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痛下決心
字數:3189 加入書籤
這段時間,穆蘭始終處於非常焦灼的狀態。
開始的時候,她的手裏不愁訂單。可是訂單拿回來,質量不過關,交期保證不了,客戶怨聲載道,眼瞅著一個個流失,急得她團團轉,腮幫子腫得老高,牙疼得吃不了東西。
劉芳菲和洪雁看在眼裏,心急如焚,都使出了渾身的勁。可是,由於她們缺乏管理經驗,工作往往事倍功半,完成生產任務還是差那麽一點火候。
劉芳菲和洪雁都是事業心很強的人,完不成生產任務,又著急又慚愧,吃不下飯,睡不好覺,都是一臉的憔悴。
可是,謝耀祖的狀態卻跟她們截然相反,雖然他把車間管得一塌糊塗,各項生產指標遠遠比不上劉芳菲和洪雁,卻心高氣傲,自命不凡,整天神氣活現,頭仰得老高,跟沒事人似的。
自從王哲給他畫了張誘人的大餅,並給他指明了能吃到嘴裏的路徑,謝耀祖便有了自己的想法。首先,有李聰敏撐腰,以後用不著再對穆蘭卑躬屈膝,怕她報複自己了。另外,要討得李聰敏的歡心,就必須有所作為,處處攪穆蘭的局,不讓鴻維公司從泥潭裏爬出來。當然,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歸根到底還是垂涎李聰敏手裏那張香噴噴的大餅,希望早一天坐上公司總經理的寶座。
穆蘭以前雖然沒管理過企業,可人脈很廣,在業務圈子裏口碑不錯。看她陷入了被動局麵,有人便伸出了援助之手,從自家企業選派了三個經驗豐富的管理人員,打算手把手地帶一帶鴻維公司的三個車間主任。
劉芳菲和洪雁很高興,覺得這是千載難逢的學習機會,二話不說,滿心歡喜地當起了小學生。
不料,謝耀祖聽到這個消息,當下便跳了腳,衝著穆蘭叫喊起來:“從外邊請老師,這純屬是自己寒磣自己!”
穆蘭感到詫異,連忙問:“謝耀祖,學學人家的經驗,有什麽不好嗎?”
謝耀祖把頭一揚,嘴一撇,說:“鴻維公司是行業老大,他們那點東西都是從這裏躉去的,咱們現在又花錢從人家手裏去買,不覺得丟人啊!”
穆蘭隻好勸他說:“時代發展很快,我們必須麵對現實,承認自己落後了。”
謝耀祖擰著脖子嗤笑到:“承認落後那是你們的事,讓我給無名之輩當徒弟,門都沒有!”
穆蘭磨破了嘴皮,可謝耀祖就是不讓人家進車間,說在他的一畝三分地,決不允許外來的和尚瞎念經。
穆蘭為這事跟他發生了幾次爭執,最後謝耀祖急了眼,拍著桌子跟穆蘭叫板:
“如果讓外人進了車間,那我就讓位!”
穆蘭再次受到了要挾,生產秩序剛剛恢複正常,在缺兵少將的情況下,她隻能選擇忍耐和退讓。
當然,穆蘭的退讓是有想法的,先讓劉芳菲和洪雁的翅膀硬起來,然後就可以培養新人,那個時候再搬掉謝耀祖這個絆腳石便沒有後顧之憂了。
果然,劉芳菲和洪雁很爭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車間的生產指標一路看好。
穆蘭感到了欣慰,從這兩個人的身上,她看到了鴻維公司的希望。但是,穆蘭心裏很清楚,這點成績不值得驕傲,在刀光劍影的市場競爭中,鴻維公司不堪一擊,很多地方都亟待加強。於是,她顧不得回味眼前的喜悅,又馬不停蹄地外出取經了。
穆蘭的人緣好,時間不長,有人幫她設計了一套企業內部考評機製,按照模擬市場的辦法,三個車間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
這個充滿競爭性的考評機製,明顯對三個車間主任形成了壓力。但從企業發展的角度出發,劉芳菲和洪雁都覺得這是個好辦法。她們認為有壓力才有動力,完全可以借著這個契機,把自身的壓力一層層地分解下去,調動起方方麵麵的積極性。
可是,謝耀祖又是一百個反對,說這是人為製造矛盾,搞內耗,不利於企業的和諧穩定。
他牢牢記住了王哲的話,要想讓穆蘭離開鴻維公司,就不能讓她舒服,得處處給她出難題,事事跟她擰著幹。
穆蘭徹底震怒了,鴻維公司的扭虧時不我待,怎麽能允許謝耀祖這個絆腳石長期擋在腳下。
“是時候了,把謝耀祖拿下!”
經過深思熟慮,穆蘭終於下了決心。
她想得很透徹,這是長痛和短痛的關係,從眼下來看或許會有點麻煩,但卻保證了鴻維公司改革道路的通暢。
當然,如何把短期的風險降到最低,也是穆蘭必須思考的事情。她曾想了很多種方案,但哪種方案的前提都是盡快培養新人。
可是,時間不等人啊!
穆蘭思來想去,終於拿定了主意。拿掉謝耀祖以後,讓劉芳菲或洪雁暫時兼任一車間主任,等有了合適的人選再做替換。
那麽,這兩個人到底誰比較合適呢?
在這個問題上,穆蘭傷了很大的腦筋,對兩個人選進行了全方位的權衡。
謝耀祖被拿掉,根本就沒有安置他的位置,隻能在一車間就地消化。她早就聽說了,謝耀祖跟洪雁的矛盾很深,如果派鴻雁過去,謝耀祖肯定會暗中搗亂,不利於促進生產。
當然,劉芳菲去是比較理想的,兩人關係特殊,謝耀祖心裏再不服氣,也沒法拆她的台。但是,這種選擇對劉芳菲是非常殘忍的,她該用怎樣的心態去麵對下場悲催的謝耀祖呢?
矛盾,一個很現實的矛盾。
穆蘭心軟了,不忍讓劉芳菲去經受這種精神上的折磨。本來她是要把謝耀祖一擼到底的,現在看來還是要給他留口氣,先把他降為副主任,以觀後效。這樣,劉芳菲的心裏或許會好受一些。
想法成熟了,穆蘭便決定跟劉芳菲談話。這件事隻要她答應了,馬上就往下推,時間耽擱不起。
但是,她做夢也沒想到,這個決定竟然釀成了一場悲劇,把鴻維公司拖入了更深的沼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