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橡樹廳的午餐
字數:3374 加入書籤
<)。
這家曆史悠久的傳奇餐廳隱匿在一家老牌豪華酒店內,以其莊嚴的深色木質護牆板、厚重的皮革座椅、漿洗得一絲不苟的白色亞麻桌布和一種刻意維持的、老派紐約精英階層的靜謐氛圍而聞名。
這裏沒有華爾街牛排館裏交易員們的喧囂嘈雜,也沒有上城區文藝餐廳裏藝術家們的高談闊論,它更像是傳統東部權勢集團od oney)和真正掌權者私下商談要事的隱秘俱樂部。
在一個僻靜的角落卡座裏,三位此刻足以影響市場風向的人物正共進午餐。
沃倫·巴菲特麵前擺著他標誌性的一杯櫻桃可樂和一份簡單的烤牛排;
林恩剛吃過早午餐,沒什麽胃口,隻要了一份烤雞胸肉,搭配蔬菜沙拉;
而拉裏·芬克則顯得有些心神不寧,食不知味,隻是機械地切割著盤中的鱸魚肉,目光不時地瞥向餐廳入口方向,仿佛在擔心著什麽。
“巴菲特先生,再次感謝您能在百忙之中,特別是在這個時候,抽空與我們共進午餐。”林恩舉止得體地舉起裝著冰茶的杯子,語氣真誠,“我們都知道,眼下所羅門兄弟公司那邊肯定是一團亂麻,您親自坐鎮處理,還能撥冗前來,實在讓我們倍感榮幸。”
巴菲特從容地切下一小塊牛排,送入口中細嚼慢咽後,才溫和地笑了笑,眼神中帶著一種曆經風雨、看透世事的睿智與平靜:
“混亂,對於某些人來說是滅頂的風險,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卻是難得的階梯和機會。
所羅門的事情確實棘手,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梳理和矯正。
但正因為如此,我才更需要偶爾從那些繁瑣的事務中跳出來,呼吸一下不同的空氣,聽聽來自‘圈外人’的新鮮想法和視角。
就像我們上次在那次晚宴上愉快交談時感受到的那樣,ink。那次的談話讓我印象深刻。”
他巧妙地提及了上次與林恩的私下會麵,言語間拉近了距離,也暗示了他對林恩的欣賞並非突如其來。
拉裏·芬克連忙放下刀叉,點頭附和:“是的,沃倫,您的遠見總是能讓人在迷霧中找到方向。”
但他的笑容顯得有些勉強,眼神深處依然殘留著未能完全散去的焦慮。
午餐在相對輕鬆的氛圍中進行了一段時間。
他們主要聊了聊近期的全球經濟形勢、通脹壓力以及伯克希爾·哈撒韋在一些非核心領域的投資趣聞。
巴菲特甚至對林恩的ink safe公司在科威特油田滅火中的卓越表現表示了濃厚的興趣,稱讚其為“解決了真實世界迫切需求的、極其務實且高效的好生意”。
當侍者推著精致的甜品車經過,並為三人換上餐後咖啡巴菲特依然堅持他的櫻桃可樂)後,林恩知道,切入正題的時機已經到了。
他輕輕放下手中的亞麻餐巾,身體微微前傾,語氣變得格外坦誠,甚至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歉意:
“巴菲特先生,其實今天冒昧地邀請您共進午餐,除了希望能再次聆聽您的教誨之外,我們還有一個...嗯,可能有些冒昧的不情之請。”
他看了一眼身旁麵色重新變得凝重的拉裏·芬克,繼續說道:
“想必您也關注到了,目前圍繞索尼和其他日本核心資產的市場,正在經曆一場前所未有的巨大波動和信心考驗。
一些堅持基本麵邏輯和長期價值判斷的投資者,包括拉裏和他的許多朋友與合作夥伴,此刻正承受著市場非理性波動和...某些可能存在的非市場力量所帶來的巨大壓力。”
拉裏·芬克適時地深吸一口氣,露出一絲沉重而無奈的苦笑,補充道,語氣中帶著對市場反複無常的感慨:
“沃倫,市場先生的癲狂症似乎又一次發作了,而且這次來得格外猛烈。日本的基本麵明明在持續惡化,其金融體係的脆弱性有目共睹,但短期內的巨額資金流動和幹預,卻可以暫時扭曲一切價格信號,這讓基於理性的判斷變得異常艱難。”
林恩接過話頭,目光真誠而直接地看向巴菲特,言辭懇切:
“我們迫切需要一種方式,一種強有力的信號,傳遞給市場,幫助它冷靜下來,看清表象之下的本質——那就是日本的結構性麻煩遠未結束,甚至可能才剛剛開始。
而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認為,沒有什麽比您,沃倫·巴菲特的名字,您所代表的‘價值投資’哲學和‘看清本質’的洞察力,更能給市場帶來這種定心丸般的效應了。”
他略微停頓,讓自己的請求顯得更加清晰和慎重:“所以,我在此懇請您的同意,允許與我們關係密切的《紐約郵報》對這次午餐進行一次...嗯,非常適度、克製的報道。
我們絕對不需要、也不希望透露任何具體的談話內容。僅僅是我們三人——您、拉裏和我——在此共進午餐這個事實本身,經由《郵報》披露,就足以給那些基於嚴謹基本麵分析而看空日本資產的投資者注入巨大的信心!
讓他們知道,‘奧馬哈的先知’在邏輯上,與他們站在同一邊。”
一旁的拉裏·芬克聽到這裏,神色不由自主地一僵。他原本以為林恩會有什麽驚世駭俗的論點或者秘密籌碼來打動巴菲特,還滿懷期待地想“看他表演”…
沒想到最終提出的竟是如此直白、甚至顯得有些...天真直接的請求?
這能行嗎?
沃倫·巴菲特怎麽會輕易答應被如此明顯地“利用”來釋放市場信號?
然而,更令他意外甚至震驚的是,巴菲特聞言,非但沒有流露出絲毫被冒犯或不快的情緒,反而發出了低沉而愉悅的、仿佛覺得很有趣的笑聲。
他拿起那杯櫻桃可樂,像舉杯致意般微微晃了晃。
“ink,拉裏,你們知道嗎?”他眼鏡片後的眼睛閃爍著睿智而豁達的光芒,“如果我的名字,僅僅是因為出現在報紙上,和某些人吃了一頓飯,就能幫助這個時常癲狂的市場恢複一絲理性,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非理性恐慌,那我覺得這非但不是一種冒犯,反而是一件值得我個人感到些許驕傲的事情。”
喜歡紐約1990請大家收藏:()紐約1990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