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家主之爭
字數:4357 加入書籤
確定屋裏沒有了其他人的氣息,周子安換了個舒服的姿勢,開始接收記憶。
原身周子安,家住在京城邊上的安州府,家裏一直是做瓷器生意的,傳到現在已經有幾代人了。
現在是一個叫做熙朝的年代。剛剛改國號有二十年,當今是這一個朝代的開國君王。
前朝君主因為經曆了很多任帝王,每個帝王都子嗣眾多。而每個王爺都有自己的封地,可謂是各自割據,皇權並不集中,政令根本無法推行下去。
在這樣的形勢下,內亂四起,隔幾年就因為各地郡王因為邊界和其他問題就要打上一仗,弄得民怨四起。
後來駐守邊關的虎威將軍,因為敵國挑釁,請求帝王開戰。前朝皇帝倒是支持開戰的,於是下令各地籌集糧餉支援邊關。
政令是發下去了,可各地藩王都想盡各種辦法拖延。有的甚至直接不給理由,就是拒不執行皇帝的命令。
虎威將軍沒有得到及時的補給,艱難的打贏了這一場仗。雖然最後還是勝利,但中間付出的艱辛和吃的苦難隻有他們這些將士才知道。
所有人都在心中積攢了怨氣。
在上書請求派兵增援,能一舉打入敵國都城,之後可以一勞永逸的折子被打回後,虎威將軍一怒,直接帶著手底下的軍隊,聯合了京城留守的駐軍,也不打敵國了,直接反了前朝,打回了京城。
一路上將國內所有的藩王都屠殺殆盡。
而前朝皇帝本身還算是兢兢業業,是個為國為民的好皇帝。隻是苦於祖上留下的這個爛攤子,根本無力改變。
虎威將軍感念皇帝盡職,和對自己的提拔,並沒有對其趕盡殺絕。在自己登上皇位,改換了朝代之後,並沒有殺廢帝,還將其和幾個兒子女兒,以及後宮的女人都養在了藩王京城的宅邸中。
等封賞完跟著自己開國的有功之臣,還給廢帝也賜了個安樂侯的爵位。當然隻是個虛爵,並沒有實權,且不能世襲罔替。但這對於已經被滅國的前朝皇帝來說,已經算是很仁慈了。
畢竟曆史上,前朝的帝王沒幾個能好好活著,都死的挺慘。更別說還能兒孫都生活在一起,且新帝除了安排人關注著他們是否有不臣的舉動,都沒有限製他們的行動,他們可以隨意外出。
安州離京城坐馬車也就是一兩個時辰的距離。雖然前朝時局混亂,但都是在更遠一點,藩王聚集的地界。畢竟不論哪個皇帝給兒子們劃封地的時候,都有誌一同的選擇了離京城較遠的地界。
所以京城和離京城很近的安州,一直是百姓安居樂業的安寧氣氛。除了當今打入京城的那一個多月,生活都很安穩,並沒有什麽動亂和民不聊生的現象出現。
周家一直是做瓷器生意,並不是倒買倒賣,而是自家專門有燒瓷器的工坊,裏麵都是祖祖輩輩替自家幹活的老手藝傳承的工匠。
瓷器並不是什麽人都能做的,除了要有手藝,還得有眼光。最重要的,是家底要雄厚。畢竟不能保證每次開窯都能是合格的品質,經常兩三窯出來的都是廢品。這樣無疑就大大增加了投入的成本。
周家做這個生意,自然是能承受得住的。從周爺爺那一輩開始,基本上就算是壟斷了京城附近的瓷器行業。還因為他的眼光獨到,能在世麵上出現的基本都是珍品,周家瓷器的名頭可謂是享譽全國。
甚至皇宮裏都有不少周家做出來的瓷器。
周家並沒有成為皇商,因為瓷器在現在主要還是用於觀賞,並不是必需品,宮裏采購的人並不會隻在一家固定買貨。但因為周家被選中的總歸是占大頭,可以說,沒有這個名號也是在官員當中默認的了。
所以說,雖然沒有人對周家的財富進行排名,但總之也是安州乃至京城排得上前列的富商。
新帝武將出身,但並不是什麽不通文墨之人。他也是詩書世家出身,隻是因為國家動亂,朝廷重武輕文,這才投身軍中。本身對於朝政也很精通。
他知道沒錢的日子有多難,所以鼓勵民間經商,對商人政策上也比前朝優待。所以很快,國庫就又充裕了起來。
