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燕鶴骨林許番外)
字數:4046 加入書籤
林許是流民帶到永城的孩子,後來那一對流民死了,林許從此就沒了家。
街邊的百姓見他可憐,時常會給他一些吃的,常常來給他送飯的老婆婆給他找了一處破舊的住宅,裏麵隻有一張木床,被褥都沒有,但好歹能遮風擋雨,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林許的家。
永城的百姓對他很好,林許能在無數個冬日活下來,全靠他們的棉被和食物。
住在他隔壁的鄰居是一個教書先生,就是他教林許識字讀書的,林許早慧,隻要是讀過的書無論過了多久都不會忘記。
教書先生覺得林許是一個可塑之才,從那以後每每有時間就給林許講課,林許沒錢上學堂,靠著那一個月的三兩節課,十二歲時便能將教書先生反問到無言以對。
那老頭見狀也隻是笑笑,拍了拍林許的肩膀,然後問林許想不想繼續讀書。
林許點了點頭。
“那你讀書想幹什麽呢?”
林許不解,“喜歡。”
教書先生搖了搖頭,“學而優則仕,是讀書的最終目的。”
林許愣了一下,“因為喜歡而讀書就不能算是目的了嗎?”
先生不語,轉而問道:“你如今有什麽呢?”
林許想了想自己的東西,回答道:“我有一間屋子,還有一點吃的。”
“那不是你的,”先生看著麵前比自己矮了許多的小孩,眼裏滿是笑意,“那是別人給你的。”
“你那是要還的。”
林許看了看自己身上破舊的衣服,“我沒有東西還。”
“你有,”教書先生笑道,“你學的知識是你的,你可以用你學的東西去考取功名,然後報答那些幫助過你的人。”
林許了然,眼裏閃起一絲亮光,“那我要考取功名。”
教書先生見狀,輕輕拍了拍他的頭,“你悟性高,若有才能入朝為官,定要做一個為民為國的好官。”
“哦。”林許靜靜的聽著,點點頭。
教書先生出錢給他上了學堂,周圍認識的人聽說後,又往林許屋裏塞了不少東西,說是吃好了才有力氣讀書。
永樂一年一月的縣試,林許拿了第一,但在林許打算奔赴京都趕考的第二天,教書先生病逝了。
世人皆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林許毅然決絕的放棄了那次赴京趕考的機會,永城的百姓皆為林許感到惋惜。
林許卻不這麽覺得,如果沒有這個老頭,他或許現在還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不過隻是一次科考而已,對他來說並不算什麽。
永樂三年三月,第二次參加科考的林許帶著永城百姓一分一分湊出來的錢來到了繁華迷人眼的京都。
那時的他就在想,如若此次能金榜題名,它日一定讓永城也如京都一樣繁華。
上天好像聽到了他的心聲,大殿上,林許成了聖上欽點的新科狀元,京都十裏長街,都染上了他的顏色。
後來靖帝想將他留在京都,林許拒絕了,駁了皇帝顏麵,下場自然不怎麽樣,本來能在京都當個還不錯的官,結果成了永城一個縣的小小縣令。
林許卻不覺得有什麽,他隻要能回去就行了。
世人都說京都繁華迷人眼,他卻隻想回到永城去。
回到永城去,哪怕隻是一個小小的縣令,也是好的。
林許相信,憑自己的才學,未必不能在永城做出一番事業,未必不能造福永城的百姓。
事實上,他也做到了,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從縣令升到了永城知府,又用了兩年的時間,將永城變成了他之前所期望的那樣,成為了不比京都差多少的地方。
百姓安居樂業,沒有人再挨餓受凍。
可偏偏,一場洪水毀了這一切,三年來的心血付之一炬,林許看著為了躲避洪水擠在寺廟裏的難民,曾經以為憑自己的才能什麽都能做到的少年第一次感到了無措。
怎麽辦,該怎麽辦,怎麽辦才能讓他們重新看到希望。
林許低垂著頭,心底湧起一股悲涼。
一直到餘簡案找到他,一直到他見到沈泠的那一夜,林許才重新撿回了往日的意氣,沈泠一個外人尚能如此,他身為一城的父母官又怎能輕易倒下。
說起沈泠,他是一個不錯的人,林許是這樣認為的,或者說在他的思想裏,對百姓好的人就是一個不錯的人。
也是有了沈泠和餘簡案的幫助,災情才慢慢穩定下來。
林許日日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後來他又認識了楊棣,在遇見楊棣之前,林許從來都不認為自己能成為誰的榜樣,畢竟自己疏漏了一個那麽大的問題。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林知府又何必抓著已經過去的事情耿耿於懷呢。”
林許怎麽也想不到最後來寬慰自己的是比自己小上許多歲的楊棣,但在那一刻,他明顯感覺到自己心裏的那道隔閡徹底消散了。
是啊,何必耿耿於懷呢。
現如今可不是計較自己過失的時候,永城內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做。
洪災並非小事,他連續幾個月和沈泠一起修建新的堤壩,開始挖排水的渠道,一切都進行得很順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有了這個,永城之後的幾年都沒有再受到水災的侵害,而那個當年為永城百姓出謀劃策的少年權臣卻突然離開了人世。
沈泠的死訊傳開後,永城的百姓聚在一起,來到沈泠曾經住過的山宅旁,建了一個寺廟,裏麵不供鬼神,供奉著的,是南靖那個名滿天下的第一權臣。
林許每年都會去廟裏坐坐,看著來往不絕的香客,望著神壇上如月般淡漠的人像,一年又一年。
很多時候他都覺得那座人像太過冷淡了,讓他不禁想起沈泠在永城暫住的那段時日,沈泠偶爾也會流露出少年的稚嫩,也許隻是一瞬間,但隻要有人窺見了,心裏就會冒出一個想法,麵前這人也不過才二十有餘。
啟元帝是一個明君,他在位之時,重用賢臣,南靖在經曆過內憂外患後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可林許這麽多年來一直待在永城當著那個知府,不是沒有升官的機會,而是永城承載著他太多的回憶了。
這樣一個裝滿了他人生的城,他怎麽能夠說走就走呢。
後世史書評價這位本能有更好前途卻棄而不選的知府,身懷驚世之才,守一城三十餘載,不然神仙姿,不爾燕鶴骨。
然而這些林許都不得而知,他在死前的那一秒,又想起了在宮門前見到沈泠的最後一麵,少年語氣別扭的想請他喝酒賠禮。
而這一次,他同意了。
喜歡沉浸式快穿之炮灰的三百六十計請大家收藏:()沉浸式快穿之炮灰的三百六十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