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蜂擁而至

字數:3672   加入書籤

A+A-


    林會全,一個土生土長的華夏山東人,他與親朋好友四人共同組成了一個團隊,毅然決然地投身於“視界科技公司”的“星空發展計劃”之中。
    經過深思熟慮和反複商討,他們最終決定采用一種獨特的合作方式——“分成式”。
    根據這一合作模式,視界科技公司將負責提供所有必要的供給物資以及一艘小型飛船,而他們的團隊則要承擔起前往小行星帶捕捉具有價值的“小行星體”的艱巨任務。
    一旦成功捕捉到這些“小行星體”,拖行到巨型宇宙飛船進行熔煉,最終得到金屬成品。
    而這些金屬成品的收益分配將按照 6:4 的比例進行,也就是說,視界科技公司將獲得總價值的六成,因為公司先期投入的太多。
    經過漫長而艱辛的三個月太空飛行,他們的小型飛船在“智能駕駛係統”的精準操控下,終於順利抵達了小行星帶。
    然而,這僅僅隻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挑戰才是真正考驗他們運氣的時候。
    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小行星帶中,要想在第一時間發現那些蘊含巨大價值的“小行星體”並非易事。這需要他們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果斷的決策力以及一點點的好運氣。
    在公司提供的“小行星”分布圖上,那些小行星的位置雖然被清晰地標注了出來,但它們的運動軌跡卻顯得雜亂無章。
    這些小行星有的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疾馳而過,有的則像蝸牛一樣緩慢爬行;有的在太空中瘋狂地旋轉著飛行,有的卻以一種近乎靜止的姿態悠然自得地運行著。
    然而,盡管這些小行星的運動方式千奇百怪,但它們之間的距離卻都非常遙遠,最少也相距數百萬公裏。這無疑給搜索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經過近 20 天的不懈努力,他們終於有了新的發現——一顆直徑約 4 公裏左右的小行星。
    更令人欣喜的是,這顆小行星竟然是以靜止的形態環繞太陽飛行的。對於初出茅廬的他們來說,這種相對穩定的狀態無疑是最理想的捕捉目標。
    於是,他們迅速調整飛船的模式,將其設置為“智能同步飛行”,以便更好地與小行星保持相對靜止的狀態。然後,飛船小心翼翼地逐漸靠近小行星,直到完全貼近它的表麵。
    接下來,就是最為關鍵的一步——發射固定錨。小飛船準確地將固定錨發射出去,成功地將自己與小行星牢牢地連接在一起。
    然而,任務並沒有就此結束。為了確保小行星能夠按照預定的軌道運行,他們還需要在小行星上安裝三台“推進器”。
    這就意味著,其中的兩名成員必須穿上厚重的防護服,走出飛船,進入太空進行外部操作。
    隻要安裝好後,一切就交由飛船上的‘智能係統’來控製了,然後啟動導航模式,自行尋找到‘母艦’。
    經過巨型宇宙飛船長達近三天的處理和熔煉,林會全他們拖回的小行星終於有了收獲。這顆直徑 4 公裏的小行星,就像一個裝滿寶藏的神秘星球,等待著人們去探索和發掘。
    經過一係列複雜而精密的操作,最終的金屬結果全部呈現在了眼前。其中最大的收獲無疑是那重達 109.28 噸的銅錠,這些銅錠閃耀著金黃色的光芒,仿佛是宇宙中最珍貴的寶物。緊隨其後的是 575 噸的鐵,雖然數量上比銅錠多,但價值相對較低。
    此外,還有 900 公斤的鉬和近一噸的鈦,這些稀有金屬雖然數量不多,但它們的價值卻不容小覷。至於其他數量不等、價值偏低的金屬,則被排除在了數據名單之外。
    總的來說,這支由四人組成的華夏團隊可以說是發了一筆小財。他們曆經 8 個多月的太空飛行,經曆了很多的困難和挑戰,如今終於得到了如此豐厚的回報,這無疑是一件令人欣喜若狂的事情!
    這些熔煉好的金屬,根據公司給出的價格,總價高達 110 萬美元。
    最後,四人團隊按分成獲得44萬美元,他們將這筆財富平均分配,每人都得到了 11 萬美元。
    當他們回到華夏後,視界科技公司駐華夏的公司會按照當時的外匯匯率將這些美元兌換成人民幣,每人大約可以獲得 70 萬人民幣。
    相對而言,這筆財富雖然稱不上巨額,但在華夏,短短八個月就能賺取 70 萬 rb,這無疑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正因如此,林會全四人組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先在家中休息兩個月,養精蓄銳,然後再繼續他們充滿挑戰的“太空工作”。
    與此同時,當世界各地眾多像林會全這樣的普通民眾參與“星空發展計劃”並取得成功的真實案例,被當事人以及公司信息部廣泛傳播開來時,那些每日仍在為生計苦苦掙紮的民眾們,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線曙光。
    這些案例讓他們意識到,原來通過參與“星空發展計劃”,自己也有可能改變命運,獲得更好的生活。
    於是,人們紛紛湧向“視界科技公司”的官方網站,踴躍提交報名參與的申請。
    然而,考慮到太空工作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絕大多數人都選擇了相對保守的雇傭式報名方式,即領取工資的模式。根據不同的工作崗位和職責,每月的工資大約在 4500 美元至 5500 美元之間。
    而此時此刻的羅傑,正麵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全球各地的民眾報名人數如潮水般湧向他的公司,報名參加小行星帶資源開發計劃。這一突如其來的熱潮讓羅傑和他的團隊應接不暇,他們不得不緊急商討並製定下一步的開發計劃。
    畢竟,小行星帶的資源並非無窮無盡,而全球報名想要參與的團隊已經超過了驚人的 500 萬支!如此龐大的數字讓羅傑意識到,必須要有一個更為長遠和可持續的發展戰略。
    就在這時,格瑞絲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方案——啟動火星殖民計劃。
    她認為,在火星上建立基地不僅可以緩解當前資源緊張的局麵,還能以火星為跳板,進一步開發木星所屬衛星的豐富資源。這樣一來,即使人數眾多,也能有足夠的資源供大家分配。
    然而,羅傑對於這個方案仍有一絲疑慮。他深知火星作為長期殖民星的重要性,因此對於火星上的礦產資源,他暫時決定不對外開放。
    他擔心無序的開采會對整個殖民規劃產生負麵影響,會進一步破壞火星的地理結構。
    畢竟,當我們將目光投向浩瀚星空時,就會發現隻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資源將會是無窮無盡的。
    但在這之前,我們需要謹慎地規劃和管理,確保每一步都走得穩健而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