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八麵玲瓏的封德彝

字數:4472   加入書籤

A+A-


    “臣,封德彝,參見陛下!”
    很快,封德彝就在一名宦官的指引下走進禦書房,一進門就對著李淵躬身行了一禮,語氣很是恭敬。
    李淵放下手中的朱筆,輕輕一抬手,笑嗬嗬道:
    “封舍人不必多禮。”
    “謝陛下。”
    封德彝謝過李淵,起身垂手而立,靜靜等待著李淵發話,而不是主動開口詢問李淵為何要派人宣他進宮麵聖。
    經過幾年時間的相處,李淵似乎有些理解楊廣之前為何會如此寵信封德彝了。
    同為帝王,誰不喜歡這種恭敬的臣子。
    最重要的是,封德彝雖然曲意媚上,但卻並不是一個隻會俯首帖耳的草包,相反,在很多事情上他都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也是李淵願意重用他的一大原因。
    畢竟,弄臣好找,但有見識和才幹的弄臣可是百裏挑一。
    想到此處,李淵也不拐彎抹角,而是開門見山說出了次子李世民想要辭官為竇皇後守孝之事,可他並未言明自己的態度,隻是想先聽聽封德彝對此事的看法。
    正如他預料的那般,當聽到李世民要辭官守孝,封德彝忍不住麵露錯愕之色,顯然此事對他的衝擊同樣不小。
    待他很快又緩過神來,沉吟片刻之後,不住搖頭道:
    “雖說秦王殿下孝心可嘉,可如今大唐正處於多事之秋,朝廷正是用人之際,秦王殿下又是公認的大唐帶兵第一人,陛下斷不可在此時放任他辭官守孝。”
    見封德彝的看法與自己不謀而合,李淵不由暗暗點了點頭,可表麵上卻是不動聲色試探他道:
    “大唐以孝治天下,尋常臣子遇上家中父母過世,尚且需要丁憂去職,守製二十七個月。
    如今秦王殿下身為皇子,甘願以身作則,主動辭官為母守孝,朕若是不同意,豈不是惹得天下人非議?”
    麵對李淵的反問,封德彝依舊沒有任何要改口的意思,隻是沉聲回道:
    “陛下,孝道固然重要,可也要因人而異。
    說難聽點,其他官員之所以要丁憂守孝,無非是他們去職之後,朝廷有大把人可以接替他們的工作。
    可秦王殿下不一樣,論帶兵打仗,整個大唐無人出其右,若是陛下當真準許他辭官守孝,又能找來誰接替得了他呢?”
    說到此處,封德彝故意停頓了一下,看了李淵一眼,才繼續往下說道:
    “再者說了,太子殿下同樣也是竇皇後之子,若是陛下準許秦王殿下辭官守孝,太子殿下何以自處。”
    聽封德彝提到太子李建成,李淵終於忍不住長歎一口氣,語氣有些無奈道:
    “你說的這些朕何嚐沒想過呢?隻是現在秦王去意已決,連朕這個做父皇的都勸不住他呀。”
    封德彝聞言低頭沉默了良久,才像是下定了什麽決心一般,沉聲對李淵道:
    “陛下可否答應臣,無論臣接下來說了什麽,陛下都恕臣無罪。”
    聽封德彝說得嚴重,李淵也不由生出幾分好奇之心,便點了點頭道:
    “好,朕答應你,不論你接下來說了什麽話,朕都絕不治你的罪!”
    在得到李淵的承諾之後,封德彝才穩了穩心神,而後緩緩開口道:
    “如果臣猜得不錯的話,秦王殿下之所以執意要辭官,除了是真心想為竇皇後守孝外,還有另外一層用意,就是不想再與太子殿下起紛爭。”
    雖然封德彝已經說得夠委婉了,可李淵還是一下子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分明是在說秦王李世民因為竇皇後之死,已經變得心灰意冷,從此退出對太子之位的爭奪。
