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岡村寧次的結局
字數:2963 加入書籤
【第一節:禦前請罪】
1945年3月,東京皇居的鬆樹還掛著殘雪。
岡村寧次跪在禦學問所的榻榻米上,額頭緊貼地麵。他的軍服已經褪去了所有勳章,隻保留著最基本的領章。室內的地暖很足,但他的後背卻滲出一層冷汗。
"抬起頭來。"昭和天皇的聲音從高處傳來。
岡村緩緩直起身子,卻不敢直視禦容。陽光透過紙門,在天皇的眼鏡片上反射出刺目的光斑。
"臣...罪該萬死..."岡村的聲音幹澀得像是枯井裏發出的回響,"華北方麵軍辜負了陛下期望..."
天皇的手指輕輕敲打著扶手:"朕聽說,你在北平...很體麵地結束了戰爭?"
這句話像刀子般紮進岡村的心髒。他想起那些被秘密銷毀的細菌戰資料,想起紫禁城屋簷下懸掛的白旗,更想起南京城裏永遠無法抹去的血跡。
"臣...隻是盡了軍人本分..."
侍從武官突然遞上一份文件。天皇掃了一眼,語氣驟然轉冷:"參謀本部認為,你應該轉入預備役。"
岡村的身子晃了晃。這個比死刑更殘酷的判決——他將以敗軍之將的身份,活在日本街頭。
【第二節:市井蟄伏】
東京郊區的廉租公寓裏,岡村寧次正在煮一鍋稀薄的米粥。
戰後的東京滿目瘡痍,連他這個前大將也隻能住在六疊大小的房間裏。煤爐上的鐵鍋冒著熱氣,倒映出他憔悴的麵容——曾經威嚴的八字胡已經花白,右眼因為營養不良開始出現白內障。
"咚咚咚。"敲門聲很輕。
打開門,昔日參謀長小林淺三郎站在門口,手裏提著一條幹魚。"閣下..."這個曾經意氣風發的少將現在穿著打補丁的西服,"聽說您最近在寫回憶錄?"
岡村讓開身子:"進來吧,正好有些事要問你。"
昏暗的燈光下,兩人就著魚幹喝劣質清酒。小林壓低聲音:"國際法庭在找"那個部隊"的資料..."
岡村的手突然一抖,酒灑在榻榻米上。他想起哈爾濱郊外那些不能見光的實驗,想起自己親自簽發的密令。
"都處理幹淨了?"
"是的,但..."小林猶豫道,"石井四郎他們被美國人帶走了。"
窗外傳來美軍的吉普車聲。岡村猛地拉上窗簾,仿佛這樣就能隔絕那個正在審判戰犯的世界。
【第三節:曆史轉身】
1950年春天,一場特殊的茶會在京都舉行。
"岡村先生對《孫子兵法》的見解令人佩服。"戴著圓框眼鏡的年輕學者恭敬地斟茶。他是左翼報紙《朝日新聞》的記者,正在做"反思戰爭"的專題。
岡村撫摸著茶碗上的裂紋,這是他僅存的幾件貴重物品之一。"用間篇說,知己知彼..."他突然改用流利的中文,"我在北平學會的。"
茶室裏安靜下來。所有人都知道,這個看似溫和的老人曾經指揮過百萬大軍。
"其實...我們都被軍部騙了。"岡村的聲音突然哽咽,"如果早點知道南京的事..."他恰到好處地停住,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
記者們飛快地記錄著。第二天,《一個將軍的懺悔》登上各大報紙頭版。
【第四節:金陵雪】
1983年冬,南京飄著罕見的雪花。
八十七歲的岡村寧次坐在輪椅上,望著中山陵前的三百級台階。他的中國陪同人員正在和工作人員交涉,希望能讓這位"中日友好人士"乘纜車上山。
"不必了。"岡村用顫抖的手指向台階,"我想...一步一步走。"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老人竟然顫巍巍地站了起來。他拄著拐杖,開始攀登第一級台階。雪花落在他的駝絨大衣上,也落在他胸前那枚"中日友好"的紀念章上。
爬到第一百級時,岡村的呼吸已經像破風箱般急促。陪同的日本記者想攙扶他,卻被他推開。
"1937年冬天..."岡村突然用中文說道,"比現在...冷得多..."
在第二百五十級台階,老人終於跪倒在地。他的假牙在劇烈喘息中咯咯作響,卻執拗地指向遠處的紫金山:"那裏...原來有個村莊..."
隨行人員麵麵相覷。隻有一位中國老教授突然變了臉色——他知道那裏曾經是萬人坑所在地。
當最後一縷夕陽照在祭堂前的"天下為公"匾額上時,岡村寧次終於登頂。他抖索著從懷中掏出一張泛黃的照片——上麵是年輕時的他站在南京城頭。
老人將照片撕成碎片,撒向懸崖下的山穀。紙片在風雪中飛舞,像無數隻白色的蝴蝶。
"我死後..."他突然用日語喃喃自語,"請把我的骨灰...撒在這裏..."
沒有人回應。隻有南京城華燈初上的光芒,漸漸照亮了老人滿臉的淚痕。
喜歡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請大家收藏:()亮劍大別山裏的軍工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