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月球基地開建
字數:3685 加入書籤
2016年11月18日,星期五,這是一個看似平凡無奇的日子。
然而,對於羅傑和他所領導的“視界科技公司”來說,這一天卻具有特殊的意義——月球基地的開建時間終於來臨。
與地球上傳統的施工現場開工方式不同,這次的開建方式可謂別出心裁。
在距離月球大約5000公裏的太空中,一艘“太空運輸飛船”悄然待命。
它的任務是向月球上預先選定的三個位置發射特製的導彈。
隨著一聲令下,三枚導彈如流星般疾馳而去,它們拖著長長的藍色尾焰,以驚人的速度穿越太空,徑直衝向月球表麵。
眨眼間,導彈準確地擊中了目標,引發了連續三次劇烈的閃光。
這三次爆炸猶如夜空中的閃電,瞬間照亮了黑暗的宇宙。爆炸產生的巨大能量掀起了滾滾塵霧,仿佛一朵巨大的蘑菇雲在月球表麵升騰而起。
碎片四處飛舞,如流星般劃過天際,但卻沒有地球上常見的震耳欲聾的響聲傳出。
當塵埃逐漸散盡,人們驚訝地發現,月球表麵上的三個著彈點已經被明顯炸出了品字形的深坑。這些深坑直徑約為320米,深度達到了85米,宛如三個巨大的隕石坑。
而這一切的背後,是因為在爆炸的彈頭部分加載了一顆微型的“反物質炸彈”。
這種先進的技術使得爆炸的威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也減少了爆炸的碎片向太空中拋射,也湮滅了絕大多數的殘餘,有利於減小接下來的施工難度。
然後,那艘巨大的“太空運輸飛船”就像一個緩慢移動的巨獸一樣,緩緩地向著月球靠近。當它接近到一定距離時,飛船上的垂直起降係統被激活,六個巨大的噴射口突然噴出了耀眼的藍焰,如同藍色的火焰巨龍一般。這些藍焰產生的強大推力使得飛船逐漸減速,並最終穩穩地懸停在月球的表麵上方。
隨著飛船的下降,月球表麵的灰塵被藍焰掀起,形成了一片衝天而起的灰色塵霧。這些灰塵在月球微弱的引力作用下,緩緩飄落,仿佛給整個月球披上了一層薄紗。
當飛船完全降落在月球表麵時,它的龐大機艙緩緩打開,就像一個巨獸張開了它的巨口。一輛輛工程車和各種工程機械在“智能機器人”的精準操作下,有序地駛出機艙,進入了施工場地。
這裏沒有傳統的開工儀式,沒有領導的長篇大論,也沒有繁瑣的剪彩環節。一切都顯得那麽簡潔高效,直接進入了實質性的工作階段。
羅傑和格瑞絲商議的月球基地計劃,將整個基地分為了一、二、三號坑。
其中,一號坑被規劃為生活區,它的整體外形是一個巨大的半圓球形建築。
這座建築的地下部分令人驚歎,竟然有整整 20 層之多!
而月球表麵的部分也毫不遜色,足足有 8 層。整座建築的總麵積大約為 145 萬平方米,如此龐大的空間足以容納大量的人員和各種設施。
在這座建築內部,住宿的單身公寓數量眾多。
然而,由於空間有限,這些公寓的設計自然不能像地球上的那樣寬敞。
這裏的房間多數隻有 20 平方米左右,但布局卻相當緊湊合理。每間公寓都配備了一張雙人大床,供人們舒適地休息;一個衛生間,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一排隱藏式的衣櫃,提供充足的收納空間;還有兩個小巧的沙發和茶幾,讓人們可以在房間裏稍作休憩。
除了住宿區,生活區的建設也十分完善。
這裏不僅有影院,讓人們在閑暇時光能夠欣賞各種電影;
還有超市,方便人們購買日常用品;酒吧則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放鬆身心、社交娛樂的場所;
廣場則是人們聚集交流的好去處;運動場所和遊泳池更是滿足了人們鍛煉身體、享受休閑時光的需求。可以說,地球上常見的生活設施在這裏應有盡有,隻是規格相對緊湊一些罷了。
第二號坑是一個特殊功能區。這個區域的外形同樣是半圓形的建築結構,一共建設了 12 層。
每層的空間都異常寬闊,尤其是最上方的 8 層,這裏完全被規劃為種植區。而這片種植區所采用的技術更是令人驚歎——最先進的“智能農業種植模式”。
在這個模式下,空氣、土壤、光照、滴水灌溉以及溫度等各個方麵,都由智能係統進行全麵而精準的控製。
這 8 層種植區中,有整整 6 層專門用於種植各種糧食作物,而另外兩層則是蔬菜種植區。
值得一提的是,格瑞絲在種植領域的經驗和技術借鑒了荷蘭和以色列這兩個農業強國的先進成果。通過這種方式,蔬菜的產量得到了極大提升,每平方米的收成竟然能夠達到近 100 公斤的年產量!
這無疑是科技所創造的奇跡。
再往下看,最底部的四層則被設定為養殖區,計劃分別養殖牛、羊、豬、雞、魚等各類肉食來源。那麽,為什麽要如此大費周章地在月球上進行種植和養殖呢?
其實,羅傑這樣做主要是出於戰略上的考量。
通過在月球上實現自給自足,不僅可以減少對地球資源的依賴,還能為未來火星的大規模殖民提供寶貴的經驗。
當然也有更深次的考慮,萬一要是某一天跟美國政府鬧翻了,也有自給自足的基地,這就是華夏族人骨子裏麵帶的‘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的思想觀念。
而第三號坑,便是工業區所在之地。這裏的工業區規模宏大,僅有四層巨大的空間,但每一層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地下三層,首先是最底層,它是整個月球基地的能源核心——反粒子正負場發電站。這座發電站每天的發電量高達 5080 億度,如此巨大的發電量,完全能夠滿足基地的日常需求,確保基地的各項設施都能正常運轉。
第二層是科研基地,這裏匯聚了眾多科研場所,如生物實驗室、物理實驗室、化學實驗室等等。科研人員們在這裏進行各種前沿的科學研究,探索月球的奧秘,為人類的科學發展貢獻力量。
第三層則是一些機械設備、月球工程車以及在月球上使用的飛行裝置的生產和加工製造廠房。這些廠房全部采用全智能控製係統,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能將成本控製在最佳狀態,使得每一件產品都能達到最優品質。
而月球表麵上的一層,是一個開放式的空間,這裏矗立著巨大的“超級太空船”船塢。
那艘計劃中要進入小星帶的“母艦”,就將在這個船塢中建造完成。這個船塢規模之大,令人驚歎,它將見證人類探索宇宙的又一偉大壯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