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抓建設教學樓換大梁

字數:7800   加入書籤

A+A-


    魯求英還是忘不了他的大食堂,不過話說回來,這大食堂現在建起來還真不是什麽壞事。
    兩個廠子上工的社員也多,集中開夥能提高效率、節約柴火。
    社員們下了工也就不用回家做飯,省了不少力氣,家裏人也可以來吃。
    岑濟對此表示讚同,隻不過還是堅持自己原先的那一套,吃飯必須得給錢,而且現階段吃飯得定量,還不能敞開肚皮吃。
    現在人人都是大肚子漢,女人也不比後世那些每天嚷嚷著要減肥的小姑娘,個個都能吃能喝的,就怕身上不長肉。
    要是敞開肚皮吃飽飯,那估計用不了一個星期,食堂就得被吃空了。
    聽完岑濟的說法,魯求英點點頭,算是認可了,緊接著又開口:“不過現在是動不了工了,最快也得等立秋!”
    魯求英的話有道理,現在立夏剛過,田裏稻子還在長,再過個把月就可以收割了。
    瓜子廠四周都是農田,現在動工那水稻就廢了,農民心疼糧食也心疼自己小半年的付出,絕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要不請江壩生產隊的同誌們”洪步春提了一嘴。
    魯求英直接一抬手,止住了洪步春的話:“江壩生產隊也要搞生產呐,他們也隻是趁著農閑來一趟!”
    “我也問過他們,江壩生產隊搞包幹比較冒進,幾乎都把地分完了,現在他們隊裏都是各人顧個人。”
    “他們在這裏耽誤一天,家裏的田就耽誤一天,更別說學校目前還是全靠他們在建設,再給他們加擔子,說不過去!”
    魯求英直接否決了洪步春的想法,在他看來,這明顯沒有把對方當成平等的同誌來看,而是當成了自己花錢請來的雇工。
    “春哥兒,這種想法要不得,你這是剝削思想,是把人當成工具,你明天別修路了,去學校工地上參加勞動,具體的事情聽江壩生產隊的同誌們安排!”
    洪步春砸吧砸吧嘴,自己本是出於一片公心,支書也太小題大做了吧?
    心裏雖是這麽想,但嘴上還是應了下來,回去的路上,趙前進找上了洪步春,兩人各自發了一陣牢騷,長籲短歎不提。
    李小嘴最近很開心,一方麵是因為魯求英承諾的培訓費已經給了。
    摸著那一遝厚厚的票子,他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得帶多久的學徒才能掙回來啊!
    另一方麵嘛,是新上任的呂廠長又提出了新條件,讓他繼續在廠裏當什麽技術總監,聽上去怪唬人的。
    但是錢開的可不低,一個月八十五塊,隻比成天扒拉縫紉機、搞得雙手確黑的仇技術員低十五塊。
    這交易能幹嗎?要是放在以前,那可太能了,自己哭著喊著都要幹,可現在呢?
    現在當然是不一樣了,服裝廠生產的衣服圖樣都是自己一手搞出來的,那原始的圖冊自己早就翻爛了。
    必須澄清一下,自己可沒有看那些衣著暴露的女娃們,隻是單純研究服裝版型!
    至於為什麽還在猶豫,李小嘴有自己的盤算,在糾結幾天後,向呂廠長提出了自己的條件:
    幹這個什麽總監可以,但是自己的買賣不能丟!
    也就是說,李小嘴既想在廠裏上班拿工資,還想下了班回家自己做衣服往外賣。
    打一份工,我特麽要掙兩份錢,瑪德世界上還有這種好事?
    李小嘴提出這話的時候,心裏那是十五個水桶打水—七上八下的。
    他本意也隻是想憑著自己的手藝要要價,這也是他在大上海學來的訣竅:凡事總得講講價,什麽都不講就應下來的那就是戇都!
    沒想到這呂廠長不知道是腦子被豬給拱了,還是圖個爽快,竟然就這麽答應了。
    還特意關照他,讓李小嘴以後隻用在廠裏待到下午兩點,之後就放他回去自己做衣服。
    不過有一條,這廠裏的布料、工具他一樣也不許用,隻能自己回家用自己的。
    再一個,就是新款式衣服隻能在服裝廠生產出來後,李小嘴才能做。
    這條件說出來,李小嘴心裏是樂開了花,沒想到這娘們兒還真是頭發長見識短,還真好糊弄!
    “我說仇技術員,這麽幹能行嗎?他這下回去肯定拚命做衣服,做的衣服還是我們廠的款式!”
