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疫病克星
字數:2109 加入書籤
霧靈鎮的盛夏,暴雨過後的青石板蒸騰著熱氣,腐草味混著酸角果香彌漫在空氣中。這天清晨,賣魚的王大哥衝進醫館,麵色慘白如紙:“林大夫!不好了!碼頭卸貨的兄弟們突然上吐下瀉,好幾個人都快脫形了!”
林秋聞言,立刻背起藥箱往碼頭跑。隻見十幾個漢子橫七豎八躺在地上,個個腹痛如絞,瀉下物呈米泔水樣,腥臭難聞。他俯身查看嘔吐物,酸腐味中夾雜著鹹腥味——典型的“霍亂”症狀。再看患者舌苔,白膩而滑,脈沉細欲絕,正是“寒濕霍亂”重症。
“阿楠,速取「藿香正氣散」!”林秋大喊,“藿香、紫蘇、白芷解表化濕,白術、茯苓健脾和中,再加入酸角葉五錢——酸角葉能清熱止嘔,緩解霍亂引起的津傷!”阿楠手忙腳亂地抓藥,林秋則取出銀針,在患者的“中脘”“天樞”“足三裏”等穴位施針,行“燒山火”手法,以溫陽散寒。
“酸角葉要搗爛取汁!”林秋一邊施針一邊交代,“用酸角葉汁送服湯藥,能讓藥性更快入胃!”待藥煎好,他撬開患者牙關,一勺勺灌下深綠色的藥湯,酸角葉的清香混著草藥的苦辛,在濕熱的空氣裏辟出一方清新天地。
三劑藥後,患者的嘔吐漸止,腹瀉次數減少。林秋調整藥方,去紫蘇、白芷,加幹薑、附子溫中回陽,同時讓阿楠熬製酸角粥:“粥裏加少量鹽,能補津液;酸角酸收,可防止瀉下無度。”他蹲在患者床邊,親自喂粥,一勺勺吹涼,眼神裏滿是關切。
不出三日,碼頭的疫情得到控製。林秋卻沒有絲毫鬆懈,他讓阿楠用酸角葉、菖蒲、艾葉煮水,潑灑在碼頭各處:“酸角葉能辟穢解毒,菖蒲、艾葉殺蟲滅菌,此乃古人‘防疫三法’。”鎮民們聞著刺鼻的藥香,紛紛豎起大拇指:“林大夫想的周全,比洋人的消毒水還管用!”
正當大家鬆了口氣時,醫館又送來一位特殊的患者——一位從外地來的貨商,高熱不退,渾身起紅疙瘩,腋下淋巴結腫得如雞蛋大小。林秋一看便知,這是“大頭瘟”腺鼠疫)。他當機立斷,命人將患者隔離在醫館後院的廂房,自己則穿上浸過酸角醋的棉紗口罩,手持“普濟消毒飲”藥方:“黃芩、黃連清熱解毒,板藍根、馬勃利咽消腫,酸角醋調藥,能增強解毒之力!”
阿楠看著林秋單薄的身影消失在廂房門口,眼眶突然紅了——酸角醋雖能辟穢,卻擋不住烈性疫病,師父這是拿命在博!他攥緊拳頭,在灶前熬藥,鍋中的酸角醋蒸汽熏得他眼淚直流,卻不敢有絲毫懈怠。
七日後,貨商的高熱退了,紅疙瘩漸漸消退。林秋走出廂房時,衣襟已被汗水浸透,口罩上的酸角醋味混合著血腥味,竟成了最動人的勳章。他顧不上休息,又寫了張“防疫方”貼在醫館門口:“酸角葉、金銀花、薄荷各三錢,開水衝泡,每日飲服,可預防瘟疫。”
此事傳到縣城,縣太爺親自送來“杏林聖手”的匾額,卻被林秋婉拒:“匾額不敢當,隻求大人撥款在鎮口建個‘惠民藥站’,多備些酸角葉、藿香、板藍根,百姓們用得著。”縣太爺深受觸動,不僅撥款建站,還下令全縣推廣林秋的防疫方。
深秋,霧靈鎮再無疫情蔓延,惠民藥站的酸角葉成了最搶手的藥材。林秋帶著阿楠進山采藥,見酸角葉在秋風中沙沙作響,忽然想起《黃帝內經》裏的話:“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他彎腰摘下幾枝嫩葉,放在鼻尖輕嗅——那抹酸甜的清香,正是大自然給醫者的啟示。
醫館的《疫病醫案》裏,林秋用酸角葉防治霍亂、大頭瘟的記錄詳實清晰,最後一頁附著一片幹枯的酸角葉,葉脈間寫著:“酸角葉非神藥,然其性清、其味酸,清能解毒,酸能斂津,疫病猖獗時,恰是此等本草大顯身手之際。醫者當識本草,更當信本草,方不負天地之恩。”
霧靈鎮的暮色中,惠民藥站的燈籠亮起,橘黃色的光暈裏,鎮民們排著隊領取酸角葉茶。阿楠看著這場景,忽然想起春天時虎娃出疹子,師父用酸角葉煮水擦身的畫麵。原來,中醫的力量從來都藏在這些不起眼的草木裏,藏在醫者一次又一次俯身施藥的溫柔裏。
風起時,酸角樹的枝葉沙沙作響,像是在為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鼓掌。林秋望著漫天星鬥,握緊手中的酸角葉——他知道,隻要心懷對本草的敬畏,對生命的珍重,再可怕的疫病,也終將在醫者的智慧與仁心中,化作酸角葉上的一滴清露,折射出人間最璀璨的光。
喜歡青春靚麗2020:5:28請大家收藏:()青春靚麗2020:5:28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