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個體、戰爭、命運
字數:1987 加入書籤
“當權力的餘燼被撥開,我們究竟看到的是人性的勝利,還是更深層次的枷鎖?”
從麗思卡爾頓的露台俯瞰,港城的夜景璀璨依舊。維港的水麵倒映著城市燈火,像是無數個割裂的碎片,拚湊出一個虛妄的幻境。在這座城市的某處,邵文崢的名字正在被悄然從權力的金字塔上抹去,而取而代之的,並不是正義的光輝,而是另一場隱秘的權力交割。
程見微靜靜地站在高處,目睹著這一切,然而她心裏清楚,這個世界沒有真正的贏家。她並未創造正義,她隻是終結了一場博弈,並親手開啟了另一場博弈。
戰爭,從來不是善與惡的對立,而是不同意誌的角逐。
黑格爾在《曆史哲學》中寫道:“世界曆史的過程是以自由的實現為目標,而手段則是衝突、毀滅與新生。”可是,究竟是誰的自由?誰的實現?在權力的更替間,個人的命運被碾碎,理想被現實吞噬,所謂的正義,不過是被勝者重新書寫的曆史。
如果說,個體的命運是一根纖細的線,那麽社會的運轉就是一張巨網。每個人的抉擇都是這張巨網上的一個交點,交點錯位,命運便偏離了軌道。
邵文崢是否真的在一夜之間失去了一切?
不,他隻是成為了這張巨網中最先斷裂的節點。個體的榮辱,並不能改變這座城市的運轉模式,他的崩塌,隻是預示著另一個名字將被刻上這張網絡的斷裂節點。
布迪厄在《符號暴力》中指出:“權力的核心從來不是由個人掌控,而是由一種結構性的場域維係著。即便某些個體倒下,他們所創造的場域規則仍然會被繼承,甚至被強化。”
那麽,程見微真的改變了什麽嗎?
她讓邵文崢跌落,但他留下的網絡依舊盤根錯節。她清理了腐敗,但資本的流向並不會因此改變。她所做的,不過是讓這場無休無止的戰爭,向前推進了一步。
這是一場無解的循環。
尼采在《悲劇的誕生》中寫道:“人類的一切努力,不過是阿波羅式的虛妄。所有的秩序,都是暫時的勝利,所有的規則,都終將被狄奧尼索斯的混亂吞噬。”
這意味著無論是複仇、正義、清算,甚至是理想本身,都是短暫的。人類渴望純粹的正義,卻隻能在無盡的混亂與妥協中生存。
正如今天的這座城市,在資本與權力的洪流中翻湧,任何人的倒下,都不會真正改變它的本質。當某一個人被送入監獄,另一個人便會從陰影中浮現,帶著更深的算計和更隱秘的手段,掌控下一場遊戲。
那麽,程見微是否真正“贏得”了這場戰爭?或者說,她是否也不過是命運的一個執行者,被推動著完成這一場必然的清算?
也許她不過是這張巨網上的又一個交點,等待著被未來的浪潮衝刷,然後消失。
她的勝利,不是終點,而是另一個輪回的起點。
誰是真正的勝者?誰又是真正的失敗者?
在這場複仇、權力、資本交織的遊戲裏,每個人都曾以為自己握住了命運的韁繩,但最終,他們隻是被命運驅使的馬匹,被裹挾著奔向未知的終點。
如果正義隻是勝者的敘述,如果戰爭沒有真正的終局,那麽,個體的抗爭到底意味著什麽?
權力更替,棋局依舊。
遊戲會繼續,而棋手從來不止一個。
程見微放下酒杯,微微一笑,轉身離開。
而這場戰爭,遠未結束。
喜歡權力算法請大家收藏:()權力算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