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書香灶火

字數:5423   加入書籤

A+A-


    何雨水把蔥花鏟進鍋裏,香氣裹著油墨味漫到街麵。
    背著書包的學生突然站起來,手裏的《法律入門》翻到第 37 頁。
    何姐姐,這上麵說未成年人打工違法,我鄰居家的妹妹在小工廠縫扣子,算不算?
    何雨水往他碗裏加了勺蛋花湯,熱氣模糊了鏡片。
    算,你記下工廠地址,明天我帶你去勞保局。
    何雨柱正往蒸籠裏擺包子,聽見這話突然喊。
    雨水,勞保局的張科長最愛吃咱的梅幹菜包,我多蒸兩籠帶著。
    張師傅用拐杖敲了敲灶台,銅煙袋鍋在磚地上磕出火星。
    這叫人情法理兩兼顧,你爹當年就這麽教我的。
    正說著,門口的銅鈴被撞得叮當響,三個穿工裝的漢子闖進來,領頭的胳膊上纏著繃帶。
    何同誌,我們要告廠長!他扣了我們三個月工傷補助!
    何雨水從抽屜裏拿出登記表,筆尖在紙上沙沙走。
    姓名、工種、受傷時間,越詳細越好。
    漢子們剛填到一半,廠長的秘書就追進來,手裏揮舞著信封。
    幾位師傅,有話好說,這是廠長的一點心意。
    何雨水把信封推回去,封麵的燙金 “利” 字閃著冷光。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工傷補助不得克扣,這錢我們不能收。
    秘書的臉白了白,突然提高嗓門。
    你們別給臉不要臉!廠長跟勞動局局長是老同學!
    學生突然舉起書,聲音比誰都亮。
    第 14 條,國家工作人員包庇用人單位,將被追責!我這就給市紀委打電話!
    秘書嚇得拔腿就跑,漢子們看著何雨水,眼裏的光越來越亮。
    何同誌,我們能贏嗎?
    何雨水往爐膛裏添了塊煤,火苗舔著鍋底發岀劈啪聲。
    隻要證據齊,就能贏。你們先去醫院做傷殘鑒定,費用我先墊著。
    何雨柱把剛出鍋的包子往他們手裏塞,燙得直搓手。
    吃飽了才有力氣打官司,不夠再要。
    張師傅突然咳嗽起來,從懷裏摸出個布包,裏麵是泛黃的工分簿。
    這是 1963 年的工傷記錄,當年你爹為了給工友討說法,在廠長辦公室蹲了三天三夜。
    何雨水摸著工分簿上的指痕,突然笑了。
    難怪我總覺得眼熟,原來這股子強勁是祖傳的。
    傍晚時分,勞保局的張科長來了,手裏提著瓶二鍋頭。
    小雨,聽說你幫工人討補助?這事做得漂亮。
    何雨水往他碗裏夾了塊紅燒肉,山楂的酸氣混著肉香。
    張科長,您嚐嚐我哥改良的方子,解膩。
    張科長咬了口肉,突然豎起大拇指。
    比你爹當年做得細。對了,那廠長我查了,確實跟局長沾親,不過證據在手,誰來都沒用。
    學生突然湊過來,手裏的筆記本記滿了字。
    何姐姐,我找到那間小工廠了,就在城南的破倉庫裏。
    何雨水往他手裏塞了個手電筒。
    明天一早去,我跟你一起。
    夜裏關門前,何雨水把 “普法課堂” 的牌子擦得鋥亮,月光在鐵皮字上流淌。
    何雨柱往爐膛裏添了最後一塊煤,火星子濺在青磚上。
    雨水,你說咱這飯館,算不算給你爹長臉了?
    何雨水望著牆上父親的遺像,相框邊緣纏著紅綢帶。
    爹說過,有文化不是為了欺負人,是為了幫更多人挺直腰杆。
    孫誌國突然從後廚跑出來,手裏舉著個鐵皮盒,裏麵是枚生鏽的獎章。
    這是我爹的工傷獎章,當年他就是沒文化,被廠長騙了。
