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以華製華”的策略改進,寺內壽一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字數:3712   加入書籤

A+A-


    寺內壽一的聲音恢複了之前的沉穩和自信,繼續進行著有條不紊的闡述。
    “首先,以華製華的優勢非常的顯而易見。”
    “第一,可極大程度彌彌補我們兵力之不足。支那幅員遼闊,若處處都是我們大日本帝國的勇士進行駐守。”
    “即便是傾盡國力,也難免有些捉襟見肘。”
    “利用支那人維持地方秩序,進行低強度作戰,能讓帝國的勇士投入更加重要的戰線,從而給予敵人致命一擊。”
    “第二,可有效降低統治之阻力。”
    “由支那人出麵管理支那人,至少在表麵上,可淡化征服者的色彩,一定程度上緩和普通民眾的抵觸情緒。”
    “這樣做有利於我們推行各項政策,尤其是戰略資源的征集與運輸。”
    “朝鮮半島目前就是這樣的做法,普通民眾早已習慣帝國的統治。”
    “第三,我在華北時期曾經研究過支那人,治安軍以及投靠帝國的德王,這些我可以將其歸結為和帝國交好的支那人。”
    “他們對待我們大日本帝國的皇軍那是畢恭畢敬,但對待‘自己人’的時候,那個心狠手辣的手段,簡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以說,這些人的有一些手段,在我們看來都有點看不下去。”
    “這些被特別對待的支那人,就是我們所壓榨的群體,對於我們來說,我們的手段他們早已司空見慣。”
    “反觀這些投靠我們的人,他們就是我們的幫凶和劊子手,手上早已沾滿了自己人的血,他們要是想翻身,想不被清算。”
    “那就隻能幫助我們繼續往前走,繼續死心塌地的跟著我們。”
    “可以說,現在的朝鮮半島李氏王朝,蒙古的德王以及滿洲國的溥儀,都是這樣的存在。”
    “第四,支那的版圖太大了,我們能夠投入的兵力是有限度的。”
    “我們不可能因為獲取支那的資源,就將所有的兵力全部調入,這樣一來,日本本土如果遇到危險情況,後果不堪設想。”
    “況且,我們獲取資源都要靠支那人來進行挖掘,采集,支那人都是最好的選擇。”
    “第五,成本極其低廉。”
    “維持一支大日本帝國的甲種師團的耗費,足以組建並維持數倍甚至十數倍的當地武裝。”
    “這對於帝國財政和後勤而言,是極具效率的選擇。”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支那的人口眾多,他們的命不值錢。”
    “我們在這其中付出最小的利益,獲得幾十倍,幾百倍的利益。”
    “這種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看著侃侃而談的寺內壽一,米內光政簡直要氣炸了。
    寺內壽一可不知道他的這些言論,再一次給了米內光政一記重拳。
    “至於說米內君所擔憂的忠誠問題,華北治安軍的叛亂確實是一個慘痛的教訓。”
    “但這恰恰說明,我們過去在這方麵的工作做的不夠細致,不夠深入人心,而非策略本身有根本性的錯誤。”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覺得不可能也不會發生第二次,因為像這樣的事情,就根本不會再出現。”
    “我對新的‘以華製華’,做出如下的一些改良和強化控製。”
    “第一,從一開始征兵的時候,就要在人員的甄別上加大力度,杜絕出現身份不明的人;”
    “除此之外,我們要將一部分帝國軍人編入到治安軍的序列當中,最好是會說支那語言的人,一方麵是為了提高戰鬥力,另一方麵就是為了監視部隊中的動向。”
    “第二,嚴密控製其編製與指揮權。”
    “師、旅級單位主官及參謀長官,必須由帝國軍官擔任;團級單位也需派遣可靠的帝國軍官作為顧問,實際上是掌握部隊動向。”
    “總之一句話,決不能讓其形成獨立的指揮體係。”
    “當然,對於真正願意投靠我們和幫助我們的支那人,可以大力提拔和使用,不過必須擔任副職。”
    “第三,掌握其後勤命脈。”
    “所有彈藥、糧餉、被服的發放,必須經由大日本帝國皇軍之手。使其在物質上完全依賴我們,方能有效鉗製。”
    “第四,我們可以給那些願意加入大日本帝國的支那人發放帝國的身份,允許他們入選大和民族。”
    “當然,這裏不僅僅是可以讓他們自己加入,也可以讓其家人也一同加入。”
    “對於這些願意加入的支那人,他們的思想很純粹,那就是非常仰慕大日本帝國,將他們納入進來,給一些小身份,小權利。”
    “他們就會死心塌地給我們賣命。”
    “第五,分而治之。”
    “將來自不同地域、不同派別、由不同頭目率領的部隊交錯部署,使其難以進行串聯。”
    “並且,可以利用這些人之間的內部矛盾,互相製衡,從內部瓦解。”
    “就這五條全部實施,隻要我們能夠保證,高層、中高層、中層是我們的人,然後給中下層、下層一些利益。”
    “就能用這種方法很好控製治安軍,從而一定程度上保證治安軍不會被支那人給滲透。”
    “就算是有一些被滲透,但也不至於是全部,這樣就不可能出現大麵積的叛逃事故。”
    說到這裏,寺內壽一臉上由剛才的嚴肅狀,直接轉變為略帶微笑。
    “隻要控製好了,做到了上述五點,那麽訓練出來的支那人,就是我們的炮灰部隊。”
    “死一個支那人,死一百個支那人,甚至是一萬個,那也死的是支那人,不是大日本帝國的勇士。”
    “所以綜上所述,”寺內壽一最後總結道,“‘以華製華’並非權宜之計,而是帝國經略支那的長期策略。”
    “我們不能因一次失利而否定全局。關鍵在於,我們能否以更強的決心、更周密的手段去執行它,使其真正為帝國所用。”
    可以說,他的話語邏輯清晰,既承認了問題,又提出了具體的改進方案,將米內光政基於情緒的反對有效地駁斥了回去。
    裕仁靜靜地聽著,兩隻手平放在沙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