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皇後號的秘密 綠金入粵
字數:4936 加入書籤
第4回·
一、聖瑪麗亞號的冰鮮艙
1784年夏,珠江口的熱浪如無形的巨手,將“中國皇後號”緊緊攥在掌心。船長約翰·格林站在主桅下,靴底與曬得發燙的甲板接觸時,發出輕微的“滋滋”聲。他摘下三角帽,用袖口擦拭額頭的汗珠,目光越過船舷,望向廣州城方向——那裏的城牆在蜃氣中若隱若現,宛如傳說中的仙山。大副亨利抱著賬本走來,羊皮紙在濕熱的空氣中卷邊,“船長,貨艙溫度已升至華氏八十度,那些參根……”格林抬手打斷,指了指腰間的銀酒壺:“用海豹皮裹著,再澆上朗姆酒,它們在北美雪原都凍不壞,何況這點熱度?”
貨艙內,三十六個橡木桶緊密排列,每個桶底都鋪著半尺厚的碎冰,西洋參根被切成薄片,整齊地碼放在海豹皮之間,每十層參片夾著一片幹燥的藍鈴花——這是拉費多神父特別叮囑的保鮮法。格林蹲下身,用匕首挑開一塊海豹皮,參片表麵凝結著細小的冰晶,在昏暗的燭光下閃爍,宛如撒了一把碎鑽。他忽然想起三年前在蒙特利爾見到的拉費多,那位神父臨終前塞給他一本筆記,扉頁上用拉丁文寫著:“此草能平衡寒熱,或許能成為打開東方的鑰匙。”
船艙深處,年輕船員湯姆正用帆布擦拭額頭的冷汗,他的嘔吐雖止,雙手卻仍在顫抖。格林遞過一塊參片:“再含一片,這東西比你們家鄉的薄荷更管用。”湯姆依言放入口中,忽然瞪大雙眼:“船長,它在舌麵上化了,像有冰水流進喉嚨!”格林觀察著湯姆逐漸恢複血色的臉頰,心中一動:或許,這“綠色黃金”的價值,遠不止於貿易。
二、十三行的嗅覺戰爭
廣州十三行的“同文行”門前,潘啟官站在青石板上,身後跟著四名彪形大漢,每人手中都捧著貼有“福”字的紅漆木箱。他頭戴瓜皮帽,帽頂的紅寶石隨動作輕晃,與腰間的翡翠算盤相映成趣。忽然,一陣微風帶來若有若無的清冽氣息,他鼻翼微動,轉身望向正在卸貨的美國商船,目光落在水手肩頭的麻袋上——那氣味,像是雪水浸潤過的鬆木,又帶著一絲若隱若現的甘甜。
“停!”潘啟官抬手喝止搬運工,折扇“啪”地展開,遮住半張臉,“這是什麽貨物?為何從未見過?”美國船長格林聞聲而來,用半生不熟的漢語介紹:“ahonah,森林的禮物,包治百病。”潘啟官挑眉,折扇輕敲掌心:“哦?可敢隨本官去驗上一驗?”格林掃了眼貨艙中堆積如山的參根,笑道:“榮幸之至。”
驗藥房內,潘啟官褪去外袍,露出繡著五毒圖案的白色汗衫,手腕上的紫檀手串隨動作輕響。他命人取來天平、戥子、瓷碗,又從百子櫃中取出竹茹、麥冬、藿香等藥,擺成八卦方位。格林饒有興致地看著這一切,注意到牆上掛著一幅《神農嚐百草》圖,神農手中的藥草在燭光下仿佛活了過來。
“就用貴國船員試試。”潘啟官指了指隨船而來的水手傑克,他因暈船嘔吐不止,臉色青白。潘啟官先以人參須煎水,傑克飲後卻劇烈咳嗽,痰中帶血;再以西洋參片含服,佐以竹茹湯,片刻後,傑克竟坐起身,用英語驚歎:“我的胃裏像有一條冰河!”潘啟官捋須微笑,目光落在西洋參片上,見其表麵吸附了一層黏液,宛如吸走了體內的燥火。
三、竹茹湯的涼潤奇跡
七月初七,乞巧節。廣州城的街道張燈結彩,乞巧桌上擺滿巧果、蓮蓬,唯有潘府上下籠罩在愁雲慘霧中。三姨太斜倚在湘妃竹榻上,身上蓋著薄如蟬翼的紗被,唇色發紫,指尖冰涼。請來的西醫主張放血療法,銀盆裏的水蛭已經備好,卻被潘啟官喝止:“且慢,再試最後一味藥。”
