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喬木喬鬆

字數:3666   加入書籤

A+A-


    平行時空,請勿當真)
    公元前240年。
    秦朝。
    鹹陽宮內。
    “恭喜大王,是一個小公子。”
    “哈哈哈,好,這是寡人第二個兒子,辛苦楚姬了,寡人要好好獎賞她。”
    “大王給小公子起什麽名字呢?”
    “出自幽穀,遷於喬木。就叫喬木好了。”
    喬木也就是楚修言,身為嬴政的第二個兒子,隻比扶蘇小了一歲,在鹹陽宮的地位是僅次於扶蘇的。
    就在最近一段時間裏,喬木卻意外地察覺到了一些不同尋常之處,那便是嬴政的身上似乎是他人的魂魄!
    經過一番仔細觀察,喬木心中不禁湧起一個驚人的猜測:這個突然出現的魂魄極有可能將原本屬於此世嬴政的魂魄給徹底頂替掉了。
    而倘若自己的推測並未出錯的話,那麽這道新的魂魄或許正是來自於曆史長河之中那位貨真價實、威名赫赫的始皇帝嬴政本人!
    要知道,真正的嬴政可遠非這個世界中被人們所描繪塑造出來的形象可比。原先的那個嬴政不過是後世之人憑借想象隨意捏造拚湊而成的角色罷了,其中不僅充滿了諸多不實之詞,更是對這位千古一帝進行了肆意的抹黑詆毀。正因如此,那個所謂的“嬴政”全然不具備一代雄主應有的非凡氣度與豪邁。
    喬木覺得接下來這個世界恐怕會很亂。
    公元前239年。
    楚姬又生下第二個兒子,為嬴政第四子,也就是陸今安。
    嬴政給他起名為喬鬆,出自山有喬鬆, 隰有遊龍。
    公元前230年。
    胡亥出生,為嬴政第十八子。
    但其剛出生就為嬴政所不喜,將其圈養在宮中的一處宮殿內,對其不聞不問。
    也是這一年,秦國開始攻打韓國。
    隻不過秦國附近的小國圖安,一直暗戳戳的搞事情。
    贏政大怒,直接派兵滅了圖安,圖安王和王後直接殉國,唯一的兒子也在戰亂中死了。
    圖安滅了沒多久,嬴政有一個女兒就出生了,嬴政對其很是喜愛,給她起名為贏玉曼,封號玉漱。
    同年,鹹陽有一夥賊人,意圖報複蒙家,想要擄走蒙恬的弟弟蒙毅,結果被黑冰台發現,將其一網打盡,查出背後指使者,是六國指使。
    也是這個時候,喬木發現長公主嬴元曼,也就是他的姐姐,身上的靈魂也被替換了,而且身上還有野生係統的氣息。
    喬木倒是覺得這個世界越來越有趣了。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
    這一年,嬴政完成了大一統,在鹹陽稱帝,自詡“德兼三皇,功過五帝”,采用了“皇帝”的稱號,自稱“始皇帝”。
    金碧輝煌、氣勢恢宏的宮殿之中。
    嬴政正端坐在那象征著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他微微眯起雙眸,右手輕輕地摩挲著身旁放置著的秦王劍。
    這把寶劍曾伴隨他征戰沙場,見證過無數次血腥與殺戮,如今它依舊閃爍著冷冽的寒光,仿佛在訴說著昔日的榮耀。
    嬴政不禁回想起自己再次一統六國的曆程。盡管此生他極力規避了許多上一世所犯下的錯誤,但令人驚奇的是,最終他仍舊在相同的時間節點完成了統一大業。這一刻,整個天下再次納入他的囊中,成為他的大秦帝國。
    然而,這個世界雖是他的大秦,卻又有著諸多不同之處。尤其是那些六國的貴族們,相較於他前世所麵對的敵手而言,簡直要容易對付得多。他們似乎少了幾分智謀和膽略,更多地隻是憑借著祖上的餘蔭來苟延殘喘。
    不僅如此,嬴政還注意到一個頗為奇怪的現象。在這裏,無論是他忠心耿耿的屬下,還是那些與他針鋒相對的敵人,有時候都會表現出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行為。
    比如說,有些人會莫名其妙地墜入愛河,而且一旦陷入其中便無法自拔,甚至心甘情願地為對方付出一切。
    對於這樣的情況,如果發生在他的對手身上,嬴政倒是樂見其成。畢竟對手變得愚蠢起來,隻會讓他的征服之路更為順暢。
    可若是這種事情發生在了他的屬下身上,那就不得不引起重視了。因為這些被情感衝昏頭腦的屬臣,很可能會因為一時衝動而誤了大事。所以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時,嬴政總是會毫不留情地對他們加以敲打,好讓他們盡快恢複清醒,重新將心思投入到國家政事當中。
    隨著回憶不斷地深入,往昔的種種畫麵如潮水般湧上心頭,他的思緒漸漸飄回到了前世。
    那時候,他曾經親眼目睹自己傾盡心血一手打造的大秦帝國,竟然在短短時間內就走向了衰敗和滅亡。
    彼時的他,隻是空中一個孤獨無助的遊魂,眼睜睜地看著這座宏偉的大廈在風雨中搖搖欲墜直至徹底崩塌,然而他卻無能為力,無法改變這一切。
    想到這裏,他不禁對長子扶蘇心生怨懟,怒其不爭。
    這個孩子,實在是與他大相徑庭,絲毫沒有繼承到他的果敢、堅毅。“子不類父”,“子不知父”,哀哉!哀哉!
    扶蘇的性情太過溫和仁慈,對於政治鬥爭和權力爭奪缺乏足夠的敏銳和魄力。如此這般,又怎能扛起治理大秦的重任呢?真是令人哀歎不已啊!
    不過,待心情平複之後,他仔細思量一番,即便當初扶蘇能夠順利繼位成為新君,恐怕也難以扭轉乾坤。
    畢竟,扶蘇的性格使然,他的心腸太軟,過於注重仁義道德。
    若是處於和平昌盛之世,這種寬厚仁慈的品性或許並無大礙。但當時的大秦內部已然腐朽不堪,各種矛盾錯綜複雜,積重難返。
    要想讓大秦重振雄風,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和創新,同時還需要一位擁有鐵血手腕的君主來強力推行這些變革措施。很顯然,扶蘇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特質。
    不過,在這個世界裏,情況似乎有所不同。
    雖然扶蘇依舊保持著那份過分的仁慈,但他的其他幾個子女相較於上一世而言,有很多不一樣。
    也許在這些孩子當中,真能出現一個足以擔當大任的合格繼承人,帶領大秦更加強盛。
    喜歡綜影視:你的心願,我來完成請大家收藏:()綜影視:你的心願,我來完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