    望著李小嘴一蹦一跳的離開,呂小蘭憂心忡忡地看著仇玉和,心裏也沒有底。
    “廠長,你就放心吧,李師傅遲早要回來,時間早晚問題!”仇玉和臉上掛著自信的笑容,就連鼻子上那一抹確黑的機油都顯得不那麽突兀了。
    而仇玉和之所以敢這麽給呂小蘭出主意,也是因為另一件大事:
    在周有才和呂小蘭拉扯幾天後,躍進大隊服裝廠終於取得了服裝銷售的自主權。
    周有才為了把賣瓜子和賣衣服綁定在一起,可是費了好大勁,也不知道他從哪學的話,說起來一套一套的。
    說什麽自己已經打通了銷售渠道,衣服可以順著瓜子分銷商一並往外賣,可以迅速打開市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還說什麽瓜子和衣服一起賣,兩者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更有利於發揮躍進大隊的品牌效應。
    呂小蘭則是據理力爭,這衣服跟瓜子一起賣,那衣服到底賣多少錢?
    有人隻想買衣服不想買瓜子怎麽辦?或者買瓜子的不想買衣服怎麽辦?
    再一個,這服裝廠生產出來的衣服都往瓜子廠送,那瓜子廠準備出多少錢?這分紅又怎麽算?
    二人站在路口針鋒相對、唾沫橫飛,互相指鼻子瞪眼睛,各有各的理。
    魯求英一聽兩人的語氣,又有點要幹架的趨勢,趕緊把兩人分開。
    最後仇玉和不知道從哪把桂枝大嫂給拉了出來,桂枝大嫂往中間一站,開口就是支持服裝廠自主經營。
    周有才對此嗤之以鼻,開口就是:“你一個開代銷店的,怎麽還摻和我們兩個廠長的事?”
    言下之意那當然是,你一個賣糖打油的,很不上台麵噠,趕緊哪涼快哪待著去吧!
    不過桂枝大嫂據理力爭,表示此前在店裏賣工裝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在問。
    而且賣衣服最重要的是什麽?是有地方展示,自己可以布置起來,讓顧客看得見摸得著。
    自己有店麵,雖然場地不大,但好歹能擺的出來,總比瓜子廠那隨便往袋子裏一塞的強。
    知道的是在賣衣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在處理殘次品呐!
    魯求英一聽,這大桂枝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沒想到這代銷店開了大半年,還真有幾分見識!
    “好了、好了!”魯求英製止了三人的爭論,略一沉吟,當即宣布了自己的決定,也就是大隊的決定,支部的決定。
    一是瓜子廠今後不得搭售衣服,瓜子價格要跟衣服價格分開標注。
    二是瓜子廠今後要搞促銷,需要照價購買,不得調撥、不得賒欠。
    三是瓜子廠還是要與南通那邊對接,瓜子換布料還得繼續。
    四是服裝廠今後自主經營,瓜子廠換回的布料,須得照價購買,也是不得賒欠,服裝定價自行決定後報大隊備案,利潤上繳比例與瓜子廠、磚窯廠一樣。
    五是服裝廠負責生產,銷售事宜要與代銷店共同商議決定,待服裝廠搬遷新址,原址劃給代銷店擴大經營。
    魯求英一口氣說了五條規定,算是把這事定了下來,服裝廠、代銷店皆大歡喜。
    瓜子廠也不能算毫無收獲,畢竟手裏還攥著服裝廠的命門—原料供應。
    “仇技術員不愧是中專生,腦子就是靈活,任我怎麽也想不到把大桂枝扯進來!”呂小蘭在回去的路上對仇玉和讚不絕口。
    仇玉和笑而不語,其實產銷分開是明麵上的事,什麽代銷店好展示、好銷售也隻是托詞。
    最重要的是這背後的人,而中國社會最看重的就是背後的人際關係。
    桂枝大嫂是誰?沒錯,是代銷店的經營者,但另一個身份呢?
    是瓜子廠會計張克清的老婆!
    不用說張克清平時就是最聽老婆話的人,周有才要是不把這服裝銷售的路子讓出去,他周有才能睡的安穩?
    而能把桂枝大嫂拉進來,關鍵之處就在於,自己為她提供了一個無法拒絕的條件。
    那就是把這舊廠址讓給她,代銷店至今還開在桂枝大嫂家裏,占地方不說,關鍵是沒有自家的空間了。
    站在桂枝大嫂的角度來看,她恐怕早就對家裏來來往往的人有些厭煩了,誰還不想有自己的空間呢?
    因此仇玉和算準了隻要把桂枝大嫂拉進來,那這件事必然就妥了。
    什麽瓜子換布料之類的話,其實服裝廠也不必過於擔心,隻要衣服銷路好,什麽布料不好找?
