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基地重新架構

字數:4958   加入書籤

A+A-


    指導員看王漢林這麽說,想著王漢林說這些話的含義。
    想到還是漢林想的遠啊,要是我的話,我也就是再建4個儲備糧庫,有兩年的糧食儲備還不夠。
    看來我的想法有些狹隘呀!有很大的局限性,眼界還是太窄呀!
    這件事情我要形成簡報上報到上級,基地這個狀況也適合全國的狀況啊。
    王漢林又接著跟指導說:“指導員,您過來看一下地圖,你看一下這片地,我聽肖秘書匯報,這片地大約有1000畝地左右,但是感覺種不了地,說是因為土地質量問題。”
    “我是這樣想的,明天我讓肖秘書在這裏做一下測繪和探查,看看這一片地是什麽狀況,土質是什麽樣的,土裏有什麽東西。我準備讓肖秘書挖坑挖半米深,隔500挖一個,看看這裏的地質到底是什麽狀況,然後回來研究一下適合種植什麽作物。”
    “如果把這一片地都開發出來,這1000畝地如果種植玉米,那就每一年能給咱們產生40萬斤的玉米。”
    “如果這1000畝地真正開發出來,就能解決咱們每年口糧的19,這是一個很大比例,這麽多的自給自足的糧食儲備,我們壓力會小一些。”
    “肖秘書說,這一片地非常的平整,這片地一到雨季,山上的雨水衝刷下來,就會變得很泥濘,如果真是這樣,看看土質問題能不能改造成水田?”
    “如果真的能改造成水田,即使一畝地打200斤大米,那一年就是20萬斤的大米呀。這20萬斤大米可不是玉米能相比的,這大米是細糧,高能量作物,如果能種大米,盡量還是種大米,畢竟咱們也不能總吃粗糧啊。”
    “基地以後逐漸要粗細糧食搭配著吃,這樣員工才能有體力做工作,我們要逐漸提升生活質量。”
    指導員說:“那這個事情由我來接手吧,具體的工作由我來做,等調查結束行程報告後,咱兩個再討論怎麽辦。”
    “指導員,這個事情由你來接手之後,你還有一件事情去辦,這件事情比種地還重要。”
    指導員說“是什麽事情?比種地還重要!”
    王漢林說:“指導員,咱們需要兩台、最少需要兩台大馬力的拖拉機。我感覺現在能換來大馬力拖拉機的地方隻有北麵兒的老大哥了。您能不能跟上級申請一下,看看北麵老大哥需要什麽,咱們能不能用物資跟他們換?隻要他們能提出需要物資的清單,我就用東西跟他們換,換來兩輛大馬力的拖拉機。”
    “指導員,我是這樣想的,這一片1000畝地我想設計出一個設備,這個設備叫撿石機,用大馬力拖拉機拉著這個撿石機,把這個土裏的石頭全撿出來,這樣土裏沒有大石頭,這個土地咱們就改造成功一半兒了,然後再根據這個土地的形狀和落差,咱設計一個排水係統和存水區。”
    “如果真能改造成水田,那麽咱們的種植區域又增大了,又能讓咱們的儲備糧食的基礎力量增大了。”
    指導員說:“沒問題,這件事情一會兒我就向上級做申請,看看北麵兒需要什麽,咱們就跟他們換,最近我也感覺到沒有機械設備是很難。把效率提升下來,光是靠人力是不可以的。”
    王漢林又和指導員說:“指導員您能不能申請一些農業有文化的學生或者專家也可以,如果可以的話,能不能跟農業的高校商量一下,把咱們這裏的種植區域和養殖區域變成大學的訓練基地和實習基地呢。”
    “他們總是學習理論知識,如果讓他們的理論知識在咱們這個基地上能實踐,這樣對他們是有好處的,他們也能做實驗,對我們的規劃也是有幫助,畢竟我們沒有真正的從科學角度去策劃,去研究這些事情。”
    指導員說:“這兩件事情我都上報給上級,讓上級去解決。”
    王漢林點點頭說:“那指導員兒我沒有別的事情,就是這幾件事情,倉庫的事情就盡量去做吧。對了,指導員,我們的施工建設以後不能總靠兵工團力量。我們要組建自己的建設隊伍了。”
    “還有一件事情就是咱們各個基地的名稱的問題,現在光一個水庫現在就有7、8種叫法,咱們的采礦區也有4、5種叫法,這樣以後都是麻煩。”
    “您要規劃一下每一個地方的叫法,咱們統一一下整個咱們基地的架構,規定好名稱,這樣以後無論是去哪一個地方,或者是說要去哪一個地方,咱們都規劃,有一個統一的標準。”
    “隨著咱們的地盤的增加,人員的增加,這樣混亂的管理模式是不可行。”
    指導員說:“這些事情前些天我也想了。我們要有規矩,有紀律,有規劃的形成咱們的基地,以前都是沒想這些細節,現在確實要想一想。”