    也難怪封德彝在開口之前要李淵先恕他無罪,畢竟不管哪朝哪代,身為臣子妄議皇儲廢立都是大忌。
    雖說李淵有言在先不會因言治封德彝的罪,但他還是想敲打一下封德彝, 讓他注意一下自己臣子的身份,不要過度關注東宮之爭,更不要貿然介入其中。
    “哦?太子和秦王何時有了紛爭?朕竟不知道此事!”
    封德彝聽出李淵語氣中的警告之意,神情頓時變得有些惶恐,慌忙解釋道:
    “陛下息怒,臣絕無任何挑撥太子殿下與秦王殿下關係之意,隻是臣聽說竇皇後在臨終之前,最後隻見了太子殿下和秦王殿下,臣鬥膽猜測,想來是跟兩位殿下說了兄弟之間要兄友弟恭之類的話。
    如今竇皇後仙逝不久,秦王殿下便自請辭官守孝,顯然是為了成全竇皇後生前的遺願,告慰其在天之靈。”
    聽到封德彝隻是從竇皇後臨終前隻見兩個兒子的舉動猜測李世民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告慰亡母的在天之靈,李淵的麵色這才緩和了不少。
    畢竟,竇皇後臨終前隻見兩個兒子不是什麽秘密。
    作為一個帝王,他反感的是朝中大臣私自打探宮闈之事。
    現在看來,這個封德彝還是有分寸的。
    “既然你知道秦王做這一切都是為了告慰他母後的在天之靈,為何方才還勸朕不要放任秦王辭官。”
    見李淵沒有深究的意思,封德彝暗暗鬆了一口氣,隨後笑了笑道:
    “陛下有沒有想過,其實有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既可以讓秦王殿下繼續為朝廷效力,又能避免他和太子殿下再起紛爭。”
    “哦?什麽法子?快說來聽聽!”
    一聽此言,李淵不由精神一振,連忙追問道。
    此時封德彝卻突然賣起了關子,反問李淵道:
    “臣聽聞朝廷最近在關中募兵並不順利,不知可有此事?”
    李淵麵無表情點了點頭:
    “確有此事!”
    因為之前征討河東不利,折損了大量兵馬,唐朝在兵力上已經有些捉襟見肘,李淵便下旨在關中一帶募兵,補充朝廷兵源。
    可與之前李家入主關中時,關中百姓踴躍投軍不同,這次募兵卻是應者寥寥。
    其中的原因有兩個。
    其一是當初他們李家入主關中時,不少人都看好他們李家最終能一統天下,自然樂意跑來投奔他們李家,好博取一個前程。
    可如今唐朝兵敗河東,徹底失去了奪回河東之地的可能。
    在關中百姓看來,李家連自己的龍興之地都保不住,很難讓人相信將來大唐還能一統天下。
    其二是因為關隴幾大家族在暗中作祟。
    當初因為秦昇率一隊騎兵攻入關中,長安糧價暴漲,險些激起了民變。
    李淵為了穩住長安糧價,不得不接受關隴貴族的苛刻條件,將十二衛擴充到十六衛,並將其中的八個衛交由關隴貴族控製。
    因此,當秦昇從關中撤退之後,關隴貴族迫切希望在關中恢複府兵製,他們好借機控製各個鷹揚府,充實他們控製的八個衛。
    可李淵卻以各種理由遲遲沒有恢複府兵製,以免兵權落到關隴貴族之手。
    關隴貴族對此自然很是不滿,雖然雙方沒有因此撕破臉,但阻礙和破壞朝廷在關中招兵買馬無疑是他們反製李淵的手段之一。
    李淵雖然對此心知肚明,卻因為不想跟關隴貴族徹底撕破臉皮,最終也隻能忍氣吞聲,假裝不知道是關隴貴族在背後搞鬼,可心中卻是憋著一股氣。
    可今日,這股氣卻被封德彝給捅破了,李淵心情如何能好。
    可封德彝就像是沒看到李淵眼中的不悅一般,笑著提議道:
    “陛下可曾想過,既然關中募兵不順,何不派秦王殿下去巴蜀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