    到時候自己多去外麵走動走動,拉一拉訂單,不比現在用別人的邊角料強?
    還有上次跟楊縣長一起來的丁廠長,似乎對服裝廠的衣服也很感興趣,談一談合作也不是沒有可能。
    扯得遠了些,話說回來,為什麽不怕李小嘴自己在家買衣服呢?
    仇玉和嗬嗬一笑:“他賣不出去的!”
    為了給呂小蘭吃下定心丸,仇玉和給呂小蘭詳細論證了一番。
    首先是速度,服裝廠目前有電機八台,現在的“躍進衫”做工簡單,日產能過五百件,李小嘴一天在家撐死了能做個十來件。
    再就是品牌,“躍進衫”之所以叫“躍進衫”,那就是躍進大隊的產品,品牌已經打出去了,別人第一印象肯定傾向於來躍進大隊買,就像買球鞋必須是回力、飛躍一樣。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那就是價格,目前“躍進衫”的定價還沒出來。
    仇玉和建議先生產著,等李小嘴偷摸對外賣的時候,服裝廠直接定一個讓他無法接受的價格,直接殺死比賽!
    呂小蘭聽完目瞪口呆,對仇玉和佩服的五體投地,光是一想到李小嘴累死累活做出來的東西,最後賣不出去,呂小蘭心裏就又喜又怕。
    喜的是李小嘴的事確實不用擔心了,怕的是,這個技術員也太不簡單了,萬一他要是使起壞來,自己該怎麽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過這想法也是一轉即逝,沒事,咱隊裏還有岑老師呢!那可是出了名的有本事!
    不過此刻岑濟卻沒什麽心思管這些,他正站在工地上看齊同煒指揮李克道他們放梁。
    自從楊佳回了縣裏,沒過兩天就來了一輛卡車,上麵裝了小半車的鋼筋,有的是新的,有的上麵還帶著幹透的砂漿。
    也真是難為縣裏,不知道從哪尋摸來的材料,不過魯求英很是謹慎,讓岑濟趕緊施工。
    不為別的,就怕縣裏反悔啊!
    得到指示後,岑濟也是打電話搖人,把齊同煒給請到了大隊,準備火速施工。
    教學樓跨度大,再加上又是二層樓的磚混結構,地基必須得上鋼筋框架。
    經過一晝夜施工,地基硬化基本完成,養護幾天後,就開始砌牆。
    大隊也是下血本,牆體也別搞什麽開鬥牆,“24牆”都入不了魯求英的法眼,直接就上“37牆”,立柱都是“50磚柱”。
    雖說費磚,不過砌起來確實紮實,遠遠望去,就好像一幢巍峨的堡壘。
    是的,在這一覽無餘的農田河灘上,這麽一棟紅磚建築,確實就像個堡壘一樣。
    砌牆進度很快,今天就是一層封頂的日子,齊同煒不敢大意,提前就帶著社員們一起紮鋼筋籠子。
    一個個長條形的鋼筋籠子被簡易吊車掛上樓頂架好,模板都是請了溫大本用好料子做的,下麵的支撐的柱子李克道都是摸了一遍又一遍,反複檢查。
    二層樓需要封頂兩次,萬事開頭難,第一次如果能成功,那第二次難度相對來說會小一點。
    齊同煒和李克道都很重視,這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不過幹成了,那也是收獲不少。
    “這次就先不上梁了,等二層封了頂,我跟大隊申請一下,好好鬧一鬧!”岑濟看著樓頂上忙碌的社員們,輕聲說著話,似乎是自言自語,又像是在跟旁邊的周能軍說話。
    “那可得鬧,千百年頭一回,方圓幾十裏地,恐怕農村裏也就我們這一家建起了帶鋼梁的房子!”
    周能軍語氣自豪,他本來聽說今天小學上梁,以為會跟往常一樣撒些糖果、米球下來。
    可沒想到,現場一片井然有序,絲毫不像是要鬧上梁的樣子,不過來都來了,就當是看熱鬧了。
    現場還有聞訊趕來的其他生產隊的社員,個個都站遠遠的,生怕鋼筋掉下來砸腦袋。
    “好了嗎,水泥澆上沒有?”魯求英掐著表小跑著到了,雖說今天不是正式意義上的“上梁”,可他還是要求必須按照黃曆上的時間來算。
    岑濟手裏捏著日曆紙,衝他擠眉弄眼:“支書你交待的事情,我們哪敢當耳旁風?”
    日曆紙上寫著:
    1981年5月18日,農曆四月十五,宜結婚、搬家、理發、開業、動土、掛匾、修造、上梁。
    喜歡我在1980年搞開發請大家收藏:()我在1980年搞開發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