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此時彼時,龍舟慶典

字數:6042   加入書籤

A+A-


    李夕靜坐在三生殿的窗邊,手裏握著一卷賬冊,指尖輕輕點著朱砂筆,在“四月廿三,椒房殿——東坡肉二斤”這一項上畫了個圈。
    她微微蹙眉,轉頭問身旁的浣英。
    “東坡肉……皇後娘娘近日口味變了?”
    浣英正替她整理繡線,聞言抬頭。
    “聽說是六殿下近日讀書辛苦,娘娘特意吩咐小廚房做的,說是甜鹹適口,能開胃。”
    李夕靜點點頭,沒再多問,隻是指尖無意識地在賬冊上摩挲了兩下。
    東坡肉…… 她記得這道菜。
    並州沒有這樣的做法,肉要燉得酥爛,用黃酒燜煮,最後收汁至濃稠甜香。
    她第一次吃,是在入京後的平樂樓,統共分到了巴掌大的一塊,她與浣英卻心滿意足。
    “姐姐在想什麽?”
    浣英見她出神,輕聲問道。
    李夕靜回過神來,勾了勾唇角。
    “想起從前在平樂樓......這時節進京參選的公子老爺們最愛點這道菜,跑堂的端著托盤穿梭,滿樓都是甜香。”
    “那會兒平樂樓裏日日座無虛席,妹妹都記不清跑了幾趟後廚呢。”
    浣英頓了頓,似乎是想起什麽,眼裏閃過一絲懷念。
    “如今想來,那會兒倒真是苦中作樂。”
    她將繡線纏回竹繃,抿嘴一笑。
    “不過姐姐如今貴為妃位,想吃多少東坡肉沒有?”
    李夕靜被她逗笑了,伸手點了點她的額頭。
    “你呀,還是這般促狹。”
    她垂眸,看著賬冊上的字跡,神色淡淡。
    “如今是如今,從前是從前,這世間事向來是此一時彼一時。”
    五月上旬,上陽宮東門鴻恩殿。
    “娘娘,李妃娘娘方才遣人送了新製的香囊來。”
    女史琰瑤捧著個錦盒進來。
    趙楓抬眸看了一眼,唇角微揚。
    “收著吧。”
    她與李夕靜雖位分相近,共處一派,卻因性情不同,交往甚少。
    李夕靜性子清冷,處事果決,而她則更善周旋,八麵玲瓏。
    這樣的香囊,不過是宮中常見的禮尚往來罷了。
    琰瑤將香囊收入多寶閣,轉身問道。
    “娘娘,三殿下晨起說想吃您做的蜜漬梅子,小廚房已經備好了材料......”
    趙楓聞言,唇角的笑意更濃了些。
    “煦兒下學回來了?”
    琰瑤上前替她將鬢邊的發絲挽到耳後。
    “殿下正被先生檢查功課呢,娘娘不必著急。”
    小廚房裏,青梅已經洗淨去核,整齊地碼在青瓷碗中。
    趙楓挽起袖子,親自將蜂蜜與冰糖熬成琥珀色的糖漿。
    甜香彌漫間,她忽然想起多年前的司州老宅,母親也是這樣站在灶台前,為她熬製蜜餞,而自己不擅廚藝,卻皆做得在皇兒心坎上。
    “母嬪!”
    行煦的聲音從院中傳來。
    趙楓轉頭望去,隻見少年一襲蘭紫色孔雀羽紋長衫,發間玉冠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光,手裏還捧著幾枝新摘的荷花,粉白的花瓣上沾著晨露。
    “下學路上看見太液池的荷花開得早,就摘來給母嬪插瓶。”
    行煦將荷花遞給琰瑤,目光卻黏在灶台上的蜜漬梅子上。
    趙楓笑著戳了戳他的額頭。
    “饞貓。”
    她將梅子盛入琉璃盞中,又撒上一把桂花。
    “先去溫書,等放涼些再吃。”
    行煦乖乖點頭,卻趁她不注意偷偷捏了一顆塞進嘴裏,頓時被燙得直吐舌頭。
    趙楓又好氣又好笑,忙倒了杯涼茶給他,卻見琰瑤匆匆進來。
    “娘娘,瑤夫人往咱們這邊來了!”
    趙楓手上動作一頓。
    因皇後事務繁多,李妃有孕在身,瑤夫人也終於掌了協理六宮之權,而她與瑤夫人井水不犯河水已久。
    她迅速理了理衣襟,將蜜漬梅子交給琰瑤。
