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城市管理的試驗田
字數:4369 加入書籤
一、破土辦學構想)
平安縣衙門的西廂房裏,陳長安用刺刀挑開糊窗的桑皮紙。陽光像把鈍刀,在斑駁的牆麵上切出幾何形狀的光斑。他麵前攤開的《晉綏日報》上,"論敵後政權建設"的標題旁,密密麻麻記著"糧價波動民兵訓練債務糾紛"等字樣,墨跡深淺不一,顯然是在不同時間補記的。
"老陳,戰區政治部剛轉來的文件。"趙剛推門進來,眼鏡片上還帶著室外的寒氣。他遞過一份蓋著藍色"密"字的卷宗,"閻長官隻批了五百塊法幣的辦學經費,還不夠買三十套《三民主義》課本。"
陳長安突然彎腰從床底拖出個粗陶罐。掀開三層油紙,醃蘿卜的酸味立刻充滿房間。他拿起一根咬得哢哢響:"偽縣長地窖裏抄出來的,整整二十壇。"蘿卜斷麵滲出淡紅色汁水,在報紙上暈開"群眾路線"四個字,"夠學員們吃半個月,省下的飯錢正好買筆墨。"
窗外傳來金屬碰撞聲。兩人透過窗欞望去,小林覺正帶著戰俘營的人拆卸日軍炮樓。這個前翻譯官脖子上掛著"改造積極分子"的木牌,正用流利的中文指揮:"鋼筋留著建校舍,磚塊送去修糧倉!"陽光照在他深藍色棉襖上,襯得胸前的"悔過自新"紅布條格外刺眼。
陳長安突然抓起桌上的硯台:"你看這個。"他翻轉硯台,底部刻著"明治三十七年 陸軍省禦賜"。"從小林覺行李裏搜出來的,現在..."話音未落,硯台"咣當"一聲砸進醃菜缸,驚飛窗外槐樹上的麻雀。
"辦學就得有教無類。"陳長安擦著手上的鹽水,"明天開始,讓他教日語——總有用得著的時候。"
二、築基教學現場)
被征用的郭家祠堂裏,三十多名學員擠在長條板凳上。黑板上"簡易司法程序"的粉筆字還沒幹透,王有田就拍案而起:"憑啥地主家的長工偷糧算"階級反抗",俺們村的佃戶偷糧就是"破壞抗戰"?"他腰間別著的算盤嘩啦作響,那是用日軍電話線重新穿製的。
"問得好!"陳長安把《六法全書》往柴火堆上一扔,書頁在火焰中蜷曲成灰蝶,"現在分組演練:老周當法官,小林覺做翻譯,其他人分原告被告。"他踢開腳邊的彈藥箱,露出滿箱發黃的地契,"就用這些真憑實據來斷案!"
後牆突然傳來三長兩短的敲擊聲。李雲龍的大嗓門震得窗紙簌簌作響:"老子來講戰術課,你們倒演起《包公案》了?"刺刀尖挑開窗栓,露出他沾著炮灰的臉,"正好!昨晚端偽軍據點的戰例,活脫脫就是現成的"糾紛調解"教材!"
學員們哄笑中,小林覺突然用日語脫口而出:"これはまさに兵法の...這正是兵法的...)"又慌忙改口,"報告首長,我想說這恰合"明修棧道"之計!"他額頭滲出細汗,假裝咳嗽掩飾著咽回去的"暗度陳倉"四字。
陳長安注意到,坐在角落的糧行夥計悄悄在小本上記著什麽。他踱步過去,發現本子上畫著關係圖:偽軍小隊長—維持會長—糧商馬老三,線條間標注著"姨表親賭債"等字樣。
"這就是活的教案啊!"陳長安突然拍手,"現在調整課題:以馬家糧行囤積案為原型,結合昨晚的戰鬥經過,各組製定解決方案。"他特意看了眼小林覺,"可以用任何語言討論。"
日頭西斜時,祠堂裏的爭論越來越熱烈。有個戴氈帽的學員突然用日語提問,小林覺下意識立正回答,說完才發現問的是"怎麽處理發黴的軍糧"。窗外的夕陽給每個人臉上都鍍了層金邊,連李雲龍刺刀上的血槽都盛滿了暖光。
三、淬火實戰檢驗)
臘月裏的集市人頭攢動。糧店前戴著"學員"臂章的小夥子正校準秤杆,突然人群騷動起來。五個穿紡綢長衫的商人擠到最前麵,領頭的老者摔出賬本:"陳縣長明鑒!他們用三成沙子的陳糧換走我們新糧!"泛黃的賬頁在寒風中嘩嘩翻動,露出裏麵夾著的當票和洋煙盒錫紙。
陳長安沒碰賬本,彎腰拾起地上一粒稻穀:"鄉親們看好了。"穀殼在指間撚開,露出內側的暗紅色紋路,"這是去年澇災時的"紅頭瘟",鬼子倉庫專門囤積的毒糧!"他轉向糧店掌櫃,"您家糧垛第三層左數第七袋,現在扒開還能聞到煤油味。"
人群炸開鍋時,王有田已經帶人堵住後門。這個曾經的放牛娃舉著培訓班剛發的照相機,鎂光燈閃過,掌櫃往灶膛塞賬本的手僵在半空。照片後來放大貼在教室牆上,旁邊用毛筆批注:"市場管理實例:物證固定技巧注意灶灰裏的半頁賬本)"。
當天下午的案例分析課上,戴氈帽的學員突然舉手:"報告!我發現糧行賬本裏的貓膩——"他展開一張描紅紙,上麵拓印著賬頁的騎縫章痕跡,"同一個章子,蓋在民國二十六年和三十年的賬上,印油深淺居然一樣!"