這一次沒有了藩王拖後腿,在登基幾年後,就派兒子,也就是現今的太子,出兵滅了他之前就一直想攻打的敵國,將其納入了熙朝的板塊。
可以說,如今是國泰民安,是個名副其實的開國盛世。
周家作為一個傳承幾代的富裕家族,自然是枝繁葉茂,各種嫡係旁支的人眾多。人多了,自然是非就多。
每一代都會為了爭家主之位,鬥的頭破血流。什麽陰謀詭計互相陷害的事層出不窮,甚至買凶殺親的事都有發生。畢竟家主之位不僅是單單一個話語權,而且還是巨額財富的支配權。可以說,做了家主,所有的錢財都到了自己名下。
到了周爺爺那一輩,周爺爺做了家主。中間的手段自是不提。周爺爺是個殺伐決斷的人,在坐穩家主的位子後,就將旁支的所有叔伯兄弟都趕出了定州地界,且不許他們在周邊府城定居,更不許他們再製作瓷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自然是有人不服的,周爺爺又鐵血鎮壓了一番,除掉了幾個鬧得凶的人。又給了剩下的人一些甜頭,雖然不能再做瓷器,卻可以低價從周家買貨,去他們定居的地方售賣。
如此一番操作下來,留在定州老宅的,隻有周爺爺和他的妻子和三個妾室,以及妻妾所生的四子兩女。
周爺爺是個掌控欲很強的人,他活著的時候並沒有選定下一任家主。一直到他年老,無力再掌管家業,才想選出一個合適的繼承人。
彼時他的兩個女兒都早已出嫁,一個嫁在定州本地,一個嫁入了京城。兩人都選擇了商戶之家。
畢竟那時候局勢還不明朗,商戶的地位並不像現在這麽高。官宦子弟和讀書人家並不願意和商戶結親。
因為周奶奶管家很有一套,對妾室很有手段,三個妾室中一人生了個女兒,一人生了個兒子,其他的孩子都是周奶奶所生。
也就是說四個兒子裏隻有三房是庶出,還有小女兒,也就是嫁入京城的是庶出。
彼時四個兒子的孩子也都長大,總共十一個孩子生活在老宅裏麵。
長房最大的孩子都已經成親有了自己的孩子。
原身是二房的長子,算是嫡支的嫡長子。二房除了原身還有一個嫡出的女兒和庶出的兒子。原身的母親也是商戶之女,隻可惜身體孱弱,在周子安還未成年就已經病逝。原身的父親沒有續娶,身邊除了原配的陪嫁伺候,還納了兩個妾室。
周爺爺這個時候已經年邁,他想選擇自己看好的子孫做繼承人,可形勢已經不可掌控,底下的兒子孫子為了家主之位,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爭鬥。
都是在這大院裏長起來的人,手段自然不會溫和。在大房全家掉下了山崖沒一個人活命的時候,周爺爺被刺激的直接咽了氣。
周爺爺不在了,爭奪家主之位的事情卻還在繼續。
原身的爹以給自己大哥報仇的名義,將四房所有的成年男子都送入了大牢,四房自然沒有了再爭奪家主之位的可能。
三房想出手下毒,被原身將其兩個兒子的腿全部打斷。又將自己這個唯一還在家中的叔叔趕出了周家老宅。
之後更是將想自己做家主的周父幽禁在莊子裏麵,和妾室一起不得見外人。但伺候的下人還是安排的很周到。也就是說,周父和周母除了不能出門外,生活上還是不錯的。
做這些事的時候,原身的妹妹是個女子,並不出頭。但原身的庶弟周康幫了原身不少的忙。就連周父對原身耍手段也是周康發現並及時告訴周子安的。
這個庶弟是周母陪嫁丫鬟所生,從小就和原身更親近一些。在原身母親病逝後,二房的後宅都由陪嫁丫鬟也就是庶弟的生母打理,原身自然和庶弟感情好了一些。
在其盡心盡力的幫原身坐上家主之位後,原身對這個庶弟也很是照顧。將自己的妹妹嫁去了遠在千裏之外的本族子弟家中後,將庶弟留在了老宅。
喜歡神棍的打臉之旅請大家收藏:()神棍的打臉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