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南邊之難

字數:3684   加入書籤

A+A-


    傷口縫合好以後,王平又取出消過毒的紗布,將漢子的傷口重新包了起來。
    做完這些,王平才舒了口氣,坐在一邊休息起來,孫神醫和華寧塵盯著大約看了有一刻鍾的時間,見縫好的傷口再也沒有血流出來,兩人臉上才湧現出濃濃的激動之色。
    有了這種全新的救治之法,不知道天下多少百姓會為此受益,若是天下所有醫者都能學會,又不知會挽救下多少的性命。
    華寧塵更是已經想到,那淮南道百姓劫後餘生的笑容了,更重要的是,此法若之後能推行到軍中,又不知多少士兵會因此受益。
    華寧塵越想越激動,頓了頓...
    下一刻,便朝著王平拱了拱手,肅然說道:
    “師侄鬥膽,還請師叔同意師侄將此法上報朝廷,推行天下,解決受困於創口而不得治的天下百姓,我宣國百姓,定會記得師叔恩德。”
    這個時候的大夫,不管醫術水平如何,總是這般高風亮節,孫神醫如此,華寧塵亦如此,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天下黎明。
    而從聽到華寧塵寧願繞路,也要向孫神醫請教醫術開始,王平便知道此人也有一醫術仁心,點了點頭,拱手回了一禮,笑著道:
    “本該如此,師侄放心去幹便好,無需與我商議。”
    “不過這傷口縫合,倒也不隻是剛才那一種方法,若是師侄想學,也可湊近來看。”
    王平笑笑,轉頭吩咐一旁愣神的濟安堂老大夫要了一塊豬肉。
    等豬肉拿進來的時候,王平已經備好了工具,朝著華寧塵招了招手,便自顧自拿刀刮開了豬皮。
    華寧塵興奮的胡須都在顫抖,朝著孫神醫點了點頭,便湊了過去。
    不多時,便聽到王平的聲音在屋中響起:
    “這傷口縫合,有好幾種方法,有單純連續縫合,單純連續鎖邊縫合,單純間斷縫合....”
    聽著王平的聲音,孫神醫點了點頭,眼中滿是欣慰,自己這師弟果真是一片至誠至善之心,他在這個位置剛好也能看的清清楚楚,就讓徒兒先學吧,自己在觀摩觀摩。
    不過很快,濟安堂的老大夫便插了過來,擋在了孫神醫眼前,幾聲親咳聲響起,那老大夫疑惑轉頭,突然一愣,笑著拱了拱手:
    “神醫先看,神醫先看。”
    這還差不多嘛,孫神醫笑著點了點頭,往旁邊挪了挪,笑著道:
    “一起,一起。”
    一旁,二牛已經緩緩蘇醒,看著身旁的那塊豬皮上翻飛的針線,吞咽了口唾沫,又被嚇暈過去。
    ……
    這下午直到深夜,王平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帶著張山峰回了家,這師侄真是厲害,長江後浪推前浪,這禦醫果然不是白當的,練了一下午的縫針技巧,雙眼盯的通紅,手都不帶抖的。
    古代這些人,真當是敬業到了極致,可怕太可怕了。
    把醫館裏的幾壇酒交給華寧塵後,王平便逃了回來,明日這家夥就要走,希望這傷口縫合之法能對南淮道的百姓,有一丁點的幫助吧。
    王平仰頭躺在床上,盯著屋頂楞楞發著呆,明日不但還要去醫館教師兄一遍,還有自己安排的課業要做,得早點休息了。
    次日一早,一匹馬車就匆匆出了慶州府城,王平見孫神醫已經完全掌握,才轉身出了醫館。
    孫神醫依舊待在醫館,一邊看著那濟安堂原本的老大夫練手,一邊捋著胡須有些疑惑,這為什麽用師弟的酒精擦拭傷口後,就不易發炎呢?這是為何?
    濟安堂的老大夫,被這眼神嚇了一跳,手一抖結就沒打好,孫神醫也不在意,低頭看了一眼,沉聲說道:
    “繼續。”
    ……
    十天以後。
    帝都長安。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此雖不是描述長安的詩句,但此時用來描述這雨後長安,卻有些再合適不過。
    一場夏雨過後,太醫院院牆邊的幾棵柳樹經過雨水的洗禮,顯得更加脆嫩,華寧塵抬步走下馬車,聽聞此事太醫令不在院裏,便又匆匆折返,坐上馬車直接前往皇宮。
    皇宮。
    太極殿。
    南淮道的水災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據信中所言,水災衝毀農田,百姓流離失所,兩縣之地已經失聯....朝堂之上氣氛也有些壓抑,滔河水災一直是宣帝心中一根刺,一念及此便覺得有些胸口發悶,朝著台下朝臣開口問道:
    “諸位,說說吧,滔河水災之事,到底何解?”
    堂下聞言,議論之聲漸起,宣帝轉頭看向蕭靖遠,蕭靖遠拱手而出開口說道:
    “回陛下,此時水災已發,滔河治理之事應當後移,當務之急是救治南淮道兩州百姓才是,對此戶部已經安排物資,與太醫院諸位太醫一同抵達,想來不日便能有所改變。”
    戶部尚書戴晝也拱手而出:
    “回陛下,微臣接到消息,太醫院院丞華寧塵於半月前曾前往慶州府,想來是為了南淮道之事,估摸著時間,這兩日便能抵京。”
    “以老臣愚見,此時因問清楚南淮道具體情況,再盡做後續打算,若是可以,請派專人前往南淮道解救災民,另外再請禦史台出專人監督,切莫讓某些蛀蟲,貪贓枉法,貪圖救命之財。”
    戴晝本就掌握戶部,按理說此話乃得體完備之言,可此言一出,朝堂上眾人麵色微變,下意識看向某些特殊的地方,而武將一邊卻是渾不在意,依舊樂嗬嗬的看著笑話。
    見周圍的目光投來,朝堂之上的一些人,嘴角略過一絲譏笑,抬眼看向文官一側稍微靠前的幾個位置,有位麵容陰翳的中年人冷哼一聲,開口嗆道:
    “戴尚書,你這般說話,豈不是會寒了朝廷諸位大人的心,一酌一飲自有法度,若是戴尚書胡亂譏諷,我吏部又也如何給諸位同仁一個好的評價呢?”
    “李尚書急什麽,戴大人又隻不過是防患於未然罷了。”
    “回陛下,微臣認為戴尚書提議不錯,還請讓禦史台之人隨行監察,若查出災區有貪汙之風,建議就地革職查辦,平息民憤。”
    見禦史大夫魏錚都開口了,武將們麵色一肅紛紛撇過頭去,那姓李的吏部尚書冷哼一聲,倒也沒了下文。
    喜歡科舉:古代農家子的宰輔之路請大家收藏:()科舉:古代農家子的宰輔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