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ktv的狂歡
字數:5982 加入書籤
桂逸手中的青瓷酒杯映著“共和國最高科學榮譽勳章”的紋路,微涼的觸感提醒他這不是夢境——可控核聚變小型化裝置的成功,讓人類徹底擺脫能源危機的預言成為現實。身旁的黃詩涵正用指尖輕點平板電腦,全息投影在她發間流轉,這位量子生物學家剛在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的簇擁下完成技術答辯。
“要不去‘星軌’放鬆?”張劍的聲音混著香檳氣泡在耳側炸開。這位戴著銀色邊框眼鏡的男人是量子通信領域的鬼才,此刻正用指節敲打著西裝內袋,那裏裝著國安局剛發來的預警:倭國代表團中有三名“極東會”成員混入慶典。桂逸抬眼望去,穿藏青和服的鬆下三郎正與沙特能源大臣碰杯,袖口的櫻花刺繡在燈光下泛著冷光。
暮色中的變調
當桂逸推開“星軌ktv”的胡桃木門時,走廊盡頭的壁燈正閃爍著故障的橙紅。他換下慶典時的中山裝,穿了件洗舊的黑色高領毛衣,羊絨質感在指尖摩挲出細碎的聲響。張劍早已訂好頂層的“獵戶座”包廂,路過消防通道時,桂逸敏銳地注意到三個戴棒球帽的男人正用倭語低聲交談,其中一人臂彎處的刺青——三瓣櫻花托著交叉軍刀——正是“極東會”的標誌。
“桂桑,是來獻唱的嗎?”尖銳的聲音從轉角處傳來。染著金色頭發的倭國青年倚在自動販賣機旁,嘴裏叼著薄荷糖,目光在桂逸胸前的勳章複製品上逡巡,“聽說你們華夏人隻會唱軟綿綿的小調,敢不敢讓我們聽聽‘男人的聲音’?”他的同伴們發出嗤笑,指節捏得哢哢作響。
桂逸停住腳步,樓道裏循環播放的《小蘋果》背景音樂突然出現0.3秒的卡頓——那是淩萱兒遠程入侵監控係統的信號。作為網絡安全專家,她此刻應該正帶著團隊破解倭國代表團的加密通訊。“讓開。”桂逸的聲音像凍住的鋼鐵,尾音處帶著可控核聚變裝置啟動時特有的次聲波震顫。
“哈?”金發青年顯然沒料到對方會如此直接,伸手想推搡桂逸的肩膀。但他指尖剛觸到高領毛衣,整個人突然像被電流擊中般倒飛出去,後背撞在消防栓上發出悶響。桂逸的瞳孔微微收縮,剛才他用石墨烯護腕釋放了0.1秒的電磁脈衝——這是張劍團隊為科研人員特製的防身裝置。
“八嘎!”另一名倭國人抽出隨身攜帶的短刀,刀刃在應急燈下泛著冷光。桂逸側身躲過,反手扣住對方手腕,掌沿切在肘關節麻筋上,短刀“當啷”落地。他的動作流暢如實驗室裏操作精密儀器,每個關節的轉動角度都經過力學計算,精準得像是機械臂。當第三個襲擊者撲來時,桂逸已經將對方的同伴作為支點,抬腿踢中其膝蓋軟骨——這是他在生物力學實驗室反複推演的格鬥技巧。
三分鍾後,三個倭國人蜷縮在走廊角落,金發青年捂著紅腫的手腕,驚恐地看著桂逸走向包廂。後者在經過自動販賣機時頓了頓,抽出一罐可樂,拉環的“啵”聲在寂靜的樓道裏格外清晰。“記住,”桂逸擰開瓶蓋,氣泡聲混著樓道廣播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在華夏土地上,侮辱科研人員的代價,比核廢料處理還要麻煩。”
包廂裏的星辰大海
推開“獵戶座”包廂的瞬間,混著威士忌和爆米花的氣息撲麵而來。十二位科研人員正圍坐在弧形沙發上,全息投影在天花板勾勒出銀河係的輪廓——這是空間物理專家陳星宇的傑作,他曾用射電望遠鏡捕捉到黑洞合並的引力波信號。
“逸哥快來!”張劍舉著麥克風晃了晃,調音台上的頻譜分析圖正在瘋狂跳動,“李博士剛把音響係統改成了量子降噪模式,現在連換氣聲都能清晰收錄。”桂逸掃過在場眾人,逐一回憶他們的資料:
陳星宇:空間物理學,擅長引力波探測與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分析,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發現三顆宜居行星。
林晚秋:生物工程,基因編輯技術頂尖專家,“人類基因組改寫計劃”核心成員,擁有十七項國際專利。
