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合並2合並時存在不公

字數:5557   加入書籤

A+A-


    吳權回到教室,想起剛才上廁所的經曆,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還當著同學們的麵繪聲繪色地學了起來。
    劉遠勝聽到動靜,擠過人群湊過來問:“你說的那個人長啥樣啊?”
    吳權比劃著說道:“個子不高,臉色白白的,挺瘦的。”
    “那人可能是我家親戚,我聽我媽說,這條溝裏隻有我二姨夫家姓隋。我二姨家兒子的模樣,和你說的差不多,他好像是下一屆的。”劉遠勝猜測道。
    “你二姨?你家到底有多少親戚啊?”吳權好奇地問。
    “我可有好幾個姨呢,還有好幾個舅。1970年我這個舅到這兒,我那個姨前段時間去了東華,最近又過來了。”
    劉遠勝興致勃勃地介紹著自家親戚的情況。
    正說著,上課鈴聲突然響了。
    老師走進教室,看都沒看學生一眼,徑直麵向黑板開始講課。
    他不停地在黑板上書寫,一邊寫還一邊大聲朗讀著自己寫的內容。
    這位老師是從東華學校調過來的,他上課有個特點,就是自顧自地寫和講,從不提問學生,就算學生在下麵說話、隨意走動,他也當作沒看見。
    新學校帶來了許多變化,比如上課不再喊“起立”“老師好”,老師也不再體罰學生。
    聽說這是楊校長給老師們開會時特別要求的,要破除傳統的師道尊嚴觀念。
    中午吃完飯,吳權、周山和李風順、劉遠勝相約一起到操場踢毽子。
    “唉、唉,劉遠勝,你看,廁所東麵,雙杠旁邊,那個人是不是你家親戚?”
    吳權眼尖,突然指著操場一角說道。
    “翻雙杠那個?不是。”劉遠勝看了一眼說。
    “不是翻雙杠的,是旁邊靠近單杠的那個。”吳權著急地解釋。
    “是,是他。”
    劉遠勝定睛一看,確實是自己的表弟,於是扯著嗓子大聲喊道:“隋寶意!”
    隋寶意聽到喊聲,朝他們這邊走來,身邊還跟著一個同學。
    幾人互相介紹,原來劉遠勝的表弟叫隋寶意,跟他一起過來的同學叫孔慶傑,他們都是從東華學校轉過來的。
    在工廠搬遷進程中,幹部隊伍也進行了相應調整。
    麻三田回廠後,恰好趕上參加科室黨員學習及工作安排會議。
    會議由劉海福主持,他宣讀了幹部任命文件。
    會議地點在主料組的大辦公室,輔助組的人員需要自帶椅子前往。
    麻三田進去得晚,辦公室裏早已擠滿了人,他隻好在門口找個位置坐下。
    領導宣讀文件時,他也拿出本子記錄,但現場嘈雜,沒能完整記錄下來。
    晚上,麻三田帶著些好吃的來到常永梅家喝酒。
    趙福田好奇地詢問幹部調整的情況,麻三田掏出本子,念道:
    “謝雲旺還是一把手,宋東方是二把手,劉忠臣擔任生產副廠長,徐誌海負責勞資和後勤,擔任副廠長,劉玉主管基建、設備和安全,任副廠長,袁國嶺出任技術副廠長,紀廣才是工會革委會主任。”
    “紀廣才是誰啊?”趙福田滿臉疑惑地問道。
    “他是東華那個廠的副廠長,聽說之前是轉業幹部。”麻三田解釋道。
    “喝酒喝酒。”
    常永梅舉起酒杯,招呼大家幹了一口。
    “還有其他人的調動嗎?”
    趙福田興致不減,繼續追問。
    “安合英擔任組織科和宣傳科科長,顏兆祥是副科長,李春雨去了新分出來的熱力部門當一把手,王忠興反倒被降為二把手。好幾個幹部調回了保東,張小會去了檢驗科。”
    “這很正常,都是關係使然。李春雨和領導關係好,沒少送禮。”趙福田略帶不屑地評價道。
    麻三田接著說:“江、劉還在原來的崗位,侯煥東是設備科科長,東華來的蔡淑誌擔任生產科科長,劉科長和王國慶職位沒變,張東強是後勤科科長,夏義峰負責武裝保衛科,韓澤信是技術科科長,鄭齊任技術科副科長。”
    “鄭齊的官職降了啊。”趙福田聽後說道。
    “沒錯。還有秦慧婕是計量理化科科長,盛國琳是彈體車間一把手,畢邊伯為二把手;陳永昌任一把手,吳敏是二把手;賈飛龍、王紹一職位沒變動,陳貴田是鉚焊車間一把手,佟三槍到鍍鋅車間當主任兼指導員;房大元是工具車間一把手,趙文太任副手;高豐收擔任機電車間二把手。”