他親自下廚,取來極品西洋參切片,那參片形如孩童手掌,蘆頭處有七個環狀紋路,正是潘啟官特意留存的“七星參”。竹茹用的是湘江兩岸的湘竹,經霜三年,去青皮,取第二層嫩茹;麥冬選自杭州,顆顆飽滿如碧珠。潘啟官以雪水三升,文武火煎至一升,湯成時,屋中彌漫著藍白色的霧氣,在梁柱間凝成隱約的“涼”字。
三姨太飲下湯藥後,潘啟官命人用西洋參渣敷在她的湧泉穴,以涼潤之氣引火下行。子夜時分,三姨太忽然腹中雷鳴,排出黑如柏油的宿便,其臭異常,卻帶著明顯的清涼氣息。次日清晨,她竟能坐起,親手摘下床頭的茉莉花,湊到鼻前輕嗅。潘啟官觀其舌象,原本焦黑的舌苔已退至舌根,露出淡紅舌質,心中大喜:“此參涼而不滯,潤而能通,真神藥也!”
消息如長了翅膀般傳遍廣州城,連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大班都遣人來求藥。潘啟官趁機廣發請帖,在十三行公所舉辦“西洋神參品鑒會”,邀請函上印著燙金的西洋參圖案,右下角小字注明:“非富賈顯貴,不得入內。”
四、綠金定價的秘密
品鑒會當日,十三行公所外人頭攢動,有身著朝服的官員,有頭戴瓜皮帽的商人,甚至有金發碧眼的洋人。公所內,中央設一紫檀木案,案上擺著玻璃罩,罩內是潘啟官珍藏的“七星參”,旁邊放著一本《西洋參考》,書頁間夾著藍鈴花標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諸位請看,此參產自西方冰雪之地,每十年方得一株。”潘啟官手持象牙放大鏡,“觀其形,五葉三枝,應五行三才;察其色,黃白相間,合西方金土;嚐其味,甘苦帶涼,通肺腎二經。”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據太醫院密檔記載,此參曾救慈禧太後於危厄,今流落民間,實為上蒼垂憐。”
拍賣開始後,競價聲此起彼伏。揚州鹽商汪富海率先出價五百兩白銀,卻被山西票號的王掌櫃以一千兩壓過。英國大班史密斯突然起身,用生硬的漢語報價:“兩千兩,外加一箱印度鴉片。”此言一出,全場嘩然。潘啟官微笑搖頭:“本官隻收銀兩,鴉片誤國,不敢沾染。”最終,“七星參”以三千兩白銀成交,由京城來的神秘買家拍得,此人戴著黑色麵罩,隻稱“替宮中辦事”。
拍賣會結束後,格林船長找到潘啟官,遞上一袋參種:“潘大人,既然這東西這麽值錢,不如在貴國種植?”潘啟官撚著參種,見其顆粒飽滿,表麵有天然的金斑,忽然想起《淮南子》中“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典故,搖頭笑道:“水土異也,隻怕種出來的東西,失了原味。”
五、紫禁城的千裏探藥
紫禁城養心殿內,乾隆皇帝看著陳廷章的密折,手指在“西洋參價超黃金”處反複摩挲。窗外,宮女手持孔雀羽扇為皇帝扇風,卻驅不散他眉間的愁雲。“太醫院為何從未提及此參的市價?”乾隆忽然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慍怒。一旁的太監總管連忙跪下:“回皇上,太醫院隻道此參為藥用,不知民間貿易之事。”
陳廷章此刻正在南下的漕船上,望著兩岸的稻田出神。船行至蘇州時,他看到碼頭上有藥鋪打出“西洋參治暑熱,無效退款”的招牌,好奇之下進店詢問,得知掌櫃竟用西洋參配綠豆、薄荷,製成“清涼散”,惠及百姓。陳廷章隨手買了一包,發現參粉中混有少許澱粉,顯然是摻了假,卻也感歎:“民間智慧,不可小覷。”