王浩:人工智能,主導研發“太極”量子計算機,圖靈獎最年輕得主,創造了能自主設計芯片的ai係統。
蘇晴:材料化學,石墨烯超導材料發明者,曾在《自然》雜誌發表二十八篇論文,獲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金獎。
……
當桂逸在點歌屏前駐足時,黃詩涵已經調好混響設備。她穿著白色實驗室外套,袖口還沾著熒光標記試劑的痕跡,頸間戴著鑲有dna雙螺旋吊墜的項鏈——那是她破解端粒酶活性密碼時獲得的獎勵。“先唱《西海情歌》?”她的聲音帶著實驗員特有的精準,指尖在觸控板上劃出優美的弧線。
聲帶上的核聚變
前奏的馬頭琴響起時,桂逸閉了閉眼。當他再次睜眼,瞳孔深處仿佛映著柴達木盆地的星空。“自你離開以後——”第一句低音像沉在海底的鯨歌,胸腔震動的頻率與可控核聚變裝置的磁場共振頻率完全一致,陳星宇驚訝地發現全息投影的銀河係開始輕微震顫。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從此就丟了溫柔——”中音區突然泛起砂礫般的質感,那是桂逸刻意模擬西北風沙的聲紋處理。作為在青海戈壁待過三年的科研人員,他曾用三百小時錄製高原風聲,此刻正通過喉腔共鳴將記憶中的蒼涼揉進音符。黃詩涵看著頻譜圖,發現他的泛音列竟包含1215khz的高頻諧波,這是普通歌手難以企及的領域。
副歌“等待在這雪山路漫長”響起時,高音如破冰的利刃劃開夜空。桂逸的頭腔共鳴達到極致,聲波在包廂頂部形成肉眼可見的氣環,蘇晴的材料學檢測儀顯示空氣分子振動頻率正在重構。當唱到“聽寒風呼嘯依舊”,他突然加入0.2秒的氣音,尾音像被凍住的流星拖曳出長尾,讓林晚秋想起在極地觀測極光時的震撼。
《2002年的第一場雪》的前奏響起時,張劍吹了聲口哨。這首歌的滄桑感與桂逸平時的溫潤形象截然不同,但他剛開口“2002年的第一場雪”,低音區的磁性便如融化的巧克力般流淌。唱到“停靠在八樓的二路汽車”,他突然切換成略帶沙啞的氣聲,仿佛真的站在烏魯木齊的街頭,看著雪花落在公交車頂。黃詩涵注意到他的咬字帶著西北方言的尾音,那是故意保留的“人文誤差”——就像他堅持在科研論文中加入實地考察手記。
《黃昏》的鋼琴前奏響起時,桂逸的眼神變得柔和。“過完整個夏天”這句,他用了胸腔與鼻腔的混合共鳴,聲音像浸了暮色的綢緞。唱到“憂傷並沒有好一些”,喉間的顫音精確到每0.1秒一次振動,王浩的ai係統立刻識別出這是模仿肖邦夜曲的裝飾音技巧,但又帶著量子計算般的精準。副歌“依然記得從你口中說出再見堅決如鐵”,他突然提高音調,聲壓級達到110分貝,卻沒有絲毫破音,反而在高音區保持著令人戰栗的穩定。
耳膜上的星際航行
《紅日》的前奏如驚雷炸響,桂逸的身體隨節奏輕輕擺動。當“命運就算顛沛流離”的歌詞迸發時,他的嗓音突然充滿爆發力,聲帶振動頻率飆升至1800hz,低音炮震得沙發扶手嗡嗡作響。張劍笑著舉起手機拍攝,發現鏡頭因聲波共振而自動對焦,陳星宇則在筆記本上記錄:“次聲波與中高頻聲波形成完美共振,無器材輔助下的人體聲場構建。”
輪到《opera2》時,包廂裏響起倒吸冷氣的聲音。桂逸示意黃詩涵關掉所有燈光,隻剩頭頂的全息銀河閃爍。前奏的鋼琴聲剛落,他突然發出海豚音般的哨音,音調直逼c6,頻譜圖上的波形呈現出完美的正弦曲線。當“啊——啊——”的長音持續12秒時,包廂的玻璃幕牆開始出現細微的水波紋,蘇晴的材料檢測儀發出警報——聲波正在挑戰玻璃的共振極限。更驚人的是,他在真假音轉換間毫無痕跡,仿佛聲帶是架精密的量子轉換器,能在瞬間切換振動模式。
《星星》的俄語前奏響起時,桂逸閉上雙眼。作為精通七國語言的科研人員,他的發音帶著母語者的純正。“octepeгancr 3вe3д”當心星星)這句,他用氣聲營造出宇宙的空曠感,喉腔的低頻振動模擬著恒星的引力波。當副歌“3вe3ды cвoдrt kapty cyдь6ы”星星繪製命運的地圖)響起,他突然加入多聲部和聲——沒錯,是同時發出兩個音調,這讓生物工程專家林晚秋目瞪口呆:“這是罕見的‘雙聲唱法’,聲帶能獨立控製左右聲帶振動頻率!”
