力保榆林不失。”
郭子和再一次陷入了沉默,內心顯然很是糾結。
唐儉說是給了他三個選擇,但實際上隻有一個選擇。
經過內心百般權衡之後,郭子和幾乎要張嘴答應唐儉之時,他的另一個弟弟郭子端卻帶著一封信匆匆趕來了。
待郭子和滿臉疑惑拆開信一看,兩隻眼睛瞬間瞪得如同銅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