抵達廣州那日,正值台風過境,珠江水暴漲,陳廷章的船在波濤中顛簸,宛如樹葉。他扶著船舷嘔吐時,忽然想起湯姆的話,摸出懷中的西洋參片含服,果然片刻後便覺神清氣爽。望著被雨水衝刷的廣州城,他不禁感慨:“此參與嶺南,真是天作之合。”
六、驗藥銅人的秘密機關
十三行公所的驗藥儀式在正午舉行,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驗藥銅人身上投下複雜的光影。潘啟官恭請陳廷章上座,格林船長及各國商人分列兩側,空氣中彌漫著西洋參的清苦氣息。
“請太醫院驗藥。”陳廷章起身示意,隨從揭開驗藥銅人的胸腔,露出內部的經絡模型。潘啟官親自將西洋參片放入銅人咽喉,隨從注入溫水,隻見銅人的“肺經”脈絡逐漸亮起藍光,“脾經”則泛起白光,兩色在“中焦”處交匯,形成旋轉的陰陽魚圖案。
“妙哉!”陳廷章擊節讚歎,“肺屬金,脾屬土,土金相生,故西洋參能補脾陰而清肺熱。若以五行生克論,此參實為調和脾胃、清肅肺金之要藥。”一旁的法國傳教士皮埃爾提出疑問:“在我們西方,這可能是因為參中的皂苷成分能調節體液平衡,與五行之說有何關聯?”
陳廷章微笑作答:“貴國的‘體液說’與我國的‘五行說’,皆為認識人體的工具。西洋參能平衡體內過熱的‘火氣’或‘黃膽汁’,雖名異而理同。醫學之道,如江河入海,殊途同歸。”此言一出,格林船長帶頭鼓掌,掌聲中,驗藥銅人的“心經絡”忽然閃過一絲微光,眾人皆驚,陳廷章卻若有所思:“或許,此參還有未被發現的妙用。”
七、綠金背後的天道循環
返程前,陳廷章再次登上“中國皇後號”,格林船長設宴款待。席間,兩人以參片代酒,相談甚歡。“陳大人,你們的中醫很有意思,”格林夾起一片西洋參,“在我們那兒,醫生隻會開刀放血,哪像你們,用草根樹皮就能治病。”陳廷章笑道:“貴國的西洋參,在我們這兒成了‘綠金’,何嚐不是一種奇妙的緣分?”
酒過三巡,格林取出一個精致的玻璃瓶,裏麵裝著西洋參蜜餞:“這是我們用貴國的蜂蜜醃的,你嚐嚐。”陳廷章打開瓶塞,一股混合著西洋參與荔枝蜜的香氣撲麵而來,蜜餞表麵凝結著細小的“涼”字冰晶,在燭光下宛如微型雪花。他忽然想起太醫院的銅葫蘆,想起拉費多筆記中的“陽”字冰花,心中豁然開朗:“涼與陽,冰與火,看似對立,實則相生,此乃天道循環之理。”
珠江的潮水在夜色中漫上碼頭,陳廷章站在岸邊,看著水手們將最後一箱西洋參搬上商船。月光下,參箱的縫隙中漏出少許參粉,落在潮濕的泥土上。他忽然想起潘啟官的話,或許有一天,這些參粉會在嶺南的土地上生根發芽,長成帶著東方氣息的西洋參。
若幹年後,嶺南果然出現了“廣西洋參”,雖藥力稍遜於北美原生種,卻更適合南方濕熱氣候。陳廷章在《本草匯通》中寫下:“西洋參入華,如金氣西來,遇水土而化,得火木而和,此非偶然,乃天地之道也。”而那艘見證過“綠金傳奇”的“中國皇後號”,則成為中美貿易的象征,其模型至今陳列在廣州博物館,船頭的西洋參根雕刻,依舊在訴說著那段跨越重洋的藥性奇緣。
本章完)
喜歡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請大家收藏:()醫道蒙塵,小中醫道心未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