    “帶殿下去書房。”
    “瑤夫人到——”
    門外的女官聲音尖細,悠長,透著幾分刻意的拖長。
    “柔妹妹這兒的槐花香得緊。”
    顧明寧仰頭看了看滿樹繁花,笑意不達眼底。
    趙楓不動聲色地行禮。
    “姐姐說笑了,姐姐的居所也是花香四溢,妹妹可不及姐姐。”
    “妹妹不必客氣。”
    瑤夫人徑直走向正殿,裙裾掃過石階上的落花。
    “本宮今日來,是為端午龍舟之事。”
    趙楓心頭微跳。
    端午龍舟曆來由高位妃嬪主持,去年是李夕靜,今年按例該輪到......
    “皇後娘娘的意思,今年由你協理。”
    瑤夫人落座主位,指尖輕叩案幾。
    “你性子柔善,與各宮都處得好。如今瀾妃剛去,宮裏需要些喜氣。”
    協理端午典儀,意味著要在皇上麵前露臉。自雲嘉霏失勢後,她已經許久沒有這樣的機會了。
    “妹妹明白。”
    趙楓低眉順眼地應下,卻在心中盤算著這突如其來的恩寵背後,究竟藏著什麽玄機。
    瑤夫人滿意地點點頭,起身離去前留下一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對了,內務府新來的總管是裴家遠親,妹妹若有需要,盡管開口。”
    送走瑤夫人後,趙楓站在廊下,望著滿樹槐花出神。
    琰瑤輕輕走來。
    “娘娘,蜜漬梅子已經放涼了,殿下等著呢。”
    趙楓回過神來,唇邊露出一抹溫柔的笑意。
    “走吧,別讓煦兒等急了。”
    書房內,行煦正襟危坐,麵前攤開著《春秋》,眼睛卻不時瞟向門口,見趙楓進來,他立刻露出笑容。
    “母嬪!”
    趙楓摸了摸他的頭。
    “功課做完了?”
    行煦點點頭。
    “先生布置的策論已經完成了,我正打算翻看《春秋》。”
    他一臉求表揚的神情。
    “煦兒真棒。”
    趙楓笑著將蜜漬梅子放在桌上。
    “來,嚐嚐母嬪做的蜜漬梅子,看看味道如何?”
    行煦早就饞得不行了,立刻撚起一顆放進嘴裏,酸甜的味道在舌尖擴散。
    “好吃!母嬪的手藝真好!”
    看著兒子滿足的模樣,趙楓心中柔軟一片,思緒卻有些飄遠。
    司州老家年前傳來書信,說家裏這支外支出了事,她日後更是指望不上,自己雖然出身官宦,卻也給不了皇兒支持。
    她輕輕拂去行煦衣襟上並不存在的灰塵。
    “煦兒,父皇近日可曾召見你?”
    行煦搖搖頭。
    “沒有。不過前日去禦書房交功課,遠遠看見父皇了。”
    他頓了頓,小聲道。
    “父皇看起來很累的樣子。”
    趙楓心中一酸。
    皇上勤政,常常批閱奏折到深夜,她已有大半年未曾麵聖,更別提侍寢了。若非煦兒偶爾能見到皇上,她幾乎要以為自己已被遺忘在這深宮之中。
    行煦用帕子擦了擦手,抬眸看向趙楓。
    “母嬪,你說父皇是不是不喜歡我們了?”
    趙楓回過神,強笑道。
    “怎麽會呢。煦兒,端午將至,母嬪要協理龍舟慶典,可能會忙些,你要乖乖的,知道嗎?”
    行煦點點頭,乖巧道。
    “龍舟慶典?那我能去看嗎?”
    “自然可以。”
    趙楓柔聲道。
    “不過要聽話,不許亂跑。”
    “嗯!”
    行煦用力點頭,又捏了一顆梅子。
    “母嬪,您也吃。”
    接下來的幾日,趙楓忙得腳不沾地。
    端午龍舟慶典雖不比年節大典,卻也涉及諸多事宜:龍舟的修繕、樂師的排練、少府的菜單、嬪妃們的座次安排......每一項都需她親自過目。
    這日清晨,趙楓正在核對慶典用度,琰瑤匆匆進來。
    “娘娘,內務府送來的賬目有問題。”
    喜歡延平宮史請大家收藏:()延平宮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