《大魚》的前奏如流水漫過鵝卵石,桂逸的聲音變得溫柔而空靈。“看海天一色”的“色”字,他拖出七秒長音,尾音帶著海水的鹹澀感。唱到“執子手吹散蒼茫茫煙波”,他的氣息控製達到恐怖的境界——普通人隻能堅持8秒的長樂句,他卻用循環呼吸法延長至15秒,聲線始終穩定如水平線。黃詩涵發現,他的橫膈膜運動頻率與潛艇供氧係統的節奏完全一致,這顯然是長期高壓環境訓練的結果。
雙聲交織的量子糾纏
當《難念的經》的古箏前奏響起,黃詩涵拿起了麥克風。兩人曾在實驗室合唱過《中國少年說》,但這次的粵語金曲對非母語者是巨大挑戰。桂逸率先開口:“吞風吻雨葬落日未曾彷徨”,粵語發音精準得像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咬字間帶著金庸武俠的豪邁。黃詩涵接上:“欺山趕海踐雪徑也未絕望”,她的聲線清亮如泉,與桂逸的醇厚形成完美互補。
副歌部分,兩人的和聲出現了奇妙的共振。桂逸的低音如鬆濤,黃詩涵的高音如鶴鳴,聲波在空氣中形成量子糾纏般的疊加態。王浩的ai係統捕捉到一個驚人現象:兩人的聲紋在特定頻率下完全同步,仿佛兩個獨立的量子比特實現了糾纏態。當唱到“拈花把酒偏折煞世人情狂”,桂逸突然提高音調,與黃詩涵的高音形成五度和聲,包廂裏的所有人都感到頭皮發麻——那是靈魂被音樂擊中的顫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聲浪中的朝聖
不知何時,包廂外擠滿了人。有人舉著手機錄像,有人屏住呼吸聆聽,連穿著製服的保安都靠在牆上,眼中泛著淚光。當《愛是你我》的前奏響起,桂逸向黃詩涵點點頭,兩人的聲音如陰陽交融:“愛是你我,用心交織的生活”,他的嗓音像大地般厚重,她的聲音如天空般澄澈。副歌“就算生活,給我無盡的苦痛折磨,我還是覺得幸福更多”,桂逸突然加入民族唱法的顫音,黃詩涵則用美聲技巧托起高音,兩種唱法在空氣中碰撞出璀璨的火花。
“大哥哥,你開演唱會嗎?我們都去!”清脆的童聲從人群中傳來。一個紮著雙馬尾的小女孩被父親舉過肩頭,眼中閃著星星般的光芒。桂逸笑了,那是科研成功時才有的溫柔:“如果有一天,我站在舞台上,唱的一定是人類文明的讚歌。”
ktv老板擠開人群時,西裝已經皺巴巴的。他見過無數明星,但從未聽過這樣的歌聲——能讓人笑,讓人哭,讓人想起遠方的故鄉和心底的夢想。“先生,”他突然雙膝跪地,手中捧著燙金的合同,“隻要您每月來駐唱一次,我把整個ktv的股份分給您!”
桂逸輕輕扶起老板,指尖劃過合同上的燙金字:“比起舞台,我更習慣實驗室的操作台。不過——”他看向包廂裏的科研夥伴,“如果有一天,我們要用歌聲傳遞科學的力量,或許會考慮。”
餘震:當科學遇上藝術
淩晨三點,網絡熱搜爆了。神秘歌者震碎ktv玻璃、科研大佬開口跪等詞條迅速登頂,那段《opera2》的演唱視頻被轉發千萬次,聲樂教授們在評論區瘋狂截圖分析聲紋。娛樂公司的星探守在ktv門口,但桂逸早已從員工通道離開,他的特斯拉在長安街劃出銀色的弧線,車載係統正播放著《國際歌》的變奏版。
“逸哥,你的聲帶結構真的和普通人不一樣嗎?”副駕駛的張劍晃著剛拿到的聲波檢測報告。桂逸笑了:“在戈壁做核試驗時,長期暴露在次聲波環境中,聲帶發生了適應性進化——算是科研的‘副作用’吧。”
後視鏡裏,ktv的霓虹漸漸遠去,像一顆墜落的流星。桂逸知道,明天又要回到實驗室,繼續調試第三代可控核聚變裝置。但今晚的歌聲,那些在聲波中綻放的情感與力量,終將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獨特的注腳——原來科學與藝術,從來都是同一片星辰大海的不同波紋。
車載廣播突然響起整點新聞:“倭國警方今日逮捕三名極右翼分子,據悉與‘極東會’有關……”桂逸關掉廣播,指尖在方向盤上敲出《西海情歌》的節奏。窗外,東方既白,新的一天,正隨著他的歌聲悄然降臨。
喜歡廢脈修仙決請大家收藏:()廢脈修仙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