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開荒3保華的苗
字數:4943 加入書籤
幾天後爸爸給周山講了日本侵略的事。
日本人與清朝簽協議後,日本底層沒有土地的百姓來到中國,他們到無人無主的荒地拓荒。
剛來時,日本人擔心中國人多,不敢到中國人的村落,見到中國人非常謙虛。
但中國政府為防止外交事件,總是遷就他們,一來二去,他們發現占了中國人的地,中國人也不敢說話,打了中國人,中國人也不還手。於是他們膽子大了…
周山聽後說:“我明白了,以後有人打我,我會還手的。”
周山推著九十歲的父親想起了當年...
記得當年,開荒又過一周。
爸爸帶著他倆上山種地,周山看見梯田一邊有一個土堆,爸爸告訴那裏埋著大糞,周偉用鍬插了一下,拔出來時,黑黃大糞的臭衝了過來,周偉、周山差一點就吐了。
爸爸告訴他倆:“一邊去。”
爸爸自己戴上口罩站在糞堆加土攪拌,攪拌均勻後揚到打好的壟上。
爸爸讓他倆打水,周偉帶著周山繞到山下,到河裏打水。
抬水往回走時,周偉在後,周山在前,走到陡峭處周山停了下來。
他說:“山路彎彎坡道陡,水流汩汩過山溝。”
周偉扶著向下滑動的水桶,說:“別整用不著的,快走!”
倒水播種,周山等待自留地裏的收獲。
除了休息日,職工上班時間早晚都延長了,主要原因是班前班後的學習會。
學習會說是為了提高職工政治覺悟,加深對毛澤東思想的理解。
除此,每周還有半天的脫產批判會,說是為加強職工對建黨以來曆次路線鬥爭的了解,提高了大家對階級鬥爭、路線鬥爭的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
當然,批鬥會也會結合職工開荒種地等問題。
什麽私心一閃念,什麽小資產階級思想。
批鬥學習是為了讓職工沒有私心一心為公,但職工及家屬的肚子卻無法摒棄私心。
一天,孫家和接了一個患者,在老百姓中引起不小的議論。
候煥東家裏人多,分房時要了兩套,兩套房連著。
候煥東是西南人。
1967年轉業,來到保東機械廠,成立三線籌備組時他主動申請,指揮部任命他為保衛籌備組組長。
他人未到三線,先安排剛轉業的弟弟候煥耒來到三線當了司機。
分房前,他找公社派出所將家裏的戶口分為兩本,一本是母親、弟弟、老大、老二那本,還有自己、老婆、老三、老四、老五那本,要房時,他找了宋東方要了兩套房。
分房後,他回西南接來母親及妻小。
候妻來了,轉正當了工人,到鑄造木工組當了名木工。
大兒子候小勇入廠分到生產科,當了半成品管理員,二女兒也入了廠,三女兒及老四上了學,老五上了幼兒園。
建護坡時,佟三槍、安得誌領人修好護坡道路後候煥東帶著他的人起個院。
兩戶一院中間一個對開的鐵大門,很氣派。
候煥東在這個家是皇上,妻子叫他‘當家的’。
他這個‘當家的’是真的,結婚後家裏吃的用的都靠他掙,部隊當連長,到地方當副科長,又當科長,妻子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老家村裏的人也認為他是最有出息、最大的官。
這次,她與候煥耒入廠,多虧當家的找了老家戰友改了戶籍及檔案。
她對自己丈夫是從心裏認可,自己吃的不好,幹活累點,無所謂。
但她每天必須給丈夫做個菜,燙壺酒。
有人講,沒有不是的父母。
其實不然,人之初,性是善。
在善的環境下,成長的人,他的思想行為都會善良,但在不善的環境裏,卻不是。
而這不善的環境,第一個就是原生家庭造成的,他家就是如此。
侯家吃飯,有規定長輩先吃,長輩下桌,晚輩才能上桌。
上了桌,有多少就是多少,吃不飽餓著。
候煥東家的碗櫥有鎖頭,隻有候煥東妻子能打開。
他家的早餐有粥,粥多為昨晚特意留下的米飯加上少量菜葉做的菜粥,再有高粱米飯或玉米麵大餅子、鹹菜。
早上,他家做菜,那是給當家帶的。
晚飯要單獨做一菜。
菜好了,候煥東和他媽一起先吃,候煥東每天還要喝幾兩。
他吃完後,別人才能吃。
這一天,領導找他開會,回來晚了。
候煥東喝酒時,小五在旁邊哭了起來。
候小五早上、中午都沒搶過哥哥、姐姐,一天都沒吃飽,太餓了。
候煥東今天工作有點煩心事,正喝著,聽到哭聲很生氣,拿起身邊的小板凳甩過去,也是巧合,板凳正好砸到小五頭上。小五頭被打出了血。
媽媽趕緊帶小五去找孫家和包紮。
孫大夫問:“小五,痛不痛?”
“ 不痛,就是餓”!孫家和很不解。
後來知道情況很生氣。
這麽一個小孩,因為餓被打,這家長真不是個東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事情傳了出去,家屬議論紛紛。
有的認為家長做的太過分;有的講小孩子不能慣,大人上班掙錢,應該吃點好的;還有的講小孩子長身體,應吃些好的。
消息傳到農村,老百姓非常不理解,供應戶也為吃的為難嗎?
話多了,領導聽到了,心裏也不是個滋味。
入溝後,供應糧中,粗糧多,細糧少,每人每月隻供三兩油,粗糧沒什麽營養,對胃傷害很大。
以前,在城裏憑票可以買到肉、蛋、奶。
現在深山溝什麽也沒有。
以前,在城裏養殖的人隻有少數,搬入溝,養殖的人增多了,先是養小雞、小鴨等小動物的,後有人養豬、養羊、開荒種地。
當然,多數人在家門口、倉房邊開塊地種點菜,但也有部分人上山開荒種地。
宋東方認為這是小資產階級思想作祟。
要求黨團員抵製開荒建自留地自私的行為,抵製養豬、養羊這種大型養殖行為。
批判解決不了肚子問題,有的家庭糧食不足,吃不飽造成家庭矛盾,兩口子打架比比皆是。
吃不飽的現象也影響工農關係,小孩子到農田偷苞米,偷地瓜,老百姓叫苦連天。
生產隊找到廠裏說:你們小孩子偷點沒什麽,但不能破壞莊稼,偷一兩棒玉米,折壞十幾棵,偷幾個地瓜,薅壞一大片瓜秧。
三線建設初期困難確實存在,領導自己家也有困難。
領導卻講困難是彈簧,你弱它就強。
領導如何壓的彈簧,老百姓不知道。
老百姓家壓彈簧,主要有兩種辦法,一是讓肚皮難受,二是勞動解決。
勞動解決的辦法就是種地開荒,其中開荒最多的就是馬保華家。
他家房後的山頭,讓他平了地,開了荒。
他又到山後,開了一塊很大的地,他開的地越界了,大隊來人找過他,他給人家幾把農用工具,找的人沒說什麽,就回去了。
他家的院很大,地很多,他不單種了很多的地,也養了豬、雞、鴨、兔及幾條狗。
為了積肥,他在院裏圍了個廁所,家裏人到自己的廁所大小便。
除了家附近,他還占了其它好多地,種了好幾百棵地瓜秧,種了很多玉米、穀子。
喜歡三線情懷請大家收藏:()三線情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