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馬車安彈簧,皇帝也瘋狂

字數:6589   加入書籤

A+A-


    【看到滑輪組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廣泛應用,朱由檢心中的喜悅難以言表。但他明白,這隻是一個開始,大明還有許多地方需要革新和進步。他將目光投向民間疾苦,思索著更多利民之策,為大明的繁榮昌盛、百姓的幸福安康不懈努力。】
    【滑輪組的成功推廣讓朱由檢意識到科技創新對民生的巨大推動作用,他很快將注意力轉移到交通出行領域。彼時,大明地域廣袤,道路狀況卻參差不齊。普通百姓出行多靠步行,富貴人家雖有馬車,卻因道路顛簸,乘坐體驗極差。】
    【這日,朱由檢宣來工部負責道路修繕的官員李銘和精通車輛製造的工匠趙強,向他們詢問當前交通的困境。】
    【李銘神色憂慮,拱手說道:“陛下,我大明幅員遼闊,可許多地方的道路年久失修。一到雨天,道路泥濘不堪,車馬難行,不僅阻礙百姓出行,貨物運輸也大受影響。南方水網密集,一些河道狹窄淤塞,船隻通行艱難,嚴重製約了水路運輸。”】
    【趙強也接著說:“陛下,現有的馬車構造簡單,減震全依賴車軸和車輪硬扛,即便在平坦些的道路上行駛,乘坐起來也極不舒適,更別說在那些崎嶇的小道上了。”】
    【朱由檢聽完,眉頭緊鎖,暗自思量後,決定先從改良道路入手。】
    【他立刻下令李銘,嚴肅說道:“朕命你製定詳細的道路修繕計劃,官道必須寬闊平坦,每隔一段距離就要設置排水渠,以防積水。同時,南方河道關乎水運命脈,你要安排人手,對關鍵河道進行拓寬和疏通,讓船隻暢行無阻。此事關乎民生與商貿,務必盡快落實。”】
    【李銘領命而去,組織人手,日夜勘測規劃。在修繕道路時,又遇到了難題。一些地方山石堅硬,開鑿艱難;還有些地段缺乏合適的修路材料。】
    【李銘再次進宮向朱由檢奏報:“陛下,修路工程困難重重。部分路段山石堅硬,人力開鑿進度緩慢;有些地方缺少石材和黏土,不知如何是好。”】
    【朱由檢沉思片刻,說道:“對於堅硬山石,可招募精通爆破之術的工匠,采用火藥爆破的方法。至於材料短缺,可發動當地百姓,以工代賑,讓他們協助尋找材料,如此既能解決工程難題,又能讓百姓獲得生計。”】
    【在朱由檢的指導下,道路修繕和河道疏通工程有序推進。】
    【解決了道路問題,朱由檢又開始琢磨改良馬車。他整日查閱古籍,參考其中關於車輛結構的記載,結合力學原理,提出在馬車底部安裝彈簧裝置以減震的設想。】
    【他找來趙強,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朕設想在馬車底部安裝彈簧,利用彈簧的彈性來緩解顛簸,你覺得此方法可行否?”】
    【趙強麵露難色:“陛下,此想法雖妙,但製作彈簧對鋼材要求極高,普通鋼材製成的彈簧韌性不足,容易斷裂。而且,如何將彈簧穩固地連接到馬車上,也是個難題。”】
    【朱由檢鼓勵道:“莫要退縮,朕命人尋找優質鋼材,你全力鑽研連接之法,朕與你們一同攻克難關。”】
    【此後,尋找優質鋼材的隊伍奔赴各地。他們四處打聽,終於在山西發現了一種特殊的鐵礦石。工匠們將其帶回,反複冶煉試驗,在其中添加不同的礦物質。經過上百次的嚐試,終於找到了合適的配方,製成的彈簧彈性良好,能承受較大壓力。】
    【與此同時,趙強帶領其他工匠在連接問題上絞盡腦汁。他們嚐試了多種連接方式,可效果都不理想。】
    【一日,趙強突然靈機一動:“陛下,咱們可否打造一種特製的連接件,一端緊扣彈簧,一端穩固地安裝在馬車底盤上,再用精鋼螺栓加固?”】
    【朱由檢點頭讚同:“此法可行,速速試驗。”】
    【經過反複調試,他們設計出一種型的精鋼連接件,將彈簧牢牢地固定在馬車底部。】
    【當第一輛改良後的馬車製作完成,朱由檢迫不及待地讓人在皇宮的道路上進行測試。他親自乘坐,隨著馬車緩緩前行,以往那種強烈的顛簸感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平穩舒適的體驗。】