小林覺突然站起來鞠躬:"這個問題...在日本叫做"印章犯罪"。"他結結巴巴地解釋完"印監證明書"製度,教室裏鴉雀無聲。突然李雲龍哈哈大笑:"好嘛!鬼子這套倒是能治奸商!"他掏出個銅印往桌上一拍,"以後咱的物資調撥單,就這麽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三天後的黎明,陳長安被急促的敲門聲驚醒。開門看見王有田滿身是雪:"縣長,馬家糧行連夜運糧的車隊,在野狼溝被劫了!"他們趕到現場時,雪地上雜亂的腳印中,有幾個特別清晰的膠鞋印——正是培訓班統一配發的鞋底花紋。
"有意思。"陳長安蹲下身,從車轍裏摳出半片凍硬的窩頭,"咱們的"畢業考試"提前了。"他望向遠處山梁,那裏隱約有個人影在揮動白毛巾——是上周派去馬家當賬房的那個"學員"。
四、成鋼模式成型)
深秋的曬穀場上,結業儀式變成了一場別開生麵的"答辯會"。來自聖地的觀摩團剛坐下,就被眼前的場景震住了:
民兵隊長用繳獲的日軍擲彈筒演示"杠杆原理",竹竿綁著磨盤石,精準地砸中三十步外的"坦克靶"——那是用茅草紮成的九七式坦克模型,上麵還貼著"武運長久"的殘破標語。
婦女主任捧著的"流動賬本"在觀摩團手裏傳閱。每頁都按著村民的指印,空白處是歪扭的簽名和畫押,有個叫"王二妮"的名字旁還按著個小小的手印——後來才知道是她六歲女兒代寫的。
最令人稱奇的是小林覺帶領的"敵情模擬組"。他們用日語演出改編版《白毛女》,當演到穆仁智逼債時,台下真有個老漢朝"漢奸翻譯官"扔鞋底。演員們謝幕時,觀摩團發現"黃世仁"的扮演者——那個總坐在角落的糧行夥計,袖口還沾著麵粉。
陳旅長悄悄對三號首長耳語:"您看打算盤那姑娘,三個月前還是被拐賣的童養媳..."話音未落,姑娘已經站上條凳:"報告首長!俺們組發現公糧征收新漏洞——"她嘩啦抖開賬冊,"富戶拿黴糧充數,是因為驗糧員都被抽去修工事了!"
李雲龍突然指著遠處新砌的磚牆大笑。牆上"平安模式"四個大字墨跡未幹,下麵不知誰用炭條畫了幅漫畫:陳長安的腦袋長在算盤上,正在撥弄鬼子的鋼盔。漫畫角落裏還藏著行小字:"跟鬼子算總賬"。
傍晚的慶功宴上,炊事班端出二十壇陳醋泡的臘八蒜。陳長安剛夾起一瓣,突然盯著壇底愣住了——那裏隱約可見"昭和十五年"的釉下彩。小林覺臉色煞白地站起來,卻聽見陳長安大笑:"好!這才叫"以彼之器,養我之兵"!"
五、星火
冬至那天,陳長安正在批改學員的《冬防計劃》,趙剛匆匆進來:"山城的嘉獎令到了。"綢布卷軸展開到一半,露出"實驗區"三個燙金字時,通訊員突然闖進來:"聖地急電!"
電報紙上隻有八個字:"牆外開花,謹慎施肥。"陳長安走到窗前,今冬第一場雪正紛紛揚揚落下。學員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各鄉派發《冬防手冊》,有個戴眼鏡的小夥子滑倒在衙門口,懷裏跌出本手抄冊子。風翻動書頁,露出裏麵夾著的《良友》畫報剪頁——宋美齡視察婦女掃盲班的照片被改造成了識字卡片。
更遠處的城牆上,小林覺帶著新學員在刷標語。石灰水寫的"軍民魚水情"後麵,跟著行不起眼的日文假名——細心人會發現,那是宮澤賢治的詩句:"不畏風雨,不畏冰雪"。
夜幕降臨時,陳長安獨自來到教室。煤油燈下,牆上的《平安縣行政流程圖》顯得格外清晰。他忽然發現流程圖角落有個鉛筆畫的箭頭,指向"敵占區情報網"的方框,旁邊是李雲龍狗爬般的字跡:"借兩個會鬼子話的學員用用"。
窗外傳來悠揚的口琴聲,是王有田在吹《太行山上》。雪地裏,一行新鮮的腳印通向馬廄——那裏拴著三匹備好鞍的騾子,鞍袋裏露出算盤和日語教材的一角。
喜歡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請大家收藏:()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