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戲曲巡演
字數:2182 加入書籤
大楚鹹和十七年,金秋八月,秋意正濃。揚州瘦西湖宛如一條蜿蜒的玉帶,靜靜流淌,為這座古城增添了幾分靈秀與溫婉。湖畔的戲台上,猩紅的幔帳在微風中輕輕搖曳,一角被風掀起,“嫡女傳奇”四個燙金大字赫然映入眼簾,仿佛在向世人訴說著一段傳奇故事。台下早已擠滿了翹首以盼的百姓,人群摩肩接踵,熱鬧非凡。賣糖畫的老漢瞅準了商機,將攤子挪到了最前排,手中糖勺裏的麥芽糖緩緩流下,竟凝出蓮花的形狀,那正是戲中女主角蘇明薇的標誌,仿佛帶著人們對這位傳奇女子的敬仰與好奇。
鑼鼓聲驟然響起,如急雨敲窗,打破了湖畔的寧靜。扮演少女蘇明薇的旦角踩著細碎的小步,輕盈地登上舞台。她水袖翩翩,上下翻飛,腕間係著的銀鐲隨之叮當作響,清脆悅耳的聲音仿佛在訴說著少女的心事。“想我蘇家蒙冤,母喪父亡,這血海深仇……”她的唱腔婉轉悠揚,卻又在咬牙切齒間飽含著悲憤,台下的百姓們聽聞,不禁紛紛發出唏噓之聲,仿佛被這劇情深深牽動著情緒。此時,坐在二樓雅間的一位富商,卻突然失手打翻了手中的茶盞,他的目光死死地盯著戲服上繡著的蓮花紋,神色驚恐——那蓮花紋的針法,竟與他前日收到的幽冥閣密信上的圖案如出一轍,仿佛一股寒意順著脊梁骨直往上躥。
“好!”叫好聲如浪濤般湧起,幾乎要將整個戲樓掀翻。隔壁茶樓的小廝,端著裝滿點心的托盤,在人群中靈活地穿梭。他腰間別著的算珠鏢墜子,隨著他的步伐晃出一道道殘影。自從鳳儀司女官製度推行開來,這算珠鏢便成了大姑娘小媳婦們最時髦的配飾,仿佛帶著一種別樣的英氣與風采。在角落裏,幾個書生正展開《嫡女策》,仔細對照著劇情。然而,他們卻驚訝地發現,書中“辨玉識凶術”的章節,不知何時被人用朱砂圈了出來,那圈痕連在一起,竟組成了戲台上懸掛的燈籠形狀,透著一股說不出的詭異。
三日後,戲班輾轉來到金陵。城門口貼著的戲報,被如潮的人擠得皺皺巴巴,原本嶄新的墨跡尚未幹透,“皇後娘娘欽點劇目”幾個字旁,不知是誰用木炭畫了半朵血蓮,那模糊的輪廓,仿佛在暗示著某種不祥。當扮演夜無痕的生角在台上亮出鷹揚令牌道具時,台下瞬間騷動起來——有眼尖的百姓發現,那令牌邊緣的暗紋,竟與城郊亂葬崗新立的無名碑上的刻痕一模一樣,這一發現,讓人群中彌漫起一絲不安的氣息。
就在這時,“明薇社”的招貼如雪花般貼滿了金陵的大街小巷。穿著粗布衣裳的繡娘,紛紛捐出自己精心準備的絲線,希望能為這個宣揚皇後傳奇的戲社添一份力;讀書的郎君們則揮毫潑墨,寫下一篇篇精彩的戲評,抒發著對這出戲的喜愛與讚賞;甚至連漕幫的船夫們,都在船頭掛起了蓮花燈,說是這樣便能沾染上皇後娘娘的福氣。蘇明薇坐在坤寧宮的窗前,手中翻看著各地送來的戲報,指尖輕輕撫過那些滿是“萬民敬仰”之類讚語的文字,然而,她腕間的殘鐲卻突然變得滾燙——裂痕處滲出的血珠,悄然滴落在“明薇社”的社徽上,那原本嬌豔的蓮花圖案,竟瞬間化作猙獰的骷髏,仿佛預示著這看似繁榮的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黑暗。
“娘娘,戲班班主求見。”綠萼的聲音帶著一絲不安,她腰間的算珠鏢也因情緒的波動,晃出淩亂的節奏。進來的是一位老者,他畢恭畢敬地捧著一個檀木匣,聲稱要將此次巡演所得盡數捐給蘭台書院,以表對皇後娘娘興辦女學的支持。然而,當蘇明薇打開匣子,裏麵除了黃澄澄的金錠,還有半張燒焦的人皮麵具,麵具眼窩裏殘留著詭異的綠色熒光,與幽冥閣死士的眼睛竟毫無二致,這突如其來的發現,讓蘇明薇心中警鈴大作。
更漏聲在猜疑與不安中悄然流逝。五日後,戲班即將在京城獻演最後一場。夜無痕輕輕握住蘇明薇的手,看著她盯著戲票上的蓮花水印出神,輕聲說道:“明薇,這是萬民的心意。”就在這時,他手中的鷹揚令牌突然發出一陣嗡鳴聲,令牌表麵竟浮現出密密麻麻的生辰八字——全是參演戲子的。蘇明薇神色大變,算珠鏢“嗖”地飛出,如閃電般釘在宮牆上,震落的牆灰裏,露出一幅用密寫藥水畫的戲樓結構圖,每個座位標記旁,都畫著一個小小的骷髏,仿佛預示著一場可怕的陰謀即將在戲樓上演。
京城戲樓前,百姓們早早地排起了長隊,期待著這場盛大的演出。賣瓜子的老嫗,突然伸手拽住一個路過的書生,壓低聲音說道:“後生,這戲班子不對勁,昨兒我瞧見他們卸妝,那扮演蕭成業的醜角,後頸有個蓮花胎記……”話還沒說完,戲樓裏突然傳來一聲慘叫。蘇明薇聞訊急忙趕到,隻見台上演夜無痕的演員倒在血泊之中,手中還緊緊攥著半張戲票,票麵上的蓮花紋正緩緩滲出黑血,漸漸顯形出“血蓮終章,雙生獻祭”的字樣。而台下的觀眾席上,無數戴著蓮花麵具的人緩緩起身,麵具縫隙裏透出幽綠的光芒,仿佛來自九幽地獄,將整個戲樓瞬間變成了幽冥閣那令人毛骨悚然的血蓮陣,一場危機,正悄然降臨……
喜歡嫡女重生:血染侯府請大家收藏:()嫡女重生:血染侯府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