    【“妙哉!”朱由檢興奮地讚歎,“如此一來,百姓出行和貨物運輸都能輕鬆許多。”】
    【他立刻下令批量生產改良馬車,並優先供應給驛站,以提高公文傳遞和人員往來的效率。同時,鼓勵民間工匠學習製作技術,讓更多人能用上這種舒適的交通工具。】
    【然而,新事物的推行總會遭遇阻力。一些經營傳統馬車生意的商家聯合起來,向朝廷上書,稱改良馬車造價高,會擾亂市場秩序,導致普通百姓買不起馬車。】
    【朱由檢不為所動,他召集這些商家代表,耐心解釋:“諸位,改良馬車雖造價稍高,但其使用年限長,乘坐舒適,長遠來看,利大於弊。朕會引導工匠優化工藝,降低成本。而且,這也為你們提供了新的商機,隻要用心學習製作技術,不愁沒有生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朱由檢的堅持下,改良馬車逐漸在民間流行起來。道路的修繕和交通工具的改良,使得各地之間的聯係更加緊密,貨物運輸更加便捷,商業活動愈發繁榮。】
    【但朱由檢並未滿足於此,他深知,想要國家長治久安、繁榮昌盛,教育的普及至關重要。他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教育改革,提高百姓的文化素養。】
    【這日早朝,朱由檢提出自己的想法:“朕認為,國家興衰,係於人才;人才培養,源於教育。如今我大明教育現狀堪憂,許多百姓子弟無學可上。朕決定在各地廣設學堂,聘請良師,讓更多孩子接受教育。眾愛卿有何看法?”】
    【禮部尚書王忠麵露難色:“陛下,此舉雖好,可興辦學堂需要大量資金,師資也難以保證。而且,傳統觀念認為‘學而優則仕’,百姓可能更希望孩子走科舉之路,對新式教育心存疑慮。”】
    【朱由檢目光堅定:“資金方麵,朕會從國庫撥款,同時鼓勵地方鄉紳捐資,給予他們相應的嘉獎。師資問題,可從各地選拔有學識的舉人、秀才,加以培訓後任教。至於觀念,朕會讓人宣傳新式教育的好處,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能走科舉之路,還能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
    【隨後,朱由檢任命王忠負責教育改革事宜。王忠領命後,即刻著手製定詳細計劃。他首先對全國的教育資源進行摸底調查,發現各地教育水平差異巨大,南方相對發達,北方則較為落後。】
    【王忠再次向朱由檢奏報:“陛下,各地教育資源分布不均,南方學堂較多,師資相對充足;北方則學堂稀少,師資匱乏。而且,教材也不統一,教學內容陳舊。”】
    【朱由檢思考片刻後說:“對於北方,可先設立幾所學堂作為試點,從南方調配優秀教師前往支援。教材方麵,朕命人編寫統一的教材,涵蓋經史子集、算術、天文、地理等內容,培養全麵發展的人才。”】
    【在朱由檢的推動下,教育改革逐步展開。各地紛紛設立學堂,新教材也陸續發放。然而,一些守舊的文人對新式教育不滿,他們認為新教材內容繁雜,偏離了傳統的儒家之道,會誤導學生。】
    【麵對這些質疑,朱由檢召集這些文人代表,耐心解釋:“傳統儒家經典固然重要,但時代在變,我們不能固步自封。算術、天文、地理等知識,對國家的發展同樣關鍵。新式教育並非摒棄傳統,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更廣闊的視野和實用的技能,以適應時代的需求。”】
    【隨著時間的推移,新式學堂培養出了一批批優秀人才。他們有的通過科舉進入仕途,為朝廷效力;有的投身商業、科技領域,推動了行業的發展。】
    【朱由檢站在皇宮的城樓上,俯瞰著繁華的京城,心中感慨萬千。他知道,改革之路充滿艱辛,但為了大明的未來,他將堅定不移地走下去,不斷探索更多的革新之法,讓大明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
    洪武位麵
    朱元璋一拍大腿,嗓門震得殿梁上的灰塵直落:“這朱由檢,腦袋瓜就是靈光!修路、造車、辦學堂,樁樁件件都是實在事兒!咱當年打天下靠刀槍,他治天下靠腦子,不愧是老朱家的子孫!”
