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餘味綿長

字數:4424   加入書籤

A+A-


    孩子們圍坐在一起,手中捧著空碗,稚嫩的小臉上沾著醬汁,恰似一隻隻調皮的花臉貓,那模樣滿是童真與可愛。
    這時,院長掀簾而入,手中穩穩地提著一個竹籃,裏麵裝著新采摘的青菜,還帶著清晨的露珠,透著清新的氣息。
    “張師傅,真是太謝謝你們了,孩子們多久沒吃到這麽香的肉了。”院長滿是感激地說道,眼神中流露出對孩子們的心疼與對張師傅他們的謝意。
    孫誌國的臉“騰”地一下紅了,顯得十分靦腆,他慌亂地用手在圍裙上蹭來蹭去,不知該如何回應這份誇讚。
    “院長,您別客氣,以後我常來給孩子們做。”孫誌國鼓起勇氣,真誠地回應道,他希望能多為這些孩子們做點事。
    楊為國往爐膛裏添了塊煤,火苗歡快地舔著鍋底,發出“劈啪”的聲響,仿佛在為這溫馨的場景奏響樂章。
    “我這兒還有些五花肉,明天讓誌國再做一回。”院長笑著說道,想著讓孩子們再享受一次美味。
    院長輕輕摸著孩子的頭,眼神中帶著一絲惆悵,突然歎了口氣,那歎息聲裏似乎藏著許多故事。
    “說起來,周老先生以前總來送菜,每次都帶著梅幹菜,說‘這東西下飯,孩子們愛吃’。”院長緩緩說道,回憶起周老先生的善舉,心中滿是溫暖與懷念。
    孫誌國的手停在碗沿,眼眶微微發熱,周老先生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眼前,那些過往的回憶湧上心頭。
    “我爹也總說,梅幹菜是好東西,能從冬天吃到春天,就像日子,苦過了就甜了。”孫誌國感慨地說道,從梅幹菜中感悟到了生活的哲理。
    張師傅往院長碗裏夾了塊扣肉,熱情地說道:“嚐嚐誌國的手藝,比他爹當年做得細。”他希望院長能品嚐到這份美味,感受到他們的心意。
    院長咬了一口,眼睛突然亮了,臉上露出驚喜的神情,讚歎道:“這味道……跟周老先生做的一模一樣!都帶著點若有若無的酒香。”那獨特的味道勾起了他深深的回憶。
    何雨柱拍著孫誌國的肩膀,笑著說道:“那是,誌國偷偷加了紹興酒,說是周叔的秘方。”他道出了這美味背後的秘密。
    孫誌國撓著頭,嘿嘿笑著,手裏的抹布差點掉進鍋裏,顯得十分憨厚可愛。
    “我就是……就是想讓味道更像一點。”孫誌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他隻是想延續那份溫暖的味道。
    周衛國看著他,突然從包裏掏出個布包,動作鄭重而又帶著一絲神秘。
    “我爹聽說你要常來孤兒院,讓我把這個給你。”周衛國說道,將布包遞給孫誌國,眼神中充滿了信任。
    打開一看,是本線裝的菜譜,封麵上寫著“梅幹菜百做法”,字跡跟飯盒底的“欠”字一模一樣,這熟悉的字跡讓孫誌國心中一震。
    孫誌國的手指輕輕撫過泛黃的紙頁,仿佛在觸摸著過去的時光,突然,他跪了下去,對著菜譜磕了三個頭,眼中滿是感激與敬意。
    “爹,周叔,我總算能替你們做點事了。”孫誌國哽咽著說道,他覺得自己終於有機會回報他們的恩情。
    張師傅趕緊把他扶起來,往他手裏塞了雙新筷子,安慰道:“好孩子,該往前看了。這菜譜你收著,把它教給孩子們,才是真的了了心願。”他希望孫誌國能放下過去,展望未來。
    楊為國突然指著菜譜最後一頁,興奮地說道:“這兒有個地址!好像是周叔醃梅幹菜的地方。”這個發現讓大家又看到了新的希望。
    何雨柱湊過去看,上麵寫著“閘北巷三號院,老井旁”,他仔細地記下了這個地址。
    “我知道那兒!”院長突然說道,他的記憶被喚醒,“以前周老先生總去那兒挑水,說井水泡的梅幹菜不發苦。”他為大家提供了更多關於那個地方的信息。
    孫誌國把菜譜往懷裏一揣,堅定地說道:“我明天就去看看,說不定能找到周叔醃菜的壇子。”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去探尋那份回憶。
    張師傅笑著往他碗裏盛了勺湯,鼓勵道:“去吧,記得多帶點新醃的回來,給孩子們做梅幹菜包子。”他期待著孫誌國能帶回更多的美味。
    第二天一早,孫誌國揣著菜譜往閘北巷走去,露水打濕了他的褲腳,可他絲毫不在意,心中滿是對未知的期待。
    三號院的門虛掩著,仿佛在等待著他的到來,院裏的老井還在,井台上擺著個掉了漆的壇子,上麵蓋著塊青石板,一切都顯得那麽古樸而神秘。
    他緩緩掀開石板,一股醇厚的香味撲麵而來,那熟悉的味道讓他心中一喜,壇子裏果然裝著新醃的梅幹菜,上麵壓著塊刻著“周”字的石頭。
    壇底沉著張字條,是周福來的筆跡:“誌國吾侄,見字如麵。當年欠你爹的,用這壇子菜還,盼你往後日子,如梅幹菜般,越嚼越香。”這字條飽含著周福來的深情與祝福。
    孫誌國捧著壇子,眼淚“吧嗒吧嗒”掉在青石板上,在晨光裏洇出小小的濕痕,那是感動與感激的淚水。
    回到飯館時,何雨柱正對著灶台發愁,焦急地說道:“誌國你可回來了!王師傅病了,中午的包子沒人做。”他希望孫誌國能解決這個難題。
    孫誌國把壇子往案板上一放,擼起袖子就往麵盆裏倒麵粉,自信地說道:“我來!正好試試新醃的梅幹菜。”他準備大展身手,為孩子們做出美味的包子。
    他熟練地揉麵、發麵、調餡,動作一氣嗬成,仿佛這一切都已經刻在了他的骨子裏。
    張師傅站在旁邊看著,突然對楊為國說道:“你看他這揉麵的力道,跟他爹一個樣,都是用胳膊肘使勁。”他從孫誌國的動作中看到了他父親的影子。
    楊為國笑著往餡裏加了勺糖,說道:“我大伯總說,做包子得甜鹹口,就像人生,苦甜都得有。”他從做包子中領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孫誌國把最後一個包子捏上褶,突然紅了眼眶,感慨道:“我爹以前總罵我,說我揉麵不用心,包的包子像石頭。”那些曾經的責罵此刻都變成了珍貴的回憶。
    張師傅往爐膛裏添了塊煤,火苗映著他的白發,他語重心長地說道:“他那是盼你學好。你看現在,你的包子比誰包的都暄軟。”他希望孫誌國能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
    中午的飯館擠滿了人,孩子們捧著梅幹菜包子,吃得滿嘴流油,那滿足的模樣讓人看了心生歡喜。
    有個小姑娘舉著包子跑到孫誌國麵前,天真地說道:“孫叔叔,這包子真好吃!你能教我做嗎?我想學會了給弟弟妹妹做。”她那純真的眼神中充滿了對學習的渴望。
    孫誌國蹲下來,輕輕地擦了擦她嘴角的餡,溫柔地說道:“等你再長大點,叔叔就教你,教你怎麽選菜、怎麽揉麵,教你……怎麽把日子過出甜味來。”他希望小姑娘能學會生活的技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小姑娘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舉著包子跑回小夥伴中間,笑聲像銀鈴一樣脆,那清脆的笑聲回蕩在飯館裏。
    孫誌國望著她的背影,突然覺得圍裙上的梅幹菜漬,在陽光下看著像朵花,那是一種別樣的美麗。
    他摸了摸懷裏的菜譜,仿佛能聽見父親和周叔在說“好孩子,做得好”,那溫暖的話語在他心中回蕩。
    何雨柱往他手裏塞了個剛出鍋的包子,打趣道:“發什麽愣?再不吃就被孩子們搶光了。”他希望孫誌國能享受這美味的包子。
    孫誌國咬了一大口,梅幹菜的醇香混著麵的甜,在嘴裏慢慢散開,他突然笑了,笑得像個孩子,那笑容中充滿了幸福與滿足。
    “這味道,真像家裏的味道。”孫誌國感慨道,這熟悉的味道讓他感受到了家的溫暖。
    張師傅看著他,悄悄對楊為國說:“你看,這灶台不僅能做出好味道,還能焐熱人心。”他深刻地體會到了這灶台所承載的情感與意義。
    楊為國點點頭,往爐膛裏添了塊煤,火苗竄得老高,把半邊天都映得暖暖的,像個永遠不會涼的春天,那溫暖的火焰象征著希望與美好。
    隻是沒人注意,孫誌國放在案板上的菜譜,被風吹開了一頁,上麵畫著個小小的包子,旁邊寫著行小字:“給誌國留三個,他愛吃帶芝麻的。”字跡歪歪扭扭,卻透著說不出的溫柔,在煙火氣裏慢慢洇開,像個永遠講不完的故事,那小小的字跡中蘊含著深深的關愛與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