    “高豐收行啊,沒白溜須。”常永梅插了一句嘴。
    麻三田停頓了一下,和趙福田碰了碰杯,喝了口酒。
    趙福田說:“你說的這些人好多我都不認識,他們都是負責什麽工作的?”
    “我也不太清楚,按道理你們應該認識才對。”麻三田回應道。
    “我哪認識,不過前段時間省裏來人考察幹部時提過,好像有你說的這些人。”
    “當時找你談話了?”
    “對啊,找我了……”
    “行了,說這些也沒用,人家是當官的,咱們就是普通職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對,對,不聊他們了,喝酒喝酒。”
    當時,東華廠的搬遷工作還未完成,全廠幹部大會無法統一召開,隻能分頭傳達談話內容。
    錦東各單位傳達時,徐誌海回到東華廠,在那裏組織傳達和談話工作。
    徐誌海在保東時就是副廠級幹部,是排在第五位的副廠長,也是謝雲旺的老部下,兩人當年還一起被關進牛棚。
    三線建設時期,彈尾項目規模比錦東項目小,上級安排他和劉玉共同負責。
    但由於選址存在問題,生產和生活用水難以保障,工廠發展受到極大製約。
    部裏驗收後認為這裏不具備擴大生產的條件。
    這就意味著沒有新的基建投資,也沒有新的招工指標。
    沒有投資,廣大職工就隻能一直住在三線初期建設的簡易住宅裏,而且東華廠隻招過一次工,職工子女想要再就業變得十分困難,新婚職工也分不到住房。
    徐誌海不忍心看到職工們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苦苦掙紮。
    1972年末,他參加三線工作會議時,來到錦東機械廠,看到了這裏的發展,心中便有了想法。
    回去後不久,部裏開會時,他向領導提出了兩廠合並的建議。
    領導半開玩笑地問他:“你就不擔心合並後沒官當?”
    他坦然回答:“無所謂。”
    他說的“無所謂”是真心話,在這個條件艱苦的單位工作實在太難了,職工們總是找他解決問題,可他能解決的事情卻少之又少,甚至連自己的事情都難以解決,這樣的官當起來又有什麽意義呢?
    領導批準合並後,找他談話,他知道自己的職位會有所下降,但他欣然接受。
    這次回去召開幹部會議,大家得知他從一把手降為四把手,都為他感到不平,紛紛抱怨世事不公。
    按照廠領導的分工,由徐誌海負責東華廠幹部調整的談話工作。
    職位平調或者升職的幹部,談話相對容易;而降職的幹部,溝通起來就困難多了。
    好在他自己也降職了,做工作時倒也有些說服力,工作進展還算順利,當場沒有幹部提出過多異議,這讓徐誌海感到頗為滿意。
    又過了一段時間,分配的房子陸續交付,大家也陸續搬了家,到了新的工作崗位。
    隨著相互接觸增多,矛盾也或多或少地出現了。
    勝利街的住房安裝了暖氣,不再需要火炕。
    鉚焊車間加班加點生產了大量的雙人、單人鐵床,還有許多上下鋪鐵床。
    由於生產時間緊張,而且這些鐵床屬於非軍品,部分同誌質量意識淡薄,導致生產出來的鐵床出現寬窄不一、床腿不齊等問題。
    廠裏按照各戶申報的需求和戶口信息進行核實分配鐵床,後勤與基建科還組織人員為各戶安裝。
    安裝人員可不敢在領導家裏敷衍了事,家裏有人在場盯著的住戶也糊弄不了,結果質量不好的鐵床都被分到了彈尾車間普通職工家裏,而且這些職工大多在錦東沒有親戚朋友。
    大家剛搬進來時,覺得這不是什麽大問題,床寬了窄了將就著用,床腿不齊墊一墊也能湊合。
    但幾天後,一位同誌去領導家串門,卻發現了問題。
    這位同誌發現問題後,如果直接找領導反映,調換一下鐵床,事情也就解決了。
    可他沒有這麽做,因為他不確定這是不是個別現象。
    他滿心疑惑,又感到氣憤,整天都在琢磨這件事。
    為了弄清楚實際情況,他特意去其他工友家裏查看。
    漸漸地,東華廠的普通職工都知道這不是個別問題,大家都認為這是有人故意為之。
    大家心裏有氣,卻又不敢直接發泄,思來想去,最後找到了紀廣才。
    喜歡三線情懷請大家收藏:()三線情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