    王漢林說:“指導員,那現在咱倆大概簡單的規劃一下,這樣以後你以這個大致的規劃讓下麵的人做細節填充吧,最後形成一個報告,咱倆再討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指導員說:“可以。”
    王漢林這時起身在辦公室走了一圈,看見肖秘書端著飯菜進來,被王漢林擺手轟走了。
    王漢林坐下說:“那咱們就先從養殖基開始,咱們養殖基地那裏應該變成這樣的叫法,現在的養殖基地叫養殖部。養殖部應該分為養雞場,養鴨場,養鵝場,養豬場,鹿場、馬場。”
    “這個馬場裏包括養馬,養驢和養騾子,整個養殖部就分這6個分廠,這樣讓幾個小隊長各管一個廠兒之後,大隊長主抓幾個小隊長的管理,這樣就好管理一些。”
    “咱們再讓木工做好牌子,在路上做好標記,從這條道到那條道做一個牌子,去養殖部,怎麽走、到養殖部之後分幾條路?之後每條路是通往哪個地方?如果通往鹿場前麵兒,做個箭頭就寫個路程,這樣無論以後誰來,怎麽找都方便一些。”
    指導員說:“這樣的設想是對的,那種殖部呢?”
    “指導員我想是這樣,種植部您就安排吧,種植地的地名就叫種植部。要形成規模,有大馬力拖拉機之後,我們要在相對平的地方推平一些土地,讓土地形成大規模種植。”
    “這樣我們的種植管理也都好管理一些!”
    指導員說:“那種植部我就叫人調查一下,看看怎麽叫法為好,這樣形象生動的叫出了名字,大家一聯想也就知道是哪片地了。”
    王漢林又說:“水庫那裏就寫漁場部,簡簡單單,大家都知道幹什麽,但是漁場部裏不單單包括養魚和打魚,以後我們的木匠團隊也應該放到漁場去。”
    指導員有些不理解,為什麽王漢林會把木匠放到養殖區漁場去?
    王漢林說:“指導員是這樣,我感覺咱們這片水庫以後會越來越大,咱們自己要造船,現在雖然也能造小船兒,但是現在的小船兒不符合未來的狀況。”
    “如果未來水庫的麵積變大了,那麽咱們的狀況也要隨著現實的狀況而改變,所以說我把木匠團隊放在魚場,一是那裏地盤兒大,二是咱們要做一些水庫兩岸的魚排和碼頭。”
    “這些東西都需要木匠來指導幹活兒,所以說我想把木匠形成一個隊伍。叫魯班施工隊。對於這個名字我想隻要作為一個木匠來說都是最好的名稱。”
    指導員想了想說:“這個名字恰如其分,最好了,代表的意義也好,那就叫這個名字了。”
    王漢林接著說:“然後就是咱們的采礦區,上午我看了一看。這個采礦區的狀態有一些雜亂,雖然看似井井有條,但是還有著一定的危險。”
    “我現在是這樣想的,咱們要盡快的規劃出來采礦區、粗加工區還有精雕區這三個區域。比如說咱們開山放炮的地方就叫采礦區,從采礦區運出的石頭堆積的石料由人來大致加工出原材料的形狀,這地方就應該叫做石材粗工區。”
    “而從粗工區製造出來的產品到下一個地方,這個地方精雕細琢的地方,比如說雕出一些石碑、石獅子,石桌這個地方我們都應該叫精雕區。所以說就應該有三個區域叫采礦區、粗工區、精雕區這三個區域。”
    “這樣采礦區的工作不會影響粗工區,粗工區的工作不會影響精雕區,隻是增加一些運輸的團隊。我們在現有的運輸隊找出一些適合采礦區到粗工區的運輸人員和馬車由他們來運輸。”
    “再找出一些適合從粗工區到精雕區運輸材料的人員和馬車,這樣我們的員工也能增加一部分,我們的職位也能增加很多。讓咱們基地的員工自己去選擇他們喜歡做什麽,就讓他們去做什麽。”
    指導員想想王漢林說的這些話之後,也同意王漢林的說法,叫采礦區粗工區和精雕區。
    那指導員兒又說:“漢林就按照你現在這個設想,我記錄下來。那漢林這個采礦區、粗工區、精雕區統一個部門兒就叫礦產部吧,這些這三個小部門兒所有的人員都歸礦產部來管理。”
    王漢林聽到指導員這麽說也非常同意說:“可以、可以這麽叫,就叫礦產部。”
    指導人又說:“那咱們的醫療區怎麽叫?”
    王漢林說:“咱們不能叫醫院,這樣讓人感到很冷,應該叫療養部。咱們的療養部也應該分為三個區,一個是醫療區、一個是養療區、一個是恢複區。這樣咱們有病的人要在醫療區治病,病治好了,要去養療區養病,養療區養好之後,要恢複的時候要在恢複區域恢複好了才能出院,咱們的標準是出院就能工作。”
    喜歡穿越在50年代請大家收藏:()穿越在50年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