    劉伯溫捋著胡子點頭:“陛下,交通暢則商貿興,教育興則人才出。不過改革總會動了舊規矩,還得防著有人暗中使絆子。”
    徐達咧嘴笑道:“俺帶兵最盼著路好走!要是把這彈簧馬車配到軍隊,運糧草、送傷員能快上一大截,打勝仗更有把握!”
    常遇春猛灌一口酒,大聲嚷嚷:“等俺回老家,非得讓族裏娃娃都進學堂不可!念不好書,以後連地都種不明白!”
    永樂位麵
    朱棣興奮地在殿內踱步:“好!這才是大明該有的氣象!朕當年下西洋開海路,他如今修官道、辦新學,把陸地上的事兒也盤活了!”
    鄭和眼裏閃著光:“河道疏通後,商船能走得更遠。要是把滑輪組用到船上,裝卸貨物能省不少人力,船隊效率能大大提升!”
    解縉激動得直搓手:“新式教材裏還有算學、天文,這下學子們可算能學點真本事了!臣請命參與編纂,保準寫得明白易懂!”
    姚廣孝雙手合十:“陛下,交通與教育雙管齊下,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但新舊觀念衝突難免,還需慢慢引導。”
    宣德位麵
    朱瞻基皺著眉拍案:“早就該整治這些破路和老學堂了!傳令下去,先在京城附近試點,看看效果!”
    楊士奇憂慮道:“陛下,修路、辦學都要花不少錢糧,還需謹慎籌劃。臣建議先從富裕地區開始,再逐步推廣。”
    於謙抱拳請命:“臣願去北方督辦學堂試點!讓邊疆的孩子也能讀上新書,將來既能保家衛國,也能建設家鄉。”
    楊溥點頭補充:“師資是個大問題。或許可以從各地選拔人才,集中培訓後再派往各地任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嘉靖位麵
    朱厚熜摸著胡須沉吟:“這朱由檢,想法倒是新穎。修路造車能辦實事,但辦學堂動了老學問,得看著點。”
    徐階恭敬道:“陛下,臣建議循序漸進,先在小範圍試行,等有了成效,再慢慢推廣,減少阻力。”
    戚繼光眼神發亮:“這彈簧馬車要是裝備軍隊,行軍速度能快很多!末將請命在薊州先試用,看看效果!”
    胡宗憲皺眉道:“河道疏通涉及多方利益,臣擔心地方上有人阻撓。需派得力官員督辦,才能順利推進。”
    隆慶位麵
    朱載坖一拍桌子:“張居正,這改革之策正合朕意!立刻擬旨,讓各地官員速速落實,不得拖延!”
    張居正目光堅定:“陛下,臣建議設立專門機構,統籌交通建設和教育改革,確保政令暢通。”
    高拱嚴肅道:“推行新政難免有阻力,對那些故意刁難的官員,必須嚴加懲處,以儆效尤。”
    王崇古激動地說:“九邊將士早就盼著修路了!道路修好,糧草運輸方便,邊疆防禦也能更穩固!”
    萬曆位麵
    文華殿內,萬曆皇帝斜倚在龍椅上,把玩著手中的玉扳指,眼睛盯著天幕投影,嘴角勾起一抹笑意:“這朱由檢,倒是比朕敢折騰。修路、造車、辦學堂,看著倒像是模像樣。”他頓了頓,聲音提高些許,“不過,朕當年支持張居正變法,也是為了大明好,可惜……”話未說完,已輕輕歎了口氣。
    申時行撚著胡須,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此等革新雖利國利民,但牽扯甚廣。就像當年的一條鞭法,推行時也遭諸多阻力。還望陛下三思,徐徐圖之。”
    戚繼光的族孫戚金握緊腰間佩刀,滿臉向往:“若我軍能裝備改良馬車,運送火器、糧草便能更快捷。爺爺當年抗倭時,若是有這等便利,定能更快痛擊倭寇!”
    李贄站在一旁,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新式學堂教授算學、天文,打破了傳統教育的桎梏!這才是培養經世致用之才的正道,老學究們那些陳腐論調,早該改改了!”
    趙誌皋則皺著眉頭,滿臉憂慮:“辦學堂耗費巨大,國庫本就吃緊。且新教材混雜諸學,恐亂了學子心性,於科舉不利啊。”
    萬曆揮了揮手,打斷眾人議論:“先看著吧,若真能成,朕也不介意學學前輩,支持一把。隻是這其中門道,還得多琢磨琢磨。”說罷,又陷入沉思,目光深邃而複雜。
    喜歡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請大家收藏:()大明:雙崇禎對比,朱元璋看哭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