    何雨水把獎章擦幹淨,放在 “普法先鋒” 牌匾旁邊。
    以後這就是咱們的鎮店之寶,告訴所有人,勞動者的權益不能被欺負。
    第二天一早,何雨水帶著學生去了城南倉庫。剛推開門,就看見十幾個孩子在昏暗的光線下縫扣子,最小的才六歲。
    工頭拎著鞭子走過來,三角眼吊得老高。
    你們來幹啥?滾出去!
    何雨水把學生證和相機往他麵前一亮,快門 “哢嚓” 響。
    我是政法大學的學生,現在舉報你使用童工,這是證據。
    工頭揮著鞭子就打過來,被隨後趕到的警察按住。
    帶走!
    孩子們被送往孤兒院時,最小的女孩拉著何雨水的衣角。
    姐姐,我還能吃到你家的芝麻包嗎?
    何雨水蹲下來,幫她理了理頭發。
    能,以後每天都給你送,還教你讀書寫字。
    回到飯館時,何雨柱正往蒸籠裏擺芝麻包,每個上麵都點著紅點。
    我猜孩子們會來,多蒸了兩籠。
    張師傅用拐杖敲了敲地麵,笑得滿臉皺紋。
    你爹要是看見現在的你,保準能多喝兩碗酒。
    正說著,李司令帶著教育局的人來了,手裏捧著塊新牌匾。
    “法律援助示範點”,以後這就是咱們區的普法基地。
    何雨水望著牌匾上的金字,突然對哥哥說。
    哥,咱再添張桌子,專門給來谘詢的人用。
    何雨柱往灶膛裏添了塊煤,火苗竄得老高。
    聽你的!再盤個新灶台,我給大夥做 “法律套餐”,菜名就叫 “權益保障”“公平正義”。
    孫誌國往牆上貼新打印的條例,漿糊刷得勻勻的。
    我把常見問題寫成順口溜,保證大夥一看就懂。
    楊為國從儲藏室抱出捆新書,全是圖文版的法律讀物。
    我托人從上海帶的,帶插畫的,孩子們也能看。
    傍晚的陽光透過窗戶,把 “雨水食堂” 的牌匾照得通紅。何雨水站在灶台前,接過哥哥遞來的鍋鏟,第一次獨立炒出了紅燒肉。
    香氣漫出去,引來好多人圍觀,有工人,有學生,有老人。
    有人喊。
    何師傅,給我們講講《勞動法》吧!
    何雨水把菜盛出來,聲音清亮得像銅鈴。
    好,今天就著紅燒肉,咱們講講加班工資怎麽算!
    灶膛裏的火越燒越旺,映著她的臉,像朵在煙火裏綻放的花。
    何雨柱看著妹妹的背影,突然覺得她手裏的鍋鏟,比自己的更有力量。
    這力量不是來自力氣,是來自知識,來自公道,來自心裏那團永不熄滅的火。
    門口的銅鈴又響了,這次進來的是個拄著拐杖的老兵,手裏攥著張泛黃的撫恤金條。
    姑娘,你能幫我看看,這錢是不是少了?
    何雨水往他手裏塞了個熱饅頭,指著靠窗的桌子。
    您坐,我這就給您算。
    老兵坐下時,看見牆上父親的遺像,突然立正敬禮。
    我認識你爹,當年他為了給我們討撫恤金,在軍部門口站了三天三夜。
    何雨水的眼眶突然熱了,往爐膛裏添了塊煤。
    原來,我走的路,爹早就走過了。
    火苗舔著鍋底,發出溫暖的聲響,像在說。
    是啊,隻是這次,你帶著更亮的光。
    夜色漸濃,飯館的燈亮得像顆星,照亮了整條街。
    有人說。
    這飯館不光能吃飽肚子,還能長骨氣。
    何雨水聽見了,往鍋裏撒了把蔥花,香氣漫了滿屋子,像在書寫一個永遠講不完的故事。
    故事裏,有灶台,有書本,有煙火,有公道。
    還有個叫何雨水的姑娘,用鍋鏟和知識,守護著一